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 極光之旅 III

2018 極光之旅 III

寶爸批評我上一篇結尾寫得不夠好,不夠吸引人,這樣大家怎麼有勁頭往下看。我說,咱靠的是真材實料,不是故弄玄虛。你們說呢。

第三日:求之不得求不得

一覺醒來,天氣還是那麼好。什麼日程都沒提前安排的一行人,吃完早飯發現報什麼當天往返的團都來不及了。於是決定買張公車天票,走哪算哪。

轉一趟車,坐到快到終點,就是島的另外一端。號稱隊長的寶爸,帶領大家在一個middle of nowhere的地方下了車之後,自己也不知道該往哪走了。遠遠的看到昨天的粉藍山,不如就往那裡去吧。

走啊走,走啊走,走到看不到人,只能看到車了,走到了一個不知是垃圾處理站還是採石場的地方。路口立著行人止步的牌子。遠遠的波波拍到了下面這張照片。看上去那麼違,又那麼和。

很想找個人過來採訪一下,請問,每天在這樣的水天之間開著重型機車的感受是怎樣的呢。

波波工作照。

這張是我拍的。用了手機上一個叫fade的濾鏡,我覺得完美的還原了我看到的山的顏色,尤其是水的顏色。和瑞士的湖藍不同,這裡的水透著一種蒼涼凄美。

因為太愛這片山,把頭一天傍晚遠遠拍的粉藍再發一遍。

特魯姆索這個地方,至少交通遠不如瑞士方便,公交次數很少。我們憑藉瑞士經驗的結果就是一天當中花了很多時間等車。

下午兩點多鐘回到城裡,已經是傍晚四五點鐘的天色。在市中心看到了這個很美的圖書館。樂樂媽說這像一個透明的帳篷,看看還真是。在這個小城看到了太多有格調的房子,透過大窗戶看進去,裡面也都是很有格調的內部裝飾。見到太多,來不及一一拍過,這個圖書館做個代表好了。

挪威語的圖書館一詞竟然和德語是一樣的。實際上挪威語和德語無論是發音和重音都很像。

川川打入圖書館內部拍的。從外面看,還以為是為了方便外面的人看到圖書館裡面。看這張圖才知道,原來這設計是為了方便裡面的人看到外面。趕上極晝的季節,這一棟樓就能節省不少能源。

之前一天找飯館的時候路過了一家畫廊,大家餓著肚子,我就沒好意思要求進去。再次來到這個區,還是惦記著,就原路找來。看到好多可愛的畫和別的東西。想著喜歡的太多,也沒法都收入囊中,於是看了一會就走了。出了店門,一回頭的功夫,在櫥窗里看到了這個綠瓶子。這回是無論如何都走不動路了。好像魂魄要被收到瓶子里一樣,不由自主的再次推開商店的門,價錢也來不及問就跟老闆說,這個我要了。後來一看,這不就是極光綠嗎。也不知到底是對極光還是對這瓶子著了魔。

畫廊里最醒目的牆上,貼著挪威本地插畫家和作家Lisa Aisato的插畫。每一幅,真的是每一幅我都喜歡。照片左上角的畫尤其打動了我。這就是愛的樣子吧,我想。

對於我這個對食物品質要求很高的人,出門旅行其實是件痛苦的事。即使找到所謂好的館子,也沒辦法總是吃到合口的飯菜。所以只要條件允許,我都盡量會找能自己做飯的公寓。這次是個例外,為了配合追光的需求。旅館又沒有自己的飯店,周圍又沒有什麼飯館。吃飯成了一個比較成問題的問題。

在吃了不是日本人做的日本拉麵,不是義大利人做的義大利面,還有已經想不起來都吃了什麼的幾頓飯之後,我已經沒有辦法繼續忍受,決定必須要吃頓好的。

在貓頭鷹網評本地第二的飯館,吃到了以下這頓飯。味道和份量都很足,很值得推薦。只是吃飯的過程當中,目睹了對面飯店裡有人出狀況,被救護車拉走。想想生活真是不可預知,這邊把酒言歡,那邊命在旦夕。多少有點感慨。結論是,既然不知哪頓會成為最後一頓,不如每頓都當成最後一頓那樣好好享用吧。

生拌牛肉,四道套餐的第一道。和瑞士的生拌牛肉比,口感更加粗曠有質地。這道菜在兩個國家的差別好像也很準確的反射出兩國人民的差異。

當地和牛。我很喜歡他們在和牛前面加的「當地」(local)這個字,很實在。絕對不吃生食的樂樂,在對著盤子掙扎了一會之後,還是決定叫服務生把她的肉拿回去重新加工了一下,變成了一道當地和牛回鍋肉。

魚,四道套餐的第二道。火候掌握的非常之好。

寶爸點的魚。圓白菜的烤法值得研究一下。

四道菜的第三道,羊排和羊裡脊。令人驚艷的蘑菇和胡蘿蔔,各是各的味。什麼菜什麼味,聽起來好像要求不高,其實並不容易做到。

四道菜的最後一道,毫不驚艷的甜點組合。但令人吃得舒服的秘訣就是,甜點不甜,濃淡相宜。

借這一盞燭光,希望被送去醫院的人平安無事。

酒足飯飽往家走。上了車,孩子們就累的不行了。嚷嚷著今天看不動極光了。要回家就睡。

誰想一下公車,極光就在頭頂上。絢爛的住宅燈火也沒法掩蓋她的光芒。見此情景,大人們飛奔回旅店取相機,孩子們也興奮得全無睡意。一行人一邊歡樂的叫喊著,一邊跑向海邊。我們跑,極光也跟著我們。一邊奔跑著,一邊變換著形狀和顏色。第一次隱隱看到了綠色以外的別的顏色。海灘上已經聚集了一些追光的人,大家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從五湖四海走到一起來的人。

只是寶爸說得對,無論怎樣的相機,也無法記錄用眼睛看到的那種神奇,無論怎樣的語言,也無法表達在那時感受到的喜悅。在那一刻,我希望這世界上每一個人都能體會一次這樣的神奇,感受一次這樣的喜悅。

這張圖片是我用手機拍的。從肉眼無法捕捉,到手機如此清晰的呈現,覺得極光機靈好像被我們感動了似的,盡全力為我們做了一場大秀。

波波作品。像不像一條龍在轉頭。

波波作品。能看到底部一線隱隱的紅色嗎。

波波作品。和我的綠瓶子一樣一樣的綠。

波波作品。大家都說這張像一個巫婆。

波波佳能作品。好像樹的魂正飛向天空。這張很清晰的能看到綠以外的顏色了吧。

川川萊卡作品。不同的相機,不同的指數設定,完全不同的感覺。你更喜歡哪張。我只是覺得這樹就像在我眼前似的。看完這兩張後,你決定帶什麼相機來追光了嗎。

第一天看到極光時,波波的作品。因為長曝光,我們幾個人緊緊的抱在一起不敢動,直到背後輕輕的「咔」的一聲,將這一刻定格。

在特魯姆索的三天四夜,看到了兩次極光。我們所有人都非常感恩滿足。這世上有很多求之不得的事情。但是追求和期盼的過程本身也是一種幸福。孩子們在歡呼的那一刻開始明白,有很多風景就是要走很遠的路,要這樣凍了餓了累了之後才能看到。因為是這樣,才更加難得,值得。

第四日:跟大海的問候和告別

每晚在黑暗裡聽著海浪聲聲,來了幾天還沒有和大海好好打個招呼。遠遠的跑到島的另外一端,其實風景就在家門口。

海邊的小樹林成了兩個寶寶的樂園。兩個人像土撥鼠一樣在雪裡刨個坑,然後把頭埋進去,就這樣樂此不疲。

有雲。波波說這是老天爺的濾鏡,逆光拍出了這張圖,明明是朝陽,卻像黃昏。還有一會沖向烏雲一會沖向大海的不知是海鷗還是海燕。

波波作品。這一張百分之百的還原了眼睛看到的所有顏色和層次。看到這張,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有人能想出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這樣的組合了。

但這仙境並不冷酷,因為你們,我的小夥伴和老夥伴們。沒有一次愉快的旅行只是因為目的地的美好。如果不是與你們同路,當我想要歡呼的時候又能與誰相擁。

所以我們,下一程也要相約同行哦。

花了差不多一整天的時間,選圖,傳圖,寫字。今晚下雪,沒有極光。其他的小夥伴們已經睡了。當我正在收尾的時候,川川在微信里傳來消息,窗外有極光。於是,披了一條披肩就跑出去了。果真。極光精靈就在我們的窗外婀娜的舞著,然後一點一點的隱去了。於她是完美的謝幕,於我們是圓滿的旅行。

匆匆的用手機拍下了這張。留作最後的紀念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北妞在瑞士 的精彩文章:

TAG:東北妞在瑞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