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末法亂相的照妖鏡-馬老師講解《六祖壇經》 般若品第

末法亂相的照妖鏡-馬老師講解《六祖壇經》 般若品第

樹佛正法,破除迷信

我們再來看轉念是不是悟呀?轉念就是悟,所以千萬不要亂轉,不要見什麼轉什麼,為了轉念而轉念,把「悟」丟了,實在是捨本逐末。

再舉現實中修行人的例子說明一下:佛在《出深功德經》中說:視一切人猶如佛想,於諸眾生如父母想。從這句教導中演化出來很多種說法,經常聽到的有「外面的都是佛菩薩,唯有我一人是凡夫」,「對面來的是阿彌陀佛,都是來覺悟我的」,還有的就是不管對誰都一律稱為阿彌陀佛老慈父。話都沒有錯,心是不是真明白話的含義呢?多數人不明白,有些人是裝明白。我們來試著揭開這句教導的真實義。《出深功德經》也叫《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就是觀察學習普賢菩薩是怎麼(行)做的?普賢菩薩眼裡的一切人,包括善人、惡人,大人、小人,好人、壞人,都要凈(敬)視如佛一樣,真能凈(敬)視如佛,那就恭喜你了,凡夫的肉眼變佛眼了,就這麼直截了當,就這麼簡單。一般人對善人、大人、好人可以做到凈(敬)視如佛,對惡人、小人、壞人,別說凈(敬)視如佛了,只能以惡對惡、以小對小、以壞對壞;究其原因,就是不信因果或者不能深信因果,凡夫的分別心,常常把別人誤會成壞人,把自己誤會成好人。鏡子里的你,能是我嗎?鏡子里的我,能是你嗎?看到好的、善的,我們要隨喜,這就是轉念。看到不好、不善的,我們要認賬認命、慚愧、懺悔、拔根、轉念、發願……這樣才能講「視一切人猶如佛想」。外面的是送考題來了,是送資糧來的,你考合格了嗎?資糧你吃了消化了嗎?把煩惱轉成菩提了嗎?一句話你悟到什麼了?沒有悟,就是拿好聽的名詞蓋上了一堆垃圾。沒有悟,就是冥頑不化。真悟了,揚眉瞬目無不覺;真悟了,有聲無聲無不覺;真悟了,能處處捨棄我見入佛知見;真悟了,是將身心住在慈悲無我的佛菩薩所住的境界中;風不會說我是風,給它立個名字叫風,雨不會說我是雨,給它立個名字叫雨,真悟了,是了了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是放下了,不是放下這個,又撿起那個。看到張大伯了,還是叫張大伯,原來叫是稱呼、是禮貌,現在叫,是恭敬、是尊重;原來叫老公,是嬌嗔、是指使,現在叫老公,是敬重、是感恩。心裡明白一切人都是未來佛,但不要形而上學,公公佛、老公佛、兒子佛,這些稱呼都是似是而非的,我們修行是要訓練、培養對眾生的恭敬心、感恩心,看看自己稱呼別人是恭敬心、感恩心有沒有。嘴上見誰都是「阿彌陀佛老慈父」,心裡若是沒有恭敬、感恩,還是口頭禪。

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法在世間 的精彩文章:

《妙法蓮華經》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TAG:佛法在世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