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亂彈水滸(終章)宋徽宗趙佶是梁山泊大軍覆滅的幕後黑手

亂彈水滸(終章)宋徽宗趙佶是梁山泊大軍覆滅的幕後黑手

《水滸傳》最後的結局顯然是悲劇性的。梁山一百單八將最終鴻雁紛飛,死的死,隱退的隱退,出走的出走。這個結局對於讀者來說是不認同的,很多人都把鍋甩到宋江的頭上,也有的認為蔡京高俅等人的陰謀所致。然而大家都忽略了一個重要人物,這就是宋徽宗趙佶。宋江作為為朝廷立下功勛的將領,如果沒有合適的理由毒殺,對整個政局是不利的,更何況宋江背後還有宿太尉等元祐黨人的支持。因此,毒殺宋江不是蔡京能做主的,應該有更高一級的大人物支持。

實際上從一開始宋江和梁山好漢在宋徽宗眼裡只不過是政治工具而已,是他維持朝局平衡的砝碼。在宋徽宗即位初期,以章惇為首的元祐黨人掌權,他幾乎成為了元祐黨人的傀儡。宋徽宗為了掌握大權,啟用了元豐黨人蔡氏兄弟,也就是蔡京和蔡卞。在一番政治鬥爭後,元豐黨人上台,元祐黨人被發配四方,於是徽宗朝開始了蔡京一家獨大的時代。最開始的時候宋徽宗和蔡京配合得很好,皇權和相權未發生根本性的衝突,甚至聯合起來將軍將世家逐步排擠出東京禁軍。此時可以說是徽宗朝政局最為平穩的時候。

然而隨著元祐黨人的退出和軍將世家出走邊軍,朝廷內的兩大勢力不可避免可開始發生利益的衝突。蔡京作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政事堂首相,肯定是需要權傾天下的。而宋徽宗是皇帝,北宋最高的統治者,對國家自然是說一不二的。兩者在權力的分配上肯定會有不和諧的因素出現,而且會影響到兩人的關係。皇帝會擔心宰相將他架空,再次成為傀儡。宰相會擔心皇帝的猜忌,狡兔死,走狗烹。這是中國曆朝歷代都會發生的皇權和相權的爭端,並不罕見。

為了讓蔡京有所顧忌,宋徽宗在朝中留下了部分元祐黨人,並放在關鍵的機構認職位,以牽制元豐黨人的勢力。因此大家在小說中看到了宿太尉、趙樞密等等偏向宋江和梁山泊的朝廷高官。這些朝廷高官在朝中並無太大的勢力,也沒有話語權,只是空有虛名而已。就連宿元景這樣看起來是三衙首腦的太尉,平常也只能陪著宋徽宗搞搞文藝創作,或者去華山進香。宋徽宗把這些人放在朝中的目的就是提醒蔡京等人皇權不可逾越,否則隨時有人能夠取而代之。

然而蔡京不是楊戩這樣的磕頭蟲,不會輕易的屈服於宋徽宗的壓力。徽宗一朝大多都是元豐黨人,都是蔡京的各路爪牙和盟友,宋徽宗想完全控制蔡京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比如身為樞密使的童貫是蔡京的盟友,殿前司都指揮使高俅是元豐黨人,這些都是蔡京在朝中力。宋徽宗的旨意下達到宋朝各地州府都需要這些關鍵職位上的人去傳播和執行,因此他們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也不可小視。最重要的是元豐黨人排擠出軍將世家後直接掌握了禁軍三衙的關鍵職位,這就直接威脅到了皇權的存在。

在中國古代社會軍權是皇權存在最重要的保障,沒有之一。作為三衙首腦殿前都指揮使的高俅是統帥三分之一禁軍的權勢人物,再加上擁有調兵權力的樞密使童貫,兩人同時行文完全可以掌控北宋一半的軍隊,這是對皇權極大的威脅。宋徽宗的皇帝當得不怎麼樣,可也不是傻子,不可能讓元豐黨人繼續肆無忌憚下去。於是他做出了一個決定,這就是逐漸啟用以宿太尉為首的元祐黨人,來削弱蔡京等人在朝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由於之前元祐黨人被打壓得過於厲害,在軍中完全沒有支持,所以讓宿太尉招安宋江等人以壯大聲勢也是一個重要選項。蔡京等人對宋徽宗的打算看得很清楚,因而一開始連續在梁山泊招安事情上作梗,目的就是阻止宋徽宗起複元祐黨人。小說中看起來是梁山和朝廷幾路大軍的廝殺,實際上背後卻隱藏著兩股政治勢力的鬥爭。而宋徽宗作為挑起這場政治角力的操盤手,自然不可能眼睜睜看著宿太尉一方輸掉,利用自己權力添加砝碼也是正確選擇。

宋江和梁山泊大軍被宋徽宗作為砝碼添加在宿太尉等人一方,再加上梁山泊大軍對童貫和高俅的勝利,使得元祐黨人暫時在政治鬥爭中佔了上風。於是在宿太尉的操作下,宋江帶著樑上大軍南征北戰,一路打過了遼國、田虎、王慶和方臘,立下了赫赫戰功。本來按照元祐黨人的計劃,他們可以通過宋江和梁山大軍的功績來增加他們在朝中的勢力和話語權。可是他們的支持者宋徽宗卻不這麼看。猜忌是皇帝的天性,狡兔死走狗烹也是將軍的歸宿。梁山泊大軍過去強大的戰鬥力讓宋徽宗感到警惕,因而同意了童貫對梁山好漢分而治之的策略。

童貫作為樞密使,所有的軍方職位的任免都要通過他的簽字蓋章,這是北宋法律所規定的程序。宋徽宗支持了童貫提出的對梁山好漢分而治之的策略,實際上就將朝中平衡的砝碼傾向了蔡京為首的元豐黨人一方。宋徽宗對宋江等人的忌憚一方面是源於梁山軍隊強大的戰鬥力,另一方面也是源於曾經被元祐黨人架空的經歷。同樣的事情他不可能讓其再度發生,自然是第一時間打掉對自己最有威脅的一方是最好的選擇。因而,宋江就這樣被宋徽宗拋棄了,成為了朝廷兩派鬥爭之間的犧牲品。

畢竟宋江等梁山好漢在剛剛結束的戰爭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勛,又沒有犯下什麼錯誤,如果貿然處置,會對國家和朝局產生動蕩,因而宋徽宗只能選擇默認蔡京等人的處置方法。蔡京等人與梁山泊的嫌隙一方面源於梁山泊時期結下的仇怨,另一方面也估計了梁山好漢和宿元景等人合力形成的威脅。於是擁有同樣目的的兩個權力人物達成了一致,而梁山好漢們的悲慘結局就可以遇見了。自於宿元景一方其實也是孤掌難鳴,單薄的政治力量並不能左右皇帝的決定。因而在政治博弈中宿元景和元祐黨人只能選擇自保,無法幫著宋江出頭。

在整個《水滸傳》故事發展過程中宋徽宗就是把梁山好漢當作平衡朝局的政治工具和砝碼,以保證朝中勢力的平衡和皇權的獨一無二。每當朝中事件發生和朝局變化的時候,宋徽宗就會通過調整這樣的政治砝碼來維持自己的權威,這也是中國皇帝最喜歡在朝堂中玩的遊戲。有的人以劉邦為例子證明皇帝是否有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會用人。可是中國皇帝最大的素質不是用人,而是平衡朝局。一旦朝局平衡,皇權得到彰顯,自己的意志才能通行天下。否則一旦朝局失衡,輕則皇權陷落淪為傀儡,重則國家動蕩改朝換代。宋徽宗一切為了自己和趙家皇權的利益出發,犧牲掉宋江等人也是值得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徽宗 的精彩文章:

這位皇帝投錯了胎,史稱「書畫雙絕」,小嗜好變成了「催命符」
故宮打臉宋徽宗:你的5個字誤導了我們900年!

TAG:宋徽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