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種學習法讓美國新型學校爭相引入,風靡全球

這種學習法讓美國新型學校爭相引入,風靡全球

文/新學說 何淼

在一個七年級的教室里,Mary老師正在仔細聆聽學生Eline對荷馬作品《奧德賽》中俄底修斯在海上歷險經歷的講解,隨後小組成員Aaron展示了用3D建模技術模擬了其中的一個場景。這堂課是重建《奧德賽》航行在希臘和探索史詩的中心位置和概念,這種以一個項目為主將文學、地理學以及3D建模技術結合的學習方式即為現在風靡全球的Project-Based Learning(以下簡稱PBL)即項目式學習在課堂中的實踐應用。那麼究竟什麼是項目式學習?這種在北歐、北美一路風靡的學習模式究竟擁有怎樣的神奇魔力?

何為PBL?

首先來了解什麼是pbl。

約翰·杜威(圖片來源於網路)

1897年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約翰·杜威在《In My Pedagogical Creed》(中文譯為《我的教育信條》)闡述了他有關教育的認知:

「The teacher is not in the school to impose certain ideas or to form certain habits in the child, but is there as a member of the community to select the influences which shall affect the child and to assist him in properly responding to these.......I believe, therefore, in the so-called expressive or constructive activities as the centre of correlation.」

譯文如下:

「老師不是在學校實施的某些想法或使孩形成某種固定習慣的角色,而是作為一個成員選擇對孩子有影響的項目並協助孩子去妥善應對這些問題.......因此,我認為,所謂的表達或建設性的活動應該作為其核心。」

故而,約翰·杜威認為PBL是一種動態的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通過積極探索現實世界的挑戰和問題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知識的先進教育研究的教學及學習方法,並開始積極推廣這種「通過實踐來學習」的想法。

此外,有研究稱,在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通過一段時間的調查及工作了解一個主題並最終完成一個具有社會效益的成果作品,因此PBL是由師生共同完成項目、共同取得進步的教學方法。

PBL的理論基礎

支持PBL這種學習模式的理論基礎主要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和發現學習理論。

1.皮亞傑的建構主義理論

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

2.杜威的實用主義理論

杜威的實用主義可稱為新的「三中心論」,即:以經驗為中心、以兒童為中心和以活動為中心。杜威認為「教育既然是一種社會過程,學校便是社會生活的一種形式。」讓學生從實踐活動中求學問,即「做中學」。

3.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

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提出了發現學習理論。他認為,學生的認識過程與人類的認識過程有共同之處,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引導學生髮現的過程,「學習就是依靠發現」。PBL不是採用接受式的學習,而是採用發現式的學習。

PBL的四大因素

項目式學習主要由內容、活動、情境和結果四大要素構成。

1.內容

PBL旨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併產生解決方案形成最終的成果。其內容強調應用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

2.活動

PBL的活動主要是指學生採用一定的技術工具和研究方法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所採取的探究行動。活動符合學習者的個性且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建構性。

3.情境

情境即支持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環境,可以是物質實體的學習環境,也可以是藉助信息技術條件所形成的虛擬環境。

4.結果

在學習過程中或學習結束時學生通過探究活動所學會的知識或技能,如小組合作學習技能、生活技能、自我管理技能等。

PBL的基本操作環節

綜合各方意見而言,PBL教學的四大基本操作環節如下:

1.確定項目任務(Propose)

在確認項目任務的過程即為提出問題,學生根據興趣自主選擇,教師作為指導者。

考慮因素:學生能力、學科融合、項目時長、最終檢測。

2.制定項目規劃方案(Plan)

考慮因素:詳細學習時間流程、活動設計、人員分工、資料搜集方向等。學生知識內容獲取、技能掌握、技巧鍛煉的過程。

3.項目實施產品製作(Execute)

實施過程同樣也是一個解決項目任務中提出問題的過程即執行。

考慮因素:人員分工、完成時間、展現方式、所需技能等。其中產品製作是區別於一般活動教學的重要特徵。

4.檢查評估(Judge)

檢查評估的過程即評價和反思

考慮因素:專家指導教師的評價、團隊成員評價、自我評價、定量與定性綜合性評價。

PBL的特點

1.有驅動或引發性的問題

PBL即項目式學習的核心是選擇一個可實施的項目,提出若干具有實際意義且亟待解決的問題。

2.學習場景為現實生活,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PBL是在真實世界中藉助多種資源開展探究活動,並在一定時間內解決一系列相互關聯著的問題的一種新型的探究性學習模式。與傳統填鴨式教育的「死記硬背」或教師帶領的指令不同,項目式學習是建立在事實基礎上或描繪了一個平滑路徑的知識體系提出並解決問題,學生通過對真實社會中的項目實踐完成成果,而不是簡單的場景假設,在這個過程中充分做到了理論與現實的結合。

3.教師作為引導而非主導角色

老師們在PBL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中只負責指導學生挑選可行性項目、協助學生完成項目式學習、為項目的最終成果做評價,但並不作為授課主導角色。

4.具有主動學習的研究性學習特性

在確定具體實施項目並列舉出需要解決的問題之後,學生作為主體為決問題完成後續的信息搜集、制定計劃方案並最終進行自我評價、反饋的全部過程。在項目實施的整個過程充滿了主動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特性。研究性學習能夠讓學生在他們的學校和社區範圍內共同解決實際問題。

5.跨學科、跨領域

同時,為了成功的解決問題,通常要求學生利用多個學科的課程,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被引導積極主動的進行跨學科、跨領域的學習。

6.使用多種信息工具

在完成項目式學習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會學習使用多種信息工具去搜集材料、研究分析和協作通信。

7.強調團隊合作

PBL即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短期內完成一個具有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的跨學科、跨領域並且輔以一些現代的科技手段的項目,需要團隊的配合,在這個過程中也考驗了學生們的分工、協作能力和團隊凝聚力。

8.目標指向的多重性,培訓周期短成果顯著

項目式學習正是一種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方式,它能從多個層面促進人的全面發展。PBL就是對一個特殊的將被完成的有限任務,即在一定時間內,滿足一系列特定目標的多項相關工作的學習掌握。對學生來說是參與了一個長期的學習任務,但這個任務又在有限的時間內被完成,解決問題的方式跨學科、跨領域,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收穫知識,「習得」效果明顯。

9.成果作品具有一定的社會效益

最終凝結作品成果的形式可以幫助學生解決社會中的實際問題,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社會效益。同時,換言之,項目實施活動所給予學生的,除了知識技能的培養外,可能就是學生將來所要做的事情本身。

10.檢驗評價定性與定量結合

作為一種全面視角關注的教學及學習方式。項目式學習的最終作品或研究成果是由專家、老師給予專業的評價及意見,學生團隊中的其他成員給出中肯的評價後,最終由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在反思中實現自我提升。

PBL在國外的應用

1918年9月,杜威的學生,著名的教育家屈伯克,發表了《項目(設計)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的活動的應用》一文,提出了項目式學習的概念。20世紀二、三十年代,項目式教學法在美國的初等學校和中學的低年級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多年來PBL即項目式學習在國內外一直被眾多教育界專家、學者所關注和研究。

在美國,基於項目的學習是其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主要學習模式之一。從其研究發展看,最初關注的是項目學習本身及其應用,而後關注項目學習中的信息技術的應用。目前,PBL項目式學習法在美國被中小學普遍採用。

一個PBL的課堂|圖片來源於AltSchool官網

案例一:在美國「以提供個性化教育為目標」的「第三類」學校AltSchool的PBL課程中,完全遵循了老師通過了解學生的興趣和需求,挑選適合學生實施的項目,並指導協助學生完成項目的過程。

案例二:Khan Lab School則通過測評按照學生的自學能力等級分層(Independece Level)安排項目式學習。

案例三:而由Facebook投資成立於2003年的Summit Public School,則使用了個性化學習平台的管理工具 (Personalized Learning Platform),完成項目項目進度和學生學習情況的時時反饋。

案例四:在文章伊始所提及的PBL課堂教學場景源於Think Global School學校將科學和文學等課程元素相結合,包括重建荷馬的《奧德賽》這部偉大的海洋文學起源作品,用以探究航行在希臘和探索史詩的中心位置和概念,學生參加了這個PBL的學習模塊將文學、地理學和旅行的知識都融合在一起進行學習,這些跨學科的項目旨在使學生參與解決問題的關鍵領域即——決策和溝通。PBL能夠幫助他們了解關於他們周圍的世界的關鍵問題,因此PBL這種學習方式被認為是全球性的。

PBL在國內的發展現狀

1.國內對項目式學習的研究起步較晚,大部分的認知概念是從國外引入的,理論研究主要側重於基礎概念、特徵、要素、和實施的環節上。

2.PBL在現實生活中,更多的應用於企業或職業培訓機構之中,真正應用於課堂的實踐案例極少。

3.香港的「知識社區」(Knowledge community)軟體,作為一個典型的IT支持的項目學習平台其應用卓有成效。

PBL與其他學習模式的比較

1.與問題式學習比較

PBL相較於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問題式學習,兩者的本質具有一致性,經常結合實施。強調真實性,採用的都是基於績效的評價方式。

PBL通常以豐富多彩的作品形式展現最終的成果,作品注重與生活的聯繫,一般具有一定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同時這個最終作品也是學生開展項目學習的驅動力。但問題式學習是圍繞問題展開,是對複雜的現實生活的一種模擬。

2.與任務式學習比較

PBL相較於任務驅動學習模式,二者都具有學習展開的內在驅動力。其差異是PBL以完成並推銷最終作品為目標,而任務驅動學習模式是以要解決的問題為中心,且不需在真實情景中展開探索。

PBL的優勢

1.在PBL中,學生作為主體中心,老師擔當引導和協助的學習閉環促進了學生的自主性和研究性學習。

2.PBL以實際的應用場景,對於學生對科學類學科概念的掌握上有極大的幫助。

3.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出發點選擇的項目,增強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同時也開拓學生思路、完善其自身的個性化表達。

4.結合實際生活的現實場景和最終具有社會效益的成果產品能夠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增加他們與社會的聯繫。

5.通過他人評價與自我評價的方式,完成自我提升。包括更深度的理解概念,廣泛的知識基礎,改善溝通和人際關係、社會技能,增強領導能力、創造力等。

PBL的局限性

1.在實踐層面,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年齡和學科。對於小學數學科目,使用PBL,無法提供充足的演算練習時間,在某種程度上會降低學習的目標。

2.選擇符合學生興趣的項目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在某種程度上增加組織教學的難度。

3.學生在急於追趕項目完成進度、製作最終的成果產品的過程中會忽略對學科知識及相關技能的熟悉和掌握程度。

4.PBL過程中使用的技術手段容易使學生分心。

5.團隊協作的過程中,可能有成員產生「社會惰化」的現象,即某些團隊成員表現不足、降低團隊預期完成的效率,影響PBL的周期。如果教師只注重成果,可能會忽略團隊成員的任務分配。

關於應用PBL的建議

1.合理布學習的空間

在一個PBL的過程中,會應用到跨學科、跨領域的知識體系,也可能應用到不同的通信工具、技術手段等。因此合理的布置實行項目式學習的空間,提供項目式學習中可能使用到的工具等是一個重要的先決條件。

2.對PBL的學生群體進行劃分

按照學生的年級、能力、興趣愛好等劃分PBL的學習空間。年齡較小的學生通常都是通過空間和觸感來學習的,因此可以將教室劃分成不同主題的區域。年齡較大的學生則更傾向於按科目劃分的方式。教師可以在提供普通的工具之外,保留一部分區域來放置特定科目所需的材料。

3. 合理的利用科技

項目學習的一個主要目標就在於幫助學生髮展實際技能,例如在網上開展研究,利用電子表格或資料庫來整理信息,利用視頻編輯和展示軟體來傳播思想。但技術手段可能使學生分心。例如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學生在資料搜集的過程中利用網路玩遊戲等。所以,應對網路進行監管,並由IT專家監測電腦問題,教師為學生提供合理使用技術的指導。

4. 老師作為PBL的終極資源

教師在PBL中擔任引導和協助的角色,因此需要具備一定的靈活性。協助學生確定項目目標,確保學生得到項目實施過程中所需的資源和材料,把控時間節點,盡最大可能性為學生提供幫助。

結語

PBL的最終目的是通過與現實的連接,幫助學生認知社會,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更有效率地掌握跨學科學科知識,並在過程中通過團隊協作等方式拓展學生眼界、培養創新能力和社會情感。引導學生利用數字化工具生產高質量、合作型產品。總之,PBL擺脫了固定的教導式教學,拋棄了填鴨式教育,重新定義了教育學生的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激情、創造力和同理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學說 的精彩文章:

怎樣讓中國的國際學校在權威國際會議上更好發聲?

TAG:新學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