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康熙的蓋世奇功,讓人銘記在心

康熙的蓋世奇功,讓人銘記在心

康熙親自執政後,大力整頓朝政,獎勵生產,懲辦貪污受賄的官員,使清王朝漸漸強盛起來,而南方的三藩卻讓康熙放心不下。這三個藩王都是投降清朝的明軍將領,他們幫助清朝滅掉南明,鎮壓農民軍。清王朝認為他們有功,於是就封吳三桂為平西王,駐防雲南、貴州;尚可喜為平南王,駐防廣東;耿仲明為靖南王,駐防福建。這三王合起來叫做「三藩」。他們擁重兵於一方,一旦反抗將成為威脅國家統一的最大隱患。三藩之中,吳三桂的勢力最大,不但管轄兩省,還牢牢掌握地方兵權,控制財政,自派官吏,不將朝廷放在眼中。

康熙帝一直為削弱三藩的勢力等待機會。當時正好年老的尚可喜想回老家安度晚年,並給康熙帝上了一道奏章,要求讓他的兒子尚之信繼承王位,留在廣東。康熙批准了尚可喜告老還鄉,但並沒讓他的兒子尚之信接替平南王的爵位。這樣,觸動了吳三桂和耿精忠(耿仲明的孫子),他們想試探一下康熙帝的態度,便主動提出撤除藩王爵位告老還鄉的請求,暗地裡卻積極準備發動叛亂。

奏章送到朝廷,康熙召集大臣們進行商議,許多大臣看出吳三桂要求撤除藩王爵位是假的,如果批准他們的請求,一定會藉機謀反。康熙果斷地說:「吳三桂早有野心。撤藩,要反;不撤藩,還是會反。倒不如先發制人。」接著,就下詔同意了吳三桂的要求。詔令一下,吳三桂暴跳如雷,他自認為自己是清朝開國功臣,現在卻落地這個地步,就非反不可了。

公元1673年,吳三桂在雲南起兵反抗清朝朝廷。為了籠絡民心,他脫下清朝王爵官服換上明朝的盔甲,並打著為明王朝報仇雪恨的旗號。吳三桂在西南一帶勢力很大,一開始,叛軍打得很順利,長驅直入,一直打到湖南,隨後又有廣東的尚之信和福建的耿精忠加入。

三藩一亂,整個南方很快都被叛軍佔領。康熙調兵遣將,集中兵力討伐鎮壓吳三桂,同時又下令停止撤銷尚之信、耿精忠的藩王稱號,以便將他們穩住。於是,尚之信、耿精忠主動投降了。

吳三桂的軍事力量漸漸削弱,處境十分孤立。經過八年的戰爭,吳三桂病死了。他的孫子吳世璠即位,繼續領兵造反。於公元1681年,清軍分三路攻擊雲南昆明,吳世璠被迫自殺而死。清王朝歷時八年,最後平定了叛亂勢力,統一南方。

乘「平吳」之餘烈,康熙開始解決長期沒有解決的台灣問題,他採取軍事進攻和政治勸降雙管齊下的方針,於康熙二十二年八月(1683年)迫使鄭氏政權投降。向來就是中國領土的台灣省,自此正式併入清朝版圖。

沙皇俄國乘虛而入,在我國雅克薩地區築起了堡壘,四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他們將搶來的貴重東西獻給沙皇,沙皇不但赦免了他的罪,還派他當了雅克薩長官,想要永遠霸佔我國土地。

康熙派將軍彭春、郎談借打獵為名到邊境進行偵察,另外還派人送信給雅克薩的俄軍頭目,命令他趁早撤出雅克薩,沒想到,沙俄軍不但不肯退出,還派增了援兵,要與清朝對抗。

公元1685年,康熙帝派彭春為都統,率領陸軍水軍一萬五千人,浩浩蕩蕩地開到雅克薩城下,將雅克薩包圍起來。彭春在細心觀察地形之後,便下令在城南筑起土山,讓士兵們站在土山上不斷往城裡放弩箭。城裡俄軍隨即將兵力拉到城南防守。誰知清軍卻在城北隱蔽的地方放了火藥,乘城北敵人防守空虛,突然轟起炮來。敵人的城樓被擊中,燃燒起來。不久俄軍撤退了。

俄軍撤走之後,清朝軍隊也陸續撤出雅克薩,得知消息之後,俄軍又重返雅克薩,並將城堡建的更堅固。第二年夏天,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奉命再一次進軍雅克薩,進攻入侵的敵人。這一次,清軍攻城的炮火更加猛烈,俄軍幾次出城反撲,都被打了回去,俄軍死傷很多。這時,沙俄政府慌忙派使者趕到北京,要求同清朝朝廷談判。

公元1689年,中俄雙方在尼布楚舉行和談,並明確地劃分了兩國邊界,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這就是《尼布楚條約》。

康熙二十七年,葛爾丹引兵三萬越杭愛山向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發動進攻,喀爾喀各部敗潰,葛爾丹以追擊為名,直抵距北京七百里的烏蘭布通。玄燁決計親征葛爾丹,以「除惡務盡」。二十九年、三十五年、三十六年,三次親征,三十六年噶爾丹敗死。准葛爾對喀爾喀蒙古的侵擾被粉碎,喀爾喀各部得以返回原地。

玄燁為加強對外蒙古地區的管理,沿襲了皇太極以來的盟旗制度,採取聯姻、封爵、年班、圍班等措施,以密切與蒙古領主貴族的關係;特別是尊重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以籠絡僧俗人等和廣大牧民。康熙三十年,玄燁率八旗前往多倫諾爾草原與喀爾喀蒙古諸部舉行多倫會盟,把對內蒙古的較嚴密的管理制度推及於喀爾喀各部,這對加強北部邊防,發展和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起了積極的作用。

五十二年,他冊封班禪呼圖克圖為班禪額爾德尼。五十七年,以皇十四子胤為撫遠大將軍,進藏擊敗入侵西藏的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使西藏暫時得到安定。

在康熙統治期間,解決了長達8年的吳三桂等三藩的分裂戰爭,收復了被鄭經割據多年的台灣,驅逐了佔據我國黑龍江地區的沙俄勢力,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確定中俄東段邊界;同時,又以出征蒙藏,平定準噶爾部蒙古貴族分裂勢力的動亂,建立會盟制度和避暑山莊外藩朝覲制等,加強了多民族國家的穩定。在經濟和文化建設上,康熙也創下對後世產生積極影響的重大業績,如治理黃淮河流,獎勵墾荒,蠲免賦稅,實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等鼓勵經濟發展的政策;編纂《明史》、《全唐詩》等;在所有的文化活動中,最有特色的是他本人對西方科技的學習,他是中國古代唯一懂得天文、數學、地理等自然科學的皇帝。

編者小語:

康熙統治時期,中國成為疆域遼闊、統一繁盛的國家,封建的經濟文化得到發展,伸向中國的西方早期殖民勢力受到遏制,開始了封建社會新的相對穩定時期,具有歷史進步意義,應予充分肯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奮鬥中的青年ing 的精彩文章:

第一位農民天王——洪秀全

TAG:奮鬥中的青年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