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戰略步槍引領世界輕武器潮流

中國戰略步槍引領世界輕武器潮流

原標題:中國戰略步槍引領世界輕武器潮流


QTS-11作為戰略武器,那是誇大其詞了。但這只是文字問題,真正重要的是QTS-11在中國步兵班裡的作用。


讓步兵回歸步兵


中國軍隊曾經有大陸軍主義的名聲,但更確切地說是大步兵主義,因為步兵曾長期構成中國軍隊戰鬥力的絕對主體。因此,中國對步兵武器的重視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很長時間裡,由於國力和觀念所限,中國步兵班的火力搭配並不合理,一方面有兩具40火對反坦克火力高度加強,另一方面步槍手全員突擊步槍化都沒有做到,正副班長配備了56沖,但普通士兵只有56半,40火、56班機的副射手連手槍都沒有,實際上是無武裝的。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步兵的單兵武器配置是以反裝甲火力為最大重點的

那是蘇聯裝甲洪流威脅的時代,也是步兵實際上是野戰反坦克作戰的主力的時代,這樣的火力搭配是有道理的。但在中國陸軍一步跨越機械化、正在進入信息化的現在,尤其是考慮到陸地上受到裝甲洪流式進攻的可能性較低、從空中到裝甲和炮兵的反裝甲火力極大增強的現實,這樣的搭配就很不合理。在這樣的背景下,QTS-11應運而生。這是讓步兵回到步兵的結果。


現代步兵可分為裝甲步兵和輕步兵。前者用於配合裝甲部隊作戰,以搭乘履帶式或者輪式步戰作戰為主,在遇到裝甲火力難以清除的敵人時,下車作戰。後者主要徒步作戰,用於在城鎮、山地、叢林等裝甲力量難以展開的複雜地形作戰,或者作為輕裝快反的第一波為裝甲力量搶佔通道。傘兵、海軍陸戰隊、山地部隊甚至武警都屬於輕步兵。


步戰通常裝備25-30毫米速射炮,有些口徑更大,達到73甚至100毫米,還裝備有反坦克導彈或者炮射導彈。步戰上重火力與反坦克導彈的作用是另一個話題,但步戰火力極大地超過任何步兵班可能徒步攜帶的火力,這是毫無疑問的。因此,裝甲步兵不必過於強調可徒步攜帶的重火力,而是可以依託步戰為機動火力點,下車步兵與步戰配合作戰,攜帶火力以反步兵為主。值得指出的是,下車作戰的裝甲步兵通常不需要遠離步戰作戰,不需要背負給養和野營裝備,這對武器選擇和負重搭配是很重要的考慮。



對步兵來說,沒有什麼是30毫米機關炮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上100毫米加農炮

輕步兵以徒步作戰為主,經常遠離直射火力的支援。在典型作戰環境下,要麼可以呼叫配屬的空中或者間接射擊火力支援,要麼敵我的重火力都不便展開。因此,對於典型輕步兵班來說,自身攜帶大量的反裝甲火力既不現實,也無必要。但徒步作戰的輕步兵不僅要背負武器彈藥,還要背負一定的給養和野營裝備,負擔很重,武器選擇和負重搭配是更加敏感的問題。


榴彈與霰彈


與典型突擊步槍相比,QTS-11屬於新概念步兵武器。傳統步兵武器主要是步槍與手榴彈。步槍通過子彈實現動能殺傷,殺傷效率很高,但需要精確瞄準,差一點點而沒有命中目標,就沒有任何殺傷力。


手榴彈通過彈片實現破片殺傷,爆炸產生的很多破片實際上是浪費了,但只要手榴彈大體落到目標附近,就能造成有效殺傷。四向飛散的破片也可對反斜面或者死角造成殺傷,這是手榴彈另一個很有用的特點。破片殺傷說到底也是動能殺傷,破片好比四散的微小子彈,只需要概略瞄準才是最大的區別。手榴彈的爆炸還有氣浪殺傷作用,但相對來說,破片殺傷是主要的。


手榴彈最大的問題是射程太近,有助跑的手榴彈拋擲才幾十米的距離,實戰中卧姿或者短促躍起的拋擲就更近了。手榴彈也難以準確控制落點。因此,槍榴彈應運而生。

槍榴彈可以用特殊裝置直接從槍口用空包彈發射,現在也有用實彈發射的。但這樣的發射準備時間長,瞄準粗略。另一種發射方式是用專用的管式發射器,最流行的可直接掛在突擊步槍槍管下,在不佔編的情況下就使得步兵班擁有不錯的「遠程」破片殺傷火力。


下掛式槍榴彈發射器通常懸掛在槍管和前護木下方,為了不過度增加系統全長,影響使用,發射管長度必然有限,使得初速較低,不僅射程有限,也導致彈道彎曲,影響精度。



攜帶掛裝了M203榴彈的M4A1步槍是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的「標準像」

另一種步兵武器是霰彈槍。槍口射出的不是單一的子彈,而是一束高速彈丸。霰彈的特點介於子彈和榴彈之間,既有槍彈便於瞄準和迅速發射的特點,又有榴彈只需要概略瞄準的特點。不過彈丸很輕,減速很快,而且彈丸束隨著射程增加而迅速發散,霰彈槍只適合近戰使用,因此警用多於軍用。


結合現代火控和先進榴彈,霰彈槍的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槍榴彈取代。比如說,以激光測距儀的測距信息作為輸入,用膛口編程線圈實現裝定,火控系統可以使得榴彈在指定距離上定時空爆,產生相當於霰彈的作用。這還解決了霰彈槍射程有限和不能間接射擊的問題。


激光測距儀還直接用於指引激光制導武器,或者用於標定目標的精確方位,引導間接射擊火力的打擊。也可以通過數據鏈,將目標方位上傳到上級指揮信息系統。與晝夜使用的觀瞄光電系統整合後,數據鏈還可以上傳音頻、視頻和圖像信息,成為單兵戰場偵察系統。雙向的數據鏈則可以下傳目標信息,為步兵指引目標,引導步兵作戰。


另一方面,採用沿槍管全長的上置式槍榴彈發射器可以減少發射管長度的限制,提高初速、射程和精度,相應降低對口徑的要求。火線與瞄準線更近,不僅瞄準精確,也減少榴彈發射時的槍口跳動。較小口徑、較輕的榴彈降低榴彈的重量,增加了攜帶量。



試驗中的理想單兵武器系統(QICW)


由激光測距儀實時測距、火控系統實時裝定、定時空爆的高初速、低平彈道的智能榴彈在不小程度上改變步兵作戰的典型樣式,智能榴彈可以穿牆後爆炸,在敵人頭頂爆炸,飛進射孔爆炸,直接打在敵人身上爆炸,傳統的掩蔽方式的防護作用將受到極大的挑戰。


這樣的先進槍榴彈與傳統突擊步槍相結合,正是單兵綜合武器系統的基本思路。結合數據鏈、熱像儀和其他先進技術,單兵綜合武器系統大大突破了傳統突擊步槍在殺傷機制和信息化方面的局限,有望引發步兵革命。


美國在90年代首先開始理想單兵武器系統(簡稱OICW)計劃,意欲取代已經使用50年的M16及衍生型,在新時代的步兵革命中搶佔先機。但在成本、重量和技術難題的多重障礙下,OICW計劃在投入巨資後流產了。西方各國也相繼啟動了類似計劃,但都因為種種原因而在研發階段就放棄,或者在研製成功後放棄大規模列裝。在這樣的大環境下,QTS-11就格外引人注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流軍事 的精彩文章:

殲20裝備作戰部隊 演習中大殺四方
中國火炮性能頂尖 擊敗歐美火炮受中東青睞

TAG:鐵流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