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歲朝清供,正月初一的儀式感!

歲朝清供,正月初一的儀式感!

歲者,年也。

朝者,初、元也。

清供者,清雅之供品也。

隆冬風厲,百卉凋殘,

晴窗坐對,眼目增明,

是歲朝樂事。

「清供」最早源自禮佛的花供,它是一種祭祀儀式,後來漸漸融入中國人的生活。

古時,在正月初一這一日,風雅人家會置辦些花草果蔬供於案上,以求新年吉慶、春意盎然;閑趣的人家則會置辦些奇石文玩,以飧節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供在案頭的歲朝清供,可以稱得上中國人雅緻生活的一種縮影。

歲朝以何物為清供,是有講究的,多半是暗含喜氣和吉意,比如「瓶」通「平」,瓶穩穩地放著,喻意平平安安;比如荔枝的「荔」,諧音「利」,剝荔張口,大吉大利;比如青菜配蘿蔔,意為清清白白,做事清清爽爽,做人清清白白。

能夠賦予美好寓意的歲朝清供,無非是這幾樣:天竹果、臘梅花、水仙、香櫞。「櫞」諧音圓,取其吉利。水仙、臘梅、天竹,是取其顏色鮮麗。隆冬風厲,百卉凋殘,晴窗坐對,眼目增明,是歲朝樂事。

文人對「清供」更是推崇。鼎爐瓶具、圖軸典籍、文房雅賞,在新歲的第一日,案頭最不可缺的便是這一份清雅。

其實物還是原來的物,畫還是一樣的筆墨,但是經過文人如儀式般的供奉之後,它便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器物,先人所謂:「畫為心印,以畫為境,以畫體道」,它成了文人審美心境的物化,清供雅物成了性靈最好的安養。

清供,使生命滿懷儀式感,這是對美好生活的祈願,更是對人間情味的眷戀。汪曾祺在《歲朝清供》中記寫下了最平淡、但卻是最具儀式感的畫面:「曾見一幅畫,一間茅屋,一個老者手捧一個瓦罐,內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題目:『山家除夕無他事,插了梅花便過年。』這才真是『歲朝清供』。」

隨手摺一支臘梅,隨性的很,山居野趣油然而生,應該說是「歲朝清供」的正宗了。

歲朝清供說起來是人們為了時令節氣,而特設的一道閑雅趣事,又何嘗不是人們對於生活的表達呢?

畢竟,中國人的精神生活,本身就是一瓶生命清供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文 的精彩文章:

年年臘八一碗粥

TAG: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