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稀之可惜,瀕之可危,10個將要滅絕的物種

稀之可惜,瀕之可危,10個將要滅絕的物種

白腹長尾穿山甲(學名:Phataginus tricuspis) 這種奇特的動物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和從塞內加爾到肯亞和南尚比亞的熱帶雨林中。白腹長尾穿山甲已經從2008年的『易危』到2014年上升到『瀕危』,這意味著如果不採取特殊的保護措施,在未來的10到20年內,這個物種將要減少30%~50%。

環尾狐猴(學名:Lemur catta) 環尾狐猴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南部乾燥的森林中。2000年以來該物種總數量已經下降到2000到2400之間,下降的數量達到了驚人的95%!因此該物種被列為『極度瀕危』。直接導致其數量下降的原因除了棲息地急劇減少,最重要的還是非法的寵物交易和非法盜獵。

長鼻猴(學名:Nasalis larvatus) 是東南亞加里曼丹的特有動物,雄性猴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鼻子越來越大,,激動的時候,大鼻子就會向上挺立或上下搖晃。在過去的36至40年中數量下降了50%,棲息地被破環是其主要原因,其次是按中醫所說,此肉壯陽,所以造成了盲目捕殺,被列為『瀕危物種』。

川金絲猴(學名: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常年棲息于海拔1500-3300米的高海拔地區的森林中,僅分布於中國四川、甘肅、陝西和湖北,因為其金色的毛皮和錯誤的認識其肉骨有藥用價值,致使其成為捕獵的對象,現總數不過1.6萬隻,被列為『瀕危物種』。

小熊貓(學名:Ailurus fulgens) 因為總數量不到2500隻而處於瀕危狀態,喜馬拉雅山東部的小熊貓在過去的50年里已經減少了40%,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組織的紅色名錄。小熊貓的數量密度很低,主要威脅砍伐森林造成棲息地喪失,與家畜競爭造成棲息地退化。另一原因是在東南地區仍存在獵殺和偷獵小熊貓的行為。

鯨頭鸛(學名:Balaeniceps rex) 鯨頭鸛生活在非洲中部和東部的熱帶沼澤中,主要以大理石肺魚為食。對人類非常敏感,在人類發現它的巢穴之後,它就會永遠捨棄這個巢穴。鯨頭鸛全世界總數為5000~8000隻,被列為『易危』危害的主要來源是棲息地遭破壞、人為干擾和捕獵。

黑白檉柳猴(學名:Saguinus bicolor) 長相怪異,壽命約10年,生活在巴西亞馬遜熱帶雨林中,同樣是因為棲息地遭到破環而導致其數量下降,被列為『易危』。

西班牙猞猁(學名:Lynx pardinus) 也叫伊比利亞猞猁。是歐洲本土現存最大的貓科動物,西班牙猞猁是世界上最受滅絕威脅的貓科,也是歐洲最瀕臨滅絕的食肉動物。一項2000年、西班牙猞猁僅剩400隻,到了2005年,這個數字就下降到100隻左右。棲息地的喪失以及非法偷獵是其數量下降的一大原因。

歐洲鰉(學名:Beluga Sturgeon) 裏海,亞速海和黑海盆地均有發現。雖然過去相當多,但歐洲鰉現在是『瀕臨滅絕』的物種,主要是因為製作魚子醬的而過度捕撈。 現在受到了強有力的保護,禁止捕殺和販賣歐洲鰉和歐洲鰉魚子醬。

高鼻羚羊(學名:Saiga tatarica) 雖然稱之為羚羊,但其實是一種牛類,中國的野生種群已經滅絕,現僅見於俄羅斯。被列為『極危物種』現已引種回國,在甘肅和新疆半散養,為恢復野外種群進行實驗和研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不著調 的精彩文章:

越南好聲音歌手街頭實拍,時尚感十足

TAG:娛樂不著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