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旅行青蛙,讀懂醫者父母的心,向他們最深的致敬

從旅行青蛙,讀懂醫者父母的心,向他們最深的致敬

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醫者父母的養育之恩,如何能報?半生值班,醫院算是醫生大半個家,又逢節假,甚至連陪伴都特別少。

最近,一款最近火爆的《旅行青蛙》遊戲,讓醫者體驗後有感----偉大的不僅是醫務工作者,更是他們背後默默付出、默默支持、默默擔心的家人--最親愛的父母。

今天從父母作為玩家和醫者作為蛙的角度相互切換,依據旅行青蛙遊戲,來回憶一下當年的「學醫之路」。希望您笑過之後,體會我們醫護人員的艱辛,更體會醫護人員父母的偉大。

匆匆那年,我的蛙踏上學醫之路。從此,牆上多了「救死扶傷,治病救人」這一提筆。但是學醫的路並不容易,一路艱辛,冷暖只有我的蛙自知。

高中聽老師說,上了大學就自由啦,可以盡情玩耍啦。可是到了大學才發現,我的蛙課程的繁重,不亞於高考課程,而且大多數閉卷,不及格三門以上,連畢業證書都拿不到,焦慮總伴隨著蛙。

說好的自由呢,為了畢業證書,蛙也是拼了,每逢期中期末,食堂、圖書館、校園任一角落,都是他的戰場。不僅要動腦記,要有邏輯思維,動手的功夫也不能差,要縫的了豬皮,穿的了骨頭,頭腦四肢兼修。臨近考試通宵更是家常事。

久而久之,兩三個學期折磨下來,我的蛙出師未捷身先死,亞健康八大症 狀一一具備,還啥中年油膩男,未畢業男蛙就已經油麵脫髮,女蛙就已容枯月經不調。蛙實習期間,就被很多病人誤喊主任,相貌與年齡嚴重不成比例呀。為父為母那個心疼呀。

還記得第一次解剖動物的場景嗎?做青蛙的運動神經反射,去大腦僵直反射,本是同根生,想殺何太急;處死小白鼠,脊柱頓離,多少女蛙拔斷的卻是小白鼠的尾巴;兔子的解剖試驗和耳緣靜脈處死時的掙扎,歷歷在目。

還有更令人難忘的人體解剖試驗課,直接觀察福爾馬林泡過的屍體,近距離觀察各種解剖的臟器,那個味道,那個場景,那個脊樑冷,那個內心世界。

好容易學完基礎課程,下點實習,我的蛙再次來到新的城市,新的醫院實習。一聲珍重,引來父母無限的思量,隔壁老王誰誰誰的孩子,學習四年,已經畢業,都找到體面的工作,準備談婚論嫁。

我的蛙啊,要不就是實習,要不還要忙著考研,5年後再來個3年,工作都還成問題,成家更是遙遙無期。我心裡默默數著見孫子時的年齡。

別人養的蛙要的是三葉草,我們家學醫的蛙,要的確是各種醫學寶典,時不時就是背著厚厚的書,進進出出圖書館,郵寄蛙兒醫學的書的事,我可沒少干過。那些書的名字,看了就很高大上。生理,免疫,寄生蟲,藥理,解剖學,微生物學。

我還記得,一次和我好友夫妻見面,給他蛙介紹我女蛙,想處對象試試,聊得正嗨時,女蛙包落地,掉出一本圖書館剛借回來的人體解剖學,那封面,場面尷尬了,於是,沒有於是了。

好容易學完所有的理論課程,下臨床實習啦,沒想到理論和實踐之間的距離是那麼遙遠,我的蛙開始噩夢頻頻,主任查房,彙報病史,考查體,提問題,成為心中永遠的梗。

於是,蛙發現自己弱爆了,每次回宿舍,周末回家就是回房間惡補知識,讀讀讀讀讀好想哭,怕怕怕怕怕主任老是問,你你你你你只會說醫生的義務,必須掌握。

世間就是這麼神奇,一個事物接觸久了,就愛上了,那麼枯燥的醫學,堅持個五到七年下來,我的蛙竟然從抱怨到愛上,最後讀各種醫書成了蛙的興趣。可我不希望他變成頭腦發達四肢簡單的蛙。

別人的蛙回來還能陪父母嘮嘮嗑,聊聊學校有趣的事,聊聊戀愛史,聊聊人生,我的蛙回來說的都是什麼病,什麼器官,什麼葯,聊得我近期胃口都差了,怎個人也感覺不好了,有時候還要試試中藥,被扎幾針,自己有種神農的感覺。

但更多時候蛙不愛和我聊,你看看學醫的蛙們,那誰誰誰天天讀醫書的,就是內科的,那誰誰誰天天在家縫豬皮的,就是外科的。學醫蛙這麼辛苦,我們必須無條件支持呀。

GIF

好容易臨近畢業了,聽說我蛙要在家呆三個月。為父為母的那個開心,要好好和孩子聊聊未來,聊聊工作,聊聊人生,給蛙補補身子。可是,為啥我的蛙每天吃飯都是心不在焉,獨來獨往,也沒有任何胃口。飯後總是在房間電腦前看啊看,寫啊寫,原來在忙著畢業論文。

我本想去關心關心,無奈看我的蛙特別煩躁,我本還有點小情緒,覺得蛙不體諒父母。自從看了下圖蛙電腦中的畢業論文界面,我只求蛙能挺過去,一切不重要啦。

GIF

終於,我的蛙畢業啦,注意是研究生畢業哦,因為沒有研究生畢業都進不了醫院,找到了個家鄉的醫院,為父為母的內心已是萬分激動。聽說別人家的蛙,家鄉的醫院進不了,從此踏上他鄉之路。

蛙工作後和家聯繫更少了,周末回個家時不時半夜還被叫去醫院。每次值班晚上八、九點吃飯是家常事,每晚忙到十點多開始打病歷記錄,一忙就到凌晨一兩點。

節假日或者周末有放假,別人家的蛙都是陪著父母走訪親戚,或者戶外旅遊,我的蛙只想靜靜的躺在,就這麼什麼事都不做,或者到有水的地方,晒晒太陽,僅此而已。平時蛙已經這麼累了,休息時我們確實不能要求休息時,蛙還像打雞血似的,那麼激情。

更令為父為母尷尬的事,畢業前付出這麼多,畢業後也沒了時間,最後蛙的收入卻這麼低,沒時間又沒錢的蛙,蛙的婚姻怎麼辦,讓父母最操心的還是這事。

從一畢業不斷催蛙結婚,到現在,我們為父為母有點慢慢接受現實了,每當親朋好友談到此事,我和蛙已經達成默契,會心一笑了,順其自然吧。還有更悲催的,剛畢業的頭幾年,蛙幾乎還得靠我們的支柱才能活著。

終於,蛙成家了,蛙生活水平也稍有轉機,這時候小小蛙出生啦。可是蛙似乎更忙了,每天不是值班,就是去外面參加各種醫學會議,去參加各高峰論壇學習,為了晉陞要繼續搞科研,還要去三甲醫院進修,下鄉,各種事情層出不窮。

於是,帶小小蛙義不容辭成了我們的專利。這時候,我們要擺正心態,不要羨慕別人家的蛙是老師,不要羨慕別人家的蛙是公務員,也不要羨慕別人家的娃是高薪的或者有時間的行業。因為,我們的蛙也很了不起,為人民服務,所以我們要繼續為我們的蛙服務。

最後,醫者蛙的父母什麼都不求了,只求一家平平安安,只求蛙不要累壞身子,只求蛙不要碰到無理取鬧的病人,只求蛙節假日,過年常回家看看。

但是,我們知道最後的這些小小乞求有時候也會泡湯,因為值班,因為人手不夠,因為重病號多,因為各種原因,我們也都接受了,因為我知道我的蛙是想我們的,想家的,做的事是有意義的,積善的,這就夠了,社會穩定的發展,必須有人默默的犧牲和付出,蛙既然選擇了,就走到底把。

既然選擇了醫者蛙是我們的子女,我們也只好默默認了 ,一切無條件支持,我們要身先士卒,我們更以我們的蛙為豪。

學醫,註定是一條不歸路,一條孤獨的路,一條別人難以理解的路,我們的堅持與其說是我們為人民服務的信仰,不如說,更重要的是,我們背後有默默付出、默默支持、默默擔心最親愛的父母,是他們成就了我們,堅定了我們的信仰。

人們常說醫者父母心,可是醫者父母的心,誰又能知道,從《旅行青蛙》體會醫者父母,可憐天下父母心,社會應給醫者多一份寬容,醫者應給父母多一份關愛。

年關將近,希望醫護人員回家和自己的父母好好團聚,好好嘮嗑,好好陪伴。醫學的進步,不僅靠醫護人員自己在前線默默戰鬥,而是靠一個醫護人員的家庭,團結戰鬥,才有了堅定的信仰。

新年到了,向醫護人員致敬,更向醫護人員的父母深深致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醫百姓講堂 的精彩文章:

TAG:國醫百姓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