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沒有進行這一治療,就不能算作完整的治療過程

如果沒有進行這一治療,就不能算作完整的治療過程

康復醫學不僅面向疾病,更重要的是關注患者的生活和勞動能力。

記者 | 鞠 姣

來源 | 中國縣域衛生

相較於臨床醫學側重解決疾病,康復醫學更多是解決殘疾及功能障礙的問題,其診療範圍更加廣泛和全面。而康復治療被很多人認為是疾病診療的進一步需求、乃至更高層次的需求、甚至是奢侈的需求。這種觀念混淆了臨床醫學與康復醫學的區別和對醫療的目標單一性設定,也阻礙了康復醫療的發展。

那麼,醫療的本質是什麼?康復醫學與臨床醫學的關係到底應該是怎樣的?

疾病需要「三分治,七分養」,康復無處不在

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康復理療科副主任醫師劉元標解釋說:「臨床醫學與康復醫學兩者雖有不同,但密切聯繫並相互依賴。臨床醫學主要是面向疾病,著重於去除病因、把病治癒。而康復醫學則不僅面向疾病,更重要的是關注患者的生活和勞動能力,也就是既要治病,又要恢復病人的功能,儘可能使之病而不殘,殘而不廢。」

疾病是可以通過康復手段來管理、從而解決疾病所產生的功能障礙、心理障礙和社會適應障礙。單純從醫療所要解決問題來看,臨床醫療與康復醫療是一種並行的,而不是相繼的。

「患者的手指掉了,醫生通過手術(接神經、血管、皮膚等)給患者接活了,但因為沒重視康復,導致整隻手都廢了。如果當時不接受手術,廢的只是一根手指,但術後整隻手都沒功能了,不重視康復,即便手術做得再漂亮有什麼用呢?」

原是骨科主治醫師的廣東省江門市五邑中醫院副主任中醫師馬常青對康復的重要性也深有感觸,「俗話說,疾病需要『三分治,七分養』,康復無處不在,它貫穿整個診療過程。如果沒有進行康復治療,不能算作完整的治療過程。」馬常青認為,康復醫療應貫穿整個診療過程。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因慢性病致殘的患者日益增多,公眾對康復醫療的需求也不斷加強,國家也陸續出台多個文件為康復醫療的發展「鋪路」。

2017年11月8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關於印發康復醫療中心、護理中心基本標準和管理規範(試行)的通知》,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康復醫療機構、護理機構,打通專業康復醫療服務、臨床護理服務向社區和居家康復、護理延伸的「最後一公里」。

2018年1月28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表示,2018年將進一步扶持中醫藥特色和優勢的醫療機構發展,力爭每個縣至少有1個公立中醫類醫院,建立功能布局合理、滿足人民需要的中醫藥服務體系。

重「預防」 可減少不必要的醫保支出

根據《「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披露數據,「十三五」期間,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約增加640萬,到2020年將達到2.55億左右,佔總人口的17.8%左右。2015年,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約4063萬人,持殘疾證老人達到1135.8萬。供應嚴重不足的服務與潛在的巨大需求之間形成鮮明對比。

康復護理服務不足,一方面導致失能、部分失能人員生活質量下降,家庭生活負擔加重,另一方面也直接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面對我國老齡化日趨嚴重,因慢性病致殘的患者日益增多,大量病患亟待康復醫療很多康復項目未被納入醫保目錄的現狀,如何採取有效手段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是解決康復醫療供需矛盾,緩解有限醫療資源浪費的重要問題。

「康復醫療引入我國時間短,存在康復意識不足,少數醫院設有康復科室,獨立康復機構也少,康復人才不多等問題。康復貫穿於整個診療過程,包括治未病這一範疇。但目前醫保更側重於大病的報銷,加之不少大眾防病意識薄弱,使得不少小病拖成了大病。將工作重心由『治病』轉到『防病』,可為醫保減少不必要的支出。」 馬常青說。

「中醫康復是整個疾病恢復中的重要環節,通常需要一個完整的療程才能見效。由於單純調養不在門診報銷也不在住院報銷範圍內,需要康復治療的患者因為住院天數的限制,時間一到,不得不辦理出院再辦理入院。不僅造成醫療資源浪費,也間斷了治療,影響了康復效果。」山東省萊州市沙河中心衛生院院長崔錫坤表示,「促進康復醫療發展,資金是一個關鍵方面,轉變醫保支付方式是另一個關鍵。醫保採用總額預付制,結餘的資金留給醫院,再加上政府增加財政投入,會促使醫務人員轉變觀念,實現重『治病』到重『防病』的轉變,這才是實現『健康中國』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

康復醫療三級體系 有利於分級診療落地

針對供需矛盾,目前國家正在大力倡導更加科學、合理的三級康復網路的建設。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北京市將推動二、三級綜合醫院設立康復學科,引導部分一、二級醫院轉型為康復醫院,預計到2020年,康復醫療服務網路基本形成。天津市從2018年起構建三級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康復專業醫療機構、二級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社區康復一體化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

對此,北京小湯山醫院副院長梁英強調,康復醫療的三級體系應該有「明確分工」:急性期在大醫院設立的康復科;過了急性期,病情穩定的患者應轉到康復醫院;在康復醫院治療一段時間之後,恢復期的患者可以轉到到社區進行簡單的康復。

談及發展康復醫療的意義,江蘇省崑山市康復醫院院長彭志堅說:「康復中心和護理中心的設立,適應了中國養老發展形勢的需要。可彌補公立醫院康復資源的不足,承擔起康復醫療服務體系中的社區康復和家庭康復的功能。為在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或康復醫院住院康復治療後病情處於穩定期或後遺症期的患者提供了下轉的通道,起到延續性和整體性的一個照護作用,對推進分級診療、促進醫養結合具有重要的作用。」

對於基層康復醫生技術水平受質疑、患者後期康復項目不予報銷的問題,浙江省義烏康復醫院院長張文斌總結解決方案說:「基層康復醫療機構可以與綜合醫院建立康復醫聯體,加強技術合作,提高社區衛生院的康復護理水平。對於費用問題,可由醫保、患者、殘聯共同承擔。」

引入社會資本需以保質為前提

社會資本進入康復醫療特別是基層康復醫療領域,不僅可以彌補公立醫院康復資源的不足,而且可以促進市場良性競爭。但是社會資本的根本還是盈利,如何有效地控制質量、保證安全同樣是一個重要問題。

馬常青認為,目前醫聯體建設只是一個過渡階段,單靠行政指令推進難以持久。以「醫生為主導」替代現在的以「行政化為主導」,納入市場競爭機制,才能實現醫療資源供需真正對接。

在彭志堅看來,醫療衛生行政部門加快制訂完善康復質控體系非常重要:「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康復醫療機構、護理機構可以促進市場良性競爭,對提高康復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有促進作用。但社會力量舉辦康復醫療機構、護理機構,最重要的必須建立規範、標準的管理與服務模式。」

「可以由各地區二、三級康復醫院或者三級綜合醫院的康復學科牽頭,制定康復醫療的規範和標準,組織專家團負責各中心醫務人員的專業能力再教育、培訓和考核,協助衛生行政部門對各中心的質量控制。」彭志堅說。

~~END~~

越縣域,越懂縣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縣域衛生 的精彩文章:

阜寧人醫:將對患者的告白寫在醫療服務上

TAG:縣域衛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