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嗨,你們那兒拜年還磕頭嗎

嗨,你們那兒拜年還磕頭嗎

在家鄉,從初一到初四,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四處走親訪友拜年,天天馬不停蹄,一直要到初五「破五」才能告一段落,歇歇腳。

拜年最講究的是禮數。禮數包括對長輩正確的稱呼,特別是一年只因拜年才會見一面的遠房親戚,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課,排好輩分,稱呼不能出錯;禮數還包括代表情意的手信禮物,雖然不過是牛奶水果之類的提盒在各家循環,但是絕不能不帶空著手登門。

禮數最不經意的,但也是考驗人的,則要數親友見面時的「過招」。此招最基本的招數是,點頭,微笑,打招呼,說吉祥話。略微高一級的招兒,則是在點頭微笑吉祥話的同時,加上哈腰拱手,無論如何都要看起來喜氣洋洋,熱情洋溢。

說起來,拜年時放的最大招,應該就是磕頭了吧。磕頭的習俗應該算是老禮兒了,但近些年來執行這老禮兒的卻是越來越少。老輩兒人過年的確是要磕頭的,就我家的家史來說,據說當初每到過年時,就在堂屋的大方桌前鋪張席子,輩分最大的老人在方桌兩旁的太師椅落座。只要有人來給「大輩兒」拜年,就自覺到席子上磕頭。輩分最小的人,一個年過下來,的確是要磕無數個頭,都磕響頭的話,腦門變紅充血那都不是事兒。這個磕頭的習俗大概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才逐漸廢止,到現在,幾乎已經沒人再磕頭拜年了,有也是做做樣子,正確動作分解往往是嘴裡說著「給你磕頭了!」同時雙膝打彎,這個時候接受拜年的一方就得眼疾手快將準備磕頭的這主兒急忙扶起來,並且說「快快快起來,可別可別……」然後賓主同喜,落座聊天。

從磕頭到客氣客氣,明面上的說法是移風易俗,但是我親耳聽見一位老人感嘆說,真是世風日下,連小輩們拜年都不給磕頭了……說明長輩心裡,還是對磕頭有些留戀的,事實上也真有比較彪乎哦不,是實誠的拜年者會給長輩實打實地磕個頭,這個時候雖然主家也在拉他,但是臉上的笑明顯是發自內心的。

如果說老一輩以及中年一輩對磕頭拜年還存在不同程度的留戀或者說顧忌,那麼到了年輕一代以及現在還是兒童的這一代,對於磕頭則是完全抵觸的。曾有同事的女兒因為拒絕過年磕頭而引發了家庭風波的實例。過去磕頭,我認為反映的是對權威的遵從以及出於宗族血緣而形成的長幼尊卑秩序,到現在,更多的人不再磕頭拜年,他們的理由經常是主張自我的實現,作為一種選擇,他們意願無可厚非,但由於傳統文化缺乏深層次的傳承,年輕人極容易在追求自我的路上失去根基,成為浮萍,過於飄。當然這並不是因為不磕頭導致的,極力反對磕頭只是「飄」的一種可能的表現而已。

現在看來,磕還是不磕,還是一個問題。再經歷些許時光,也許磕頭也就不再是一個可供討論的問題了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吃碗大鍋粥 的精彩文章:

我們所要的距離

TAG:吃碗大鍋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