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代霸主竟然餓死宮中,真實原因警醒世人

一代霸主竟然餓死宮中,真實原因警醒世人

齊恆公是齊國的國君,他在公元前686年和公子糾爭奪君位,取得了勝利。即位後的齊恆公在管仲的輔助下苦心經營了四十年,使齊國一躍成為春秋時期最為富有的國家。齊恆公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團結中原各諸侯,也受到中原各諸侯的信賴。他是春秋的第一霸主,對於齊文化的宣揚,對於中原文化的保留,對於華夏文明的發展,都作出了重大貢獻。

作為一代霸主的齊恆公,榮華富貴肯定不是奢望,善始善終也不應該是難事,可是,他的結局卻讓人瞠目結舌,竟然是被活活餓死的。實在是讓人難以想像。

都說:不作死就不會死。其實,這個結局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可是,最終卻因為齊恆公沒有聽從管仲的話,才讓自己落得這麼一個餓死的下場。

自古以來,作為君王,最重要的就是親賢臣遠小人。可是賢臣和小人不是寫在腦門上的,只要是人,都會有被人蒙蔽的時候。而齊恆公就是被人蒙蔽了。而蒙蔽他的人就是管仲病重時交代齊恆公不能親近和信任的人,是易牙、豎刁和開方,而這三個人是齊恆公的寵臣。

管仲的囑咐讓齊恆公納悶,不解地說:易牙把親生兒子煮了給我吃、表明他愛我多過愛他的兒子,為什麼不能信任呢?

管仲解釋說:「人世間最大的親情莫過於愛子,他對親生骨肉都不珍惜,怎麼會愛國君呢?」

齊恆公又問:豎刁割自己的皮肉進宮伺候寡人,超過愛自己,為什麼不能信任?

管仲說:「他對受之於父母的皮肉都不愛惜,怎麼會愛國君呢?」

齊恆公再問:「衛國公子開方放棄太子之尊到我手下稱臣,他父母死了也不回國奔喪,這表明他愛我超過愛父母,為什麼不能信任?」

管仲說:「最親近的莫過於父母,父母死了都不回國奔喪,這樣對待父母的人怎麼奢望他對你忠誠?」

過後,齊恆公口頭上應承了,但行動上卻沒有遵從,明顯的心口不一。繼續讓易牙、豎刁、開方在宮中主事。晚年的齊恆公開始貪圖享樂,變得十分昏庸。寵幸易牙、開方、豎刁三個小人,任由他們惑亂朝廷,最後竟失去了對朝廷的控制權。一直到公元前643年,齊恆公患重病,易牙、豎刁認為機會到了,便以齊恆公的名義張貼一張布告,禁止任何人入宮,還在大門前豎起一道高牆,不準任何人進出。齊恆公就這樣被關在了宮中,病倒在床上,沒有一個人過問。最後,這個稱雄一世的霸主竟然被活活餓死在宮中。而他的五個兒子為了爭奪權位互相殘殺,誰還會想起卧病在床的齊恆公呢?就這樣,齊恆公的屍體整整擱置了67天也沒有人收葬。

不知齊恆公臨死前有沒有想起管仲的囑咐,那時,他會不會悔恨自己識人不清?會不會在生命最後的時候才明白:要注意身邊的小人,不要看到別人對自己好就感動得一塌糊塗,而應該用常情、常理去推理,不要讓小人趁虛而入。

只可惜,不管他能不能醒悟都改變不了什麼了,開弓沒有回頭箭,世上沒有後悔葯。而他的經歷無疑不是在警醒世人:不要太過於相信假象,親賢人,遠小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兵不血刃收復失地,中國最早的刺客還是一位名將
這場春秋時期慘烈的宮廷行刺案,竟是因兄弟間謙讓王位而引起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