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江西贛州崇義謝文淦點亮心燈照亮他人

江西贛州崇義謝文淦點亮心燈照亮他人

珠穆朗瑪網訊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有種人生下來為自己而活,這種活法叫做安於本分。 有一種人生下來註定為別人而活,叫做捨己為人。安於本分的人向來很多,能夠捨己為人的確少見,生活中正是因為有了正義的存在,才讓娑婆世界顯得有幾分人情味。他名叫謝文淦,公益事業多年,因見不了別人苦難,總喜歡幫助別人一把,二十年間一直如此,漸漸地他已經將公益行動當成了一種習慣。

時間一晃,便到了2017年的下半年。生活仍在繼續,公益始終沒有停息。

七月盛夏時節,謝文淦抽出時間趕往崇義上堡赤水村,看望88歲空巢老人唐榆英,為老人送去了愛心禮物。很多年前,唐榆英老人便和謝文淦認識。唐榆英三十多歲時丈夫因故離世,唐榆英原配丈夫是饒家,生育三男四女,其中一位小兒子三十年前在崇義麟潭建大橋時好心給朋友送飯吃不幸被水淹死。處在舊時代,生活在偏遠山區的女人,很難一個人養活三個孩子,為求生存不得已改嫁到鄰村。第二任丈夫姓湯,這任丈夫和前妻生了四個兒子,第二任丈夫的前妻生病離世。唐榆英雖然另嫁,但牽掛著自己的子女。唐榆英經常兩頭走動,為前夫所生的孩子送去糧食和錢財,幫助原來的公婆養活三個孩子。如今饒家和湯家皆是四代同堂。唐榆英與前夫和後夫所生的孩子已經長大,均已成家立業。唐榆英不願意麻煩子女,索性自己一個人住。唐榆英的子女都很體諒老人,而且個個也很孝順老人。子女想接她回去養老,但唐榆英是好強的人,謝辭了兒女的好意,多年來都是自己一個人生活。老人住的土房已經有幾十年了,雖然有些破舊,但老人把房子收拾的乾乾淨淨,甚至比年輕人收拾的房子還要規整乾淨。謝文淦每年都會看望唐榆英老人,給老人送吃的,資助老人一些生活費,希望唐榆英老人能夠過得好一些。

謝文淦人到中年,事業飛黃騰達之時,還未來得及報答父母,父母先後離開人世,自從父母去世後,謝文淦每年去岳父家中的次數越來越多,到了農忙季節,謝文淦都會停下手頭的工作,親自到鄉下田地里幫助岳父一家干農活。廖忠信喜歡旅遊,聽說岳父想去桂林看看,於是他便主動陪著岳父廖忠信趕往桂林觀光。只要廖忠信想去哪裡玩,謝文淦總會陪著去,謝文淦帶岳父去過不少地方看風景。如今岳父廖忠信已經年邁,時常閑在家中無事可做。謝文淦怕老人沒事可做的時候總胡思亂想,百病從愁起。謝文淦主動邀請廖忠信加入到志願者隊,跟隨大家一塊做公益。廖忠信欣然答應。廖忠信之前在家的時候身體總是有些小毛病,自從這兩年參加了志願者舉行的公益活動,人比之前變得精神許多,而且身上的其他毛病也沒了,整個人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觀。謝文淦認為人生兩大事情不能等,一則行孝不能等,二則行善不能等。行善能夠找到精神的寄託,行孝能夠促進家庭和睦。多做好事就會有福報。對待雙方的父母都要平等,女方要視公婆為如父母,男方要視岳父母為親生,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到家庭和諧。家庭和睦才是國家和諧的基礎。如果倫常破壞必然會導致犯罪或暴亂,所以處理好家庭問題很重要。

家住長龍鎮拔萃村的陳昌元,現年已經60多歲,原本他和正常人家一樣,有個幸福的家庭。上有一個哥哥,一個嫂子,作為一家之長的大哥在那個貧困年代只有拚命的幹活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陳昌元的大哥長期高強度勞動,1975年患上重病,1976年6月因病去世,大嫂當年離家出走,至今音訊全無。陳昌元居住著哥哥遺留下來的兩間半房子,後來他結婚了,生有一男二女,擁有了一個完整的小家庭。1993年,陳昌元的小兒子患病暴死,妻子肖聲秀積勞成疾,加之小兒子去逝,不久肖聲秀也因患上重病不幸身亡。如今在外打工的女兒也先後結了婚。家中只剩下陳昌元一人,由於長期在農村艱苦勞作,過著貧困生活,身體也也因此累壞,常常腰疼腿硬,走路很不方便,生活來源主要靠政府資助,他是村裡多年的貧困戶和空巢老人。在妙音寺釋祖煬法師的帶領下,謝文淦志願者來到陳昌元家中,送上了愛心紅包和愛心物資。

這位看上去其貌不揚的小男孩名叫陳長林,今年已經17歲,而陳長林看上去的感覺就像十一二歲的小孩。陳長林是陳長敏的堂兄弟。陳長林七歲那年,陳長林的父親患有肝炎,因為家中貧困無錢繼續醫治,死在疾病的折磨中。父親剛剛去世不久,屍骨未寒,他的母親耐不住寂寞,受不住清貧,將他遺棄,另嫁他人,他的母親從此以後不再與他家有任何來往,至此年幼的陳長林和年邁的爺爺奶奶相依為命,這讓陳長林幼小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創傷。陳長林慢慢的不再和人說話,將自己內心封閉起來,獨自一人承受著世間難以承受的苦痛,長期抑鬱,導致身體患上疾病,從而不再會說話了,晚上甚至還會遺尿。陳長林的奶奶鄺月英如今已有78歲,爺爺陳慶湖85歲。兩位老人特別擔心自己去世後誰來管這個苦命的「笨孫子」,因為過於著急,鄺月英老人在2017年6月21日突發腦溢血,經過搶救,保住了性命,卻成了一個植物人。謝文淦拿出來好吃的零食給陳長林吃,特意在廚房切了西瓜給陳長林。尊重殘疾人,給弱者一份關愛,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人性之美。

劉春香,生於1980年,農村人,劉春香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經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給了上猶縣姓李的一戶人家。劉春香的前任丈夫脾氣暴躁,而且是個酒徒,時常酗酒,酒後便拿劉春香出氣。劉春香提出離婚,可前夫不答應。劉春香無可奈何,為了躲避前夫施虐,不得不逃出家門,流落在外。劉春香到了大余縣鎢礦打工,一個女子孤苦無依,忍受著和男人一樣的重體力勞作。這讓同在大余縣鎢礦打工的羅得富看在眼裡,疼在心底。兩人在一起時間久了,羅得富對劉春香暗生情愫,在平時非常關心劉春香。劉春香被羅得富的一舉一動所感動,對羅得富訴說了自己之前的那段往事,羅得富面對劉春香吐露真情,兩人從此相愛,彼此相互照顧。劉春香此時的戶口已遷到前任丈夫家,沒有前任丈夫的離婚證,劉春香始終和羅得富沒辦法整一個結婚證。由於夫妻二人長時間的從事重體力勞動,羅得富和劉春香夫婦二人先後患上腰椎間盤突出症,羅得富還被查出患有膽結石,為了治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的錢,還借了兩萬塊錢,最後都沒能把病給看好,這讓原本很不寬裕的家庭跌入了人生的低谷。因為他們夫妻二人沒有結婚證,因此沒法辦理農村家庭醫療保險,他們看病不能報銷,夫婦二人因病陷入了更為貧困的漩渦之中。他們有三個孩子,大女孩名叫羅艷萍,二女孩名叫羅依蓮,兒子名叫羅高偉,他們三個是學校里最困難的學生,連個學雜費都交不起,孩子穿的衣服都是好心人家捐贈的。由於家裡沒錢,以致於三個孩子的戶口一直上不了,成了黑戶。謝文淦趕往江西贛州崇義縣聶都鄉沉井村下井塘組慰問劉春香一家,為劉春香一家送上了六百塊錢生活費、愛心禮品以及家中常備藥物。謝文淦通過走訪之後,了解他們一家的實際困難,再次為一家人捐獻1800元,號召志願者為其一家捐款6000元。

這位老奶奶名叫劉福鳳,今年已經有99歲高齡,氣色看起來非常不錯,而且健步如飛,根本不需要舉拐杖走路。劉福鳳老人年輕的時候生有四女一子,女兒長大成人外嫁他鄉,老伴早已去世,兒子也在多年前因病離世,兒媳婦自此改嫁。她的兒子只生下一女,沒有男孩,如今她的孫女也已嫁人多年。老人跟著自己的一個女兒生活,女兒的丈夫已經去世,她們住的是已經有五十年以上房齡的老房子。老人喜歡勞動,一輩子在土地上辛苦耕耘,地里刨食,每天下地種菜、撿柴火、擔水、燒火做飯;謝文淦通過和老人交談,才知道面前的老奶奶是一位即將百歲的老人,謝文淦和志願者成員康忠義隨即各向老奶奶送上一個愛心紅包。關愛別人,尊重老年人,從身邊每一個人做起,這就是謝文淦所倡導的傳統孝道文化。

謝文淦發起的「中秋節慰問大行動」活動在江西贛州崇義縣東林寺成功舉辦活動開幕儀式,活動前一周,謝文淦積極捐款四千元購買愛心月餅。活動當天,前來崇義縣東林寺參與活動的老人均可免費領取一份愛心月餅,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謝文淦志願者為大家提前送上了中秋節最真摯的祝福。謝文淦希望通過送月餅的方式,消除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增進友誼,促進鄰里和諧共處。

肖閩梅,那年她十七歲,跟隨父母從鄉下來到了崇義小縣城求生。肖閩梅是江西贛州贛縣沙地人,肖閩梅的母親因為患有疾病,家中無錢醫治,母親病死家中。後來她的父親在親戚的撮合下又娶了一房女人,後媽給她生了弟弟和妹妹。家中為了躲避計劃生育,才到了崇義縣謀生,她的父親做搬運工。後媽不擅長和肖閩梅溝通交流,父親長期勞碌,平常很少和她說話。在肖閩梅心中隱隱感覺父母不喜歡她,甚至討厭她。肖閩梅一家人由於家中窮困潦倒,在寒冷的季節里,連個可以抵禦寒冷的棉被和衣服都沒有。肖閩梅在冬季穿的是薄薄的單衣,一床棉被破爛不堪,晚上睡覺根本感覺不到熱氣。她的父母同樣也是破棉被一床,棉被上邊蓋著一堆衣服,以此來保暖。中學還沒念完,肖閩梅便退了學,在家裡照顧弟弟妹妹,擔起了半個母親的責任。生活的操勞,讓一個原本處在花季玩耍的年紀過早承擔了本不該屬於自己的責任,加上家庭的窮困,讓她看不到未來的希望。當謝文淦聽說肖閩梅一家人的境況時,謝文淦讓自己的愛人給肖閩梅買了一件過冬的新棉襖,還送給了肖閩梅三百塊錢生活費。謝文淦給肖閩梅購買了一床新棉被,給了她父母一床用過的棉被。此後,謝文淦經常送他們家柴米油鹽周濟肖閩梅一家生活。肖閩梅長大結婚後,家庭生活條件過得還算可以,如今她也成了孩子的母親。然而在肖閩梅心中,時刻沒有忘記曾經幫助過她的大恩人,她一直想著報答謝文淦的恩情。和謝文淦失去聯繫多年,肖閩梅反覆打聽尋找,經過一番長時間的努力,終於在2016年找到了自己的大恩人。肖閩梅見到自己的恩人,感激的千言話語都已化作淚水。臨別時,肖閩梅非要送給謝文淦一千兩百塊錢,以此感恩謝文淦。又是一年,2017年8月份,肖閩梅再一次來到謝文淦藥店帶著自己精心準備好的禮物看望恩人。臨走,肖閩梅送給謝文淦八百塊錢,這次謝文淦並沒有要。肖閩梅走的時候偷偷地將八百塊錢塞到了電視機下邊,離開很遠,才打電話告訴謝文淦,給他送上了八百塊錢的感恩紅包。

立冬的第一天,謝文淦為龍勾飛鳳寺個人捐款500元。崇義金山寺地處偏遠,香客稀少,當家師少有經濟收入,甚是清貧,當家師卻依然苦苦堅守,弘揚佛法,利益眾生,謝文淦志願者為崇義金山寺捐贈1800元,幫助金山寺當家師解決生活困難。一位87歲名叫肖濟英的老奶奶有1800塊錢壓在枕頭底下被人偷了,老人傷心多日。謝文淦聽說此事後,趕緊拿出身上僅剩的一百塊錢給了老人,安慰老人凡事要看開。整整一天的愛心付出,很多人送菜給謝文淦志願者,大家送上的紅薯、白菜、冬瓜、南瓜等,前來的車子裝都裝不下,即便這樣,仍有不少人表示要送農家土產表示感恩,更有人說:「你們的車裝不下,把你們的地址告訴我,回頭我坐公交車進城裡給你們送去。謝謝你們的愛心,你們以後要常來啊,一個月要來兩次,至少一次啊,多給大家講傳統文化故事,聽你們講課很有啟發。」

這位老奶奶今年已經78歲,家住江西崇義縣橫水鎮茶灘村。自小家中窮困,老奶奶年輕的時候,也就是十九歲那年嫁給了一個患有精神病的男人。她把一生的大好年華獻給了她的丈夫和家庭,對丈夫不離不棄。雖然丈夫精神不太正常,但從來沒有打罵過她。夫妻二人共生下六個孩子,其中三個孩子沒活到10歲便離開了人世,活下來的是兩個閨女一個兒子。兩個閨女是正常人。沒曾想到兒子患有間歇神經病,時而大腦正常的時候和正常人一模一樣,時而不正常時還有毆打父母的舉動。好在兒子長大了,也娶上了一個老婆,兒子的老婆小時候腦子患過病,成天在家裡睡覺,沒有掙錢的能力,兒子和兒媳婦生過一個孩子,後來也死掉了。一家四口三個人患有精神疾病,都需要老奶奶一人操持,老人這一生受盡很大的罪。而今人都快八十了,仍要干粗重不堪的農活養家糊口,可憐身上無錢看病,腳疼得實在受不了了,獨自一人坐公交車進城裡找親戚借錢看病,不曾想老人遭遇閉門羹,老人一分錢沒有借到,連回家的路費都沒有。說到傷心處,老人的眼眶濕潤了。謝文淦給老人包了個紅包。謝文淦詢問老人家中有沒有電話,老人說,老頭和兒子都沒有電話,別人送她兒媳婦一個老人機,兒媳婦只會接電話,不知道怎麼打電話。謝文淦擔心老人一家人無人照料,當晚安排了車子送老人回家,方便老人照顧家人。

謝文淦和吳吉祥老人已經相識二十多年了,如果沒有吳吉祥老人指引道路,或許謝文淦便沒有今天這番成就和作為。吳吉祥老人出家後,成為謝文淦學習佛法的重要引導者。在吳吉祥老人的介紹下,謝文淦於1993年在廣東南華寺皈依上繼下如法師,成為一名佛弟子。對謝文淦今後從事公益事業,讓他有了堅定的信仰,從此不畏挫折與坎坷,讓他有了一顆精進的心。謝文淦說,如果沒有遇到老恩師,自己或許現在一事無成,終也是為生活忙忙碌碌的庸人。吳吉祥是謝文淦人生中的第一個大貴人,老人在謝文淦心中有很高的地位。吳吉祥老人在崇義寺院生活的時候,謝文淦常常看望老恩師,老人病了,並將老人接回家中供養,悉心伺候老人,為老人洗澡擦身子,修剪指甲洗衣疊被,而且不止一次,常常如此,情如父子一般珍貴。謝文淦喜歡為吳吉祥老人做點事情,這樣的話,也是給自己報答老恩師的一個機會。師傅不在身邊,很多事情不能幫師傅做,心中對師傅的牽掛更讓他感到難過。

邱金梅,一個生於1996年,家住江西省贛州市崇義縣麟潭鄉麟潭村小竹坑的普通女孩,就在邱金梅三歲那年,她的母親因患上小腦萎縮共濟失調而導致生活無法自理。邱金梅小時候便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邱金梅的爸爸外出打工,她的爺爺奶奶負責在家裡照顧邱金梅的媽媽。邱金梅長到五六歲便已經比同年齡的孩子懂事了,她學著爺爺奶奶那樣照顧自己的媽媽,為媽媽洗臉,給媽媽喂飯吃,幫媽媽洗澡擦身子,為媽媽洗衣服,更換紙巾。2005年,邱金梅的媽媽因為病重,家中一直無錢醫治,最後在痛苦中掙扎著離開了人世間。媽媽去世之後,邱金梅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邱金梅的爸爸一年到頭才能回來一兩次,為了就是節省個路費,好寄錢給家裡,改善家中日益拮据的生活。儘管家庭不太富裕,邱金梅的爸爸希望她能夠通過讀書改變命運,邱金梅不想讓爸爸太辛苦,崇義職業中專畢業後便開始工作了。2015年,邱金梅身體健康狀況出現了反轉,之前身體健康,沒有任何毛病,而今已經變得走路不穩,搖搖擺擺,經常摔倒,以至於邱金梅無法正常工作。由於家庭貧困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邱金梅不得不呆在家中養病。然而就在2017年,邱金梅在民航廣州醫院經過一系列的檢查,最終確診為遺傳性共濟失調。崇義好人謝文淦前往崇義縣過埠鎮石路村高坌林場石路中槽護林站慰問邱金梅,並為邱金梅一家捐款1000元,希望能夠盡微薄之力緩解他們家的經濟壓力。

一年之中,謝文淦知道自己的努力並不能改變多少家庭,但努力了,至少會給部分人生存的希望,自己每每邁出一步努力,弱勢人群便會更有尊嚴的活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公益正能量 的精彩文章:

TAG:微公益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