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自戀,是網路的「罪」嗎?

自戀,是網路的「罪」嗎?

40多歲的美國婦女蘇珊是美國著名交友網站——臉譜網(英文名為Facebook)的忠實用戶。像很多人一樣,蘇珊每天都要花時間在臉譜網上「搗弄」一陣:上傳最近的生活照;更新她女兒的學習成績;在線和朋友及家人聊天,保持與同事的「交往」,等等。面對蘇珊在臉譜網裡這樣「熱情」的投入,她的一些朋友「潑」了她一盆冷水——長時間陷在虛擬的網路里,通過網路與外界保持聯繫,會讓人變得愈發自我迷戀。但蘇珊卻不以為然,仍然我行我素。俗話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在經過很長時間的爭論誰也無法說服誰後,人們又將目光轉入了科學。

自戀,不是網路的錯 最近,美國西伊利斯洛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對292名臉譜網的愛好者進行了心理調查。在調查問卷中,調查者被要求對其自我專註的程度進行評價。結果研究人員發現,凡是對自我專註和自戀程度評價較高者,在臉譜網上花費的時間也更多些。在隨後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甚至發現,自戀程度高的人每天花費在臉譜網上的時間大多會超過一個小時。這似乎顯示出自戀和愛好網路之間有某種聯繫。但是,是不是真的就是迷戀網路才導致了人們的自我迷戀呢?研究人員沒有給出明確的回答。 這樣的結果讓那些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人們不免有些焦急了。不過,令人們感到快慰的是,不久美國卡羅萊納州大學和哈特福德大學的研究人員又做了進一步的研究。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別對233名使用臉譜網的大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問卷調查。包括:你是想成為「耀眼」的焦點,還是希望混雜在人群中,不會引起人們的關注?以及你願意和一大圈朋友分享你的個人信息嗎?或者你如何評價你自己的隱私?等等。令研究人員感到「驚奇」的是,大部分調查者選擇了不希望成為「焦點」,而更願意在人群中「默默無聞」;至於自己的隱私和秘密,他們都表現出樂意和朋友一起分享。這一切表明,這些熱衷於網路的大學生們,並不是專註於自我的自戀者。這也許給了人們一個暗示:現代網路的發達,並不是一些人所認為的那樣「可怕」,也不會讓人們變得更加自戀,甚至釀造出人格缺陷的「悲劇」。

大腦為網路「開罪」其實,說到自戀,是由多種原因促發的。而談到其根本原因,則更無關網路的事情了。科學研究早就發現,人的大腦前額葉背側部,是主管自我意識的區域。一旦這個區域的神經受到刺激而變得「異常」活躍,人的自我意識心理就越發強烈。當這種比較強烈的自我意識投射到日常生活中時,就會表現出人們十分在意自己的感受、意見、主張等。嚴重者,還會表現出自戀的傾向。而當沉溺於虛擬的網路時,人們自戀的傾向或許會得到比較大的「釋放」,諸如有大量的「網友」,醉心於網上的虛擬生活,等等。這也容易給人造成一種錯覺——是網路讓人們變得「自我迷戀」了。但是實際上,在這個數字化時代,網路非但不會讓人們陷入自戀,反而在某種程度上為人們加強與外界和他人的聯繫打開了一扇「天窗」,讓人們能夠在忙碌生活以外得以保持和親人及朋友等之間的情誼,這些在西伊利斯洛州大學的實驗和研究中已得到過確證。研究人員聲稱,這樣是有利於身心的健康與生活的和諧。自戀也並非「洪水猛獸」所以科學家提醒人們也不要談網路「色變」,也無須將網路和很多不好的癥狀(如自我迷戀等)聯繫在一起。更何況,自戀本身也並非人們所想像的那樣可怕,有不少自戀型人格的人在各自領域內都有所建樹。寫出「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的著名詞人辛棄疾;「揚州八怪」之一的清朝畫家鄭板橋;曾經橫掃歐洲的軍事家拿破崙,都是典型的自戀型人格。由此可見,自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一個人的創造力和鬥志,促使人們成就一番事業。只要將「自我迷戀」發揮得恰到好處,是好事而不是壞事。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學之謎〉 雜誌文章 歡迎您關注大科技公眾號:hdkj199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科學也不應任性
罵跑疼痛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