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走近美輪美奐的佛教建築

走近美輪美奐的佛教建築

佛教建築

新春佳節,大眾多喜入寺祈福。佛教建築如在時間中綿延流動的畫作,與群山、松柏、流水、殿落與亭廊相呼應,組合變幻中保留和諧、寧靜之韻味。

時光中綿延流動的畫作(攝影:慧德)

中國佛寺不論規模地點,其建築布局都有一定規律:平面方形,以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寺院主供菩薩殿——法堂——藏經樓這條南北縱深軸線來組織空間。布局對稱,構圖穩重嚴謹。沿著這條中軸線,前後建築起承轉合,宛若一曲前呼後應、氣韻生動的樂章。

前呼後應 氣韻生動(攝影:珠海普陀寺)

山門

山門是寺院正面的樓門,過去的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門」。寺院為避開市井塵俗而建於山林之間,因而設山門。因其一般有三個門,所以又稱「三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象徵「三解脫門」。一般山門為兩到三重,中間一座常建成殿堂式,稱為山門殿或三門殿。

山門(攝影:慧德)

鐘樓、鼓樓

進山門,有鍾、鼓二樓相對。一般凌晨敲鐘,以鼓相對;傍晚擊鼓,以鐘相對。鐘樓懸有洪種,鼓樓置有大鼓。新年撞鐘,是中國傳統的迎新習俗。佛經上說「聞鐘聲,煩惱清,智慧長,菩提生」。所以108聲鐘聲,去除的是煩惱和災禍,帶來的是新年祝福。

鐘樓(攝影:妙靜)

天王殿

山門往北,第一重殿是天王殿。天王殿,又稱彌勒殿,是佛教寺院內的第一重殿,殿內正中供奉彌勒菩薩,左右供奉四大天王,背面供奉韋陀菩薩,因而得名。

四大天王:東方天王名「提多羅吒」,意為持國,手持琵琶;南方天王名「毗琉璃」,意為增長,能使他人善根增長,手中持劍;西方天王名「毗留博」,意為廣目,能以凈眼觀察護持人民,手中纏繞一龍;北方天王名「毗門」意為多聞,護持人民財富,右手持傘。

天王殿(攝影:慧詠)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是佛寺中最重要的建築「大雄」即為佛祖釋迦牟尼,大者,意為包含萬有,雄者,意為攝伏群魔;寶殿的寶,是指佛法僧三寶。大雄寶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築,也是僧眾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

大雄寶殿(攝影:慧德)

法堂

大雄寶殿之後為法堂,也叫講堂,是演說佛法皈戒集會的地方。它是佛寺中僅次於大雄寶殿的主要建築。法堂也供佛像,但主要設法座。法座亦稱獅子座,堂中設高台,中置坐椅,供法師演說佛法之用。法座後掛象徵釋迦說法傳道的圖像。法座前置講台,台上供小佛像。下設香案供香花,兩側列置聽法席位。

法堂(攝影:妙靜)

藏經閣

法堂之後是藏經閣,藏大量書籍。作為戒定慧三學之一的慧學,主要是通過研習經典獲得智慧上的正確見解,即所謂正見。這往往需要通過大量的閱讀和研究佛經。藏經閣都在稍微偏點的位置,處於幽靜之中。為大眾所熟知的有少林寺藏經閣、南京藏經閣、山西綿山藏經閣、南嶽衡山藏經閣等。

藏經樓(攝影:慧禪法師)

禪房

禪房又稱禪屋、禪居、禪堂。禪宗寺院以「禪那」為宗旨。「禪那」意謂「思維」或「靜思」,禪房即安靜思考之所。禪房一般在寺院的後部或方丈室附近,為修禪人居住之所。

禪院(攝影:照煊法師)

方丈院

方丈院是監院或方丈的正寢之所。一般在寺院的後部單獨建一處房屋或院落,作為寺院住持的住所。古代維摩居士之石室為方形,長寬皆一丈,故曰「方丈」。

方丈室(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

廊院與群房

廊院是由迴廊組成的院落,最早用於民宅和宮殿。後用於寺院建築之中,有周廊、斷廊、游廊、銜接所用的廊四種類型式。兩座殿之間用廊銜接,又稱工字殿。

寺院內,天王殿、大雄寶殿等主要建築物皆建在中軸線上。僧人生活、工作用房則建在院子四周,或單座,或成排,稱為群房。群房主要用於接待來訪者,也可用於辦公。

廊院(攝影:妙靜)

房檐(攝影:慧德)

放生池

放生池建於寺院山門前,為天台宗智者大師創立。唐代宗乾元二年,詔令天下寺院皆設放生池。香客將魚放生水中,以示佛家好生之德。放生池還能起到貯水作用,可用來救火。

放生池(攝影:妙靜)

古人在建築格局上有天人合一的理念,崇尚對稱、秩序嚴謹的審美。佛寺融合中國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以平面方形、南北中軸線布局。此外,園林式建築格局的佛寺在中國也較普遍。這兩種藝術格局使中國寺院既有典雅莊重的廟堂氣氛,又極富自然情趣。

編輯:妙非 責任編輯:王穎

長按讚賞菩薩小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菩薩在線 的精彩文章:

觀世人之音,行菩薩之道
寺院禮佛 文明敬香

TAG:菩薩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