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紹定錢塘俞宅書塾刻本《乖崖張公語錄》鑒賞

宋紹定錢塘俞宅書塾刻本《乖崖張公語錄》鑒賞

原標題:宋紹定錢塘俞宅書塾刻本《乖崖張公語錄》鑒賞



南京圖書館《乖崖張公語錄》二卷,(宋)李畋輯,宋紹定三年(1230)俞宅書塾刻本,曹元忠跋。卷端下題:門生朝奉郎尚書虞部員外郎致仕李畋集。卷 末木記題:紹定庚寅刊於錢塘俞宅書塾。避宋諱,「完」「慎」等字缺末筆。半葉九行,行二十字,左右雙邊,白口,有刻工:通、中、免。

張詠(946-1015),字復之,謚忠定,宋鄄城(今屬山東)人。太平興國五年(980)進士,官至吏部尚書、樞密直學士,曾知益州、杭州、昇州、陳州 等地,北宋士大夫的議論甚至將他與趙普、寇準並列,認為是宋興以來功績最大的名臣之一。張詠尤以治蜀著稱,蜀民把他比作諸葛孔明。張詠在自己畫像上題贊 云:「乖則違眾,崖不利物,乖崖之名,聊以表德」,故被人稱為張乖崖。《乖崖張公語錄》由張詠的門人李畋(約952-約1053)編纂,主要記載其治蜀期 間可以垂於後世的言行。張詠語錄為《五朝名臣言行錄》《事實類苑》《澠水燕談錄》《郡齋讀書志》《遂初堂書目》《直齋書錄解題》等書引用或著錄,但名稱與 卷數,宋人記載頗不相同,可見當時流布廣泛。張詠語錄目前存世宋版有兩種系統,一種為張詠文集所收「語錄」卷,另一種為單行本。現知上海博物館藏《乖崖先 生文集》十二卷《附集》一卷,宋嘉定年間郭森卿刻本,曾選作民國影印《續古逸叢書》的底本,其中第十二卷為「語錄」;國家圖書館藏《乖崖先生文集》十二卷 《附集》一卷,宋咸淳五年(1269)伊賡崇陽縣齋刻本(配明賜書樓抄本),卷十二「語錄」為抄配本。南京圖書館藏《乖崖張公語錄》,可以說是現存唯一的 宋刻宋印單行本張詠語錄。


此本上卷為張氏言行記錄,下卷為「公與潭牧劉學士帖」及韓絳、王安石等多人的題跋,另錄有《王文正遺事》 《夢溪筆談》等書中所載張詠事迹。「潭牧劉學士」指劉師道(960-1014),字損之,宋東明(今屬山東)人,雍熙進士,歷任彭、潤、潭諸州知州,累官 樞密直學士。張詠文集又錄有「寄潭州劉郎中(師道)」詩,說明二人交往密切。從現存宋版看,張詠文集所收「語錄」僅19則,而單行本《乖崖張公語錄》所載 達65則,二者相較,單行本記事更為詳備而有序。張詠語錄今天讀起來也並未「過時」,如張詠說:「大凡舉人,須舉好退者,……莫舉奔競者。奔競者能曲事諂 媚,求人知己,若舉之必能矜才好利,累及舉官。」這種推舉人才的觀念,對當代人才制度建設或有啟示意義。單行本《乖崖張公語錄》刻於宋杭州,當時全國有 浙、蜀、閩三大刻書中心,浙本居首,而浙本又以杭州本最著名,這部《語錄》就是錢塘(今杭州)俞家書塾所刻,字體介於歐陽洵和禇遂良之間,用紙是細膩的皮 紙,墨色至今仍勻凈有光澤,體現宋代杭州本典型風格。國家圖書館藏宋咸淳杭州廖氏世彩堂刻本《昌黎先生集》和《河東先生集》,被稱為「傳世神品」,而這部 《語錄》可與之媲美。《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未著錄此本,珍貴可知。

此宋本鈐有「俞貞木」「鄭之銓印」「鄭西冉閱」「松陵史蓉庄藏」等 印。俞貞木(1331-1401)初名楨,字有立,元末明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著名學者俞琰(1253-1314)之孫。通經史,工古文辭,善小楷, 俞琰撰《周易集說》由其繕寫刊行。俞氏藏此本遞經鄭之銓、史開基(號蓉庄)等家收藏,又轉歸蘇州顧氏過雲樓。書末有曹元忠細閱顧氏藏書後的題跋。曹元忠 (1865—1923),字夔一,號君直,江蘇吳縣(今蘇州)人。清光緒舉人,曾參與「公車上書」,民國後以遺老自居。曹跋末所署「宣統丁巳八月甲申」, 實為民國六年(1917),當年夏季雖發生張勳擁戴溥儀復辟事件,但至八月事件已平息多日。據《藏園群書經眼錄》記載,傅增湘先生民國壬子年(1912) 二月觀此書於蘇州顧鶴逸家,而民國壬戌年(1922)王國維先生撰《兩浙古刊本考》也著錄此書,並稱「吳門顧氏藏」。1991年秋,南京圖書館購藏顧氏過 雲樓藏書541部,宋版《乖崖張公語錄》就是其中的奇秘佳本之一,現已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國家圖書館的西諦藏書
書店也是圖書館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