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皖事」依依之電話變奏

「皖事」依依之電話變奏

三十年來,有很多東西的演變都在見證著這個世界的變化,比如,電視、電腦,著裝,還有我今天要說的電話。

還記得公社「老吳」的交換機嗎?無數的插孔,炫亮了童年的雙眼,「老吳」歪著頭夾住聽筒接聽,左手不停推、退鍵,右手神一般轉換插孔。這樣嫻熟的場景只在夢中出現了,哦,對了,還有諜戰片,只是諜戰片的動作過於單一。也曾無數次趴在窗口看著魔術般的交換,也曾無數次繞道交換機的背後琢磨著是什麼原理。後來借著父親的關係近距離貼近「老吳」,請他「搖幾個電話」,「老吳」的沉默里平添了幾多神秘。

以至於一直想擁有一部這樣的電話,曾爬到公社辦公樓的一間庫房,尋找自以為必要的零件,因為被人發現差點從二樓跌下。從此,只好用兩個竹筒一條線「製作」簡易的「電話」,你在這頭,小夥伴在牆壁拐角的那頭……

還記得家裡裝的第一部電話嗎?九十年代初期吧?耗了我三個月的工資哩。裝好的第一天,告知了每一位有電話的親友,晚上還請工作人員「搓」(吃)了一頓。「叮鈴鈴……」,每次鈴聲響起,總是第一個「沖」過去,「親自」接電話。因為資費很高,後來有一些傢伙用電話,我就開始「酌收」成本,再後來乾脆變成「公用電話」。號碼早已丟失在歷史的風裡,只是那鈴聲總會在某一個不經意的時刻清脆的響起,嘹亮了異鄉的天空。

還記得那塊「磚頭」嗎?它叫「大哥大」。,真正的民用模擬手機就是從大哥大開始的,碩大的機身和長長的天線,再配上一塊小屏幕和數字按鍵,這就是大哥大的全部。它不僅是手機的開始,也是直板手機的開始,從此直板設計成為了手機領域的絕對經典,甚至今天的手機又再次回歸直板設計。

我鄉鄉長、書記各有一部,抓在手裡威風凜凜的,可惜「小老師」只有羨慕的份兒。一天,學校旁來了個外鄉人,姓佘,買建材的,人高馬大,留著一字胡,還有些橫肉,長得就像個「大哥大」,我們很快混熟了,還有一班「哥們兒」,年輕,就容易交朋友。我那時有了個BB機,放在腰間也夠威風的,一天,BB機響了,一看號碼,9打頭的,難道是鄉長或書記找我?忙去金標家回電(家中還未裝電話),剛撥通號碼,佘和一班傢伙尾隨而來,一個個「不懷好意」地笑了:「以為是陶鄉長(我的初中班主任)吧?」佘拿出大哥大,朝上一舉,咆哮了一聲:「我買的!」——唉,被人看透的滋味實在不好受。

還記得第一部手機嗎?那年已經到了無錫工作,一所貴族學校,手機早已在家長中流行。摩托羅拉、諾基亞是主打,2000年夏天,「狠狠心」買了第一部手機,愛立信的,短胖、短胖的那種,翻蓋的,1600元呢!自然是愛不釋手,一直盼望著學校放假,好回家跟安徽的兄弟們「顯擺」下,很快就是「大周假」,我乘上了大巴,車在馬鞍山中轉後,就美美地睡了一覺,睜眼發現蕪湖已到,同時發現——手機不見了!從此深信一個江湖傳說:「賊城蕪湖」。如今不知是「賊城」不「賊」了,還是我有了防賊之心,總之,再也沒有丟過東西了。

我知道,電話的變奏還在繼續,如同我們的生活,蘋果、三星,還有我們的華為正在角力世界市場。

只是,太容易得到的東西,總少了因長期期盼實現後的那種愛惜與鍾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益民語文生活館 的精彩文章:

TAG:王益民語文生活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