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練太極拳四大問題之我見

練太極拳四大問題之我見

由拳友轉發的微信之一文《練太極套路的四大問題》1、中正問題,2、呼吸問題,3、內氣問題,4、轉腰問題,其中有些似是而非的論說,會對平時正常練拳起誤導作用。建議大家須獨立思考或可以逐個問題展開討論,有助於對太極拳理念的加深理解,現對上述四大題先談談我的看法,以供參考。

1、立身中正:「無過不及」只是對太極拳所有動作標準化的要求,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不能只代表「立身中正」而言。王宗岳《拳論》云:「立如平準,活如車輪」,《十三勢行功心解》也有:「立身須中正安舒」之說,楊澄甫的《太極拳練習談》說:「身軀宜中正而不倚,脊樑與尾閭宜垂直而不偏」。

太極拳講究內外相合,故「立身中正」既是外形的身軀站立應中正不偏,也包含著內形各處的平衡和安舒,不能只講內形而否定了外形。練拳首先要保持身軀的立身中正,脊椎骨自尾閭至大椎保持垂直,這是拳界普遍認同的立身中正,毋容置疑。只要不是低頭哈腰,左右偏倚,前俯後仰,無論是垂直中正,斜中取正,都符合立身中正的要求。太極拳鍛煉中的「無過不及」,是對所有太極拳動作的檢驗標準,動作不能只了解一個中心點,應該是兩點成一線。虛領頂勁是聚神,決不是通過挺膝、頂腰、拔背和豎項來實現,氣沉丹田是養氣,也不是以足踏實地,身軀如根植大地一樣才能體驗。虛領頂勁應與斂臀提襠為一對陰陽,是承上啟下的關係,氣沉丹田與含胸拔背應是一對陰陽,是收放與開合的關係。

2、呼吸問題:太極拳鍛煉是否需有呼吸配合,這一問題早已經過拳友討論並取得了統一認識,如再聽從轉發之文對呼吸的論說,就會擾亂了原有對呼吸的認識。呼吸問題不是單單太極拳講究,所有運動進入高深階段都必須有呼吸配合,就是跑步競走,跳高跳遠,打球游泳都講究呼吸配合,即便是繪畫、彈琴、唱戲也都講究呼吸和運用丹田之氣。

太極拳屬於外練內修,又以內修為主,所以比起其他運動更講究呼吸,不講究呼吸的練拳就難以達到較高層次,對於初學者和尚未深入熟練時,為避免出現努氣與餅氣的弊端,就不必強求呼吸。待拳架熟練之後,應學練適應拳勢的呼吸,呼吸與太極拳的內修極為重要,沒有呼吸配合的練拳很難達到較高境界,《十三勢行功心解》云:「能呼吸,然後能靈活」。走架中的呼吸也稱調息,氣息的出入與深呼吸截然不同,應入之緩緩,出之綿綿,鼻入口出,順應拳勢,故稱拳勢呼吸,也就是腹式逆呼吸法。練拳時的拳勢呼吸與平時生活中的正常呼吸有所不同,平時正常呼吸不需用意,節奏較為均衡,以外氣為主,屬於順式呼吸法。拳勢呼吸是根據拳勢的提放開合,為提吸放呼,合吸開呼,起吸落呼,需用意而不用力,節奏也不均衡,以內為主,屬於逆式呼吸法。推手中的呼吸也稱吞吐,吸納他人的勁力謂之呑,呼放自身的勁力謂之吐,一吞一吐即是一吸一呼,所謂:「蓋吸則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則自沉得下,亦放得人出」。

3、內氣問題:轉發之文中將氣功與太極拳嚴格地割裂分開,認為練氣為氣功所獨有,太極拳練的不是氣而是抗擊打,是靠千萬次的煅打得來,氣沉丹田也不是指內氣,而是一種氣勢。其實太極拳中不只有「氣沉丹田」,談到「氣」字的極多,如「氣貼於背」、「氣斂入骨」、「氣宜鼓盪」、「氣貫四梢」、「氣以直養而無害」、「行氣如九曲珠」、「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等等,都是談的氣。太極拳與氣功有相通之處,氣功分為靜功和動功兩大類,太極拳就屬於動功之類,靜功以靜中求動,動功以動中求靜,太極拳既是一門武術又是一種氣功,所謂:「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排身煅打是外家拳之為。當然練太極拳並非專註於氣,主要應在於意,「意氣君來骨肉臣」意氣為內形是主導,骨肉為外形是輔從,意與氣之間以意為主導,以氣為輔從,「意之所至,氣亦至焉」。

太極拳所說之氣是人體的內氣,內氣既是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又是促使人體正常活動的生理功能。太極拳鍛煉的兩大功能,就是健體強身和攻防技擊,體和用兼修,首先應有強健的體質才能練就技擊的功夫。在練體練意的基礎上還須修鍊丹田,提煉精、氣、神,丹田修鍊乃長壽之道。所言:「欲壽者當守氣而合神,精不去其形,念此三合以為一,久即彬彬自見,身中形漸輕,精益明,光益精,心中大安」。若欲長壽,必當愛氣,養神、重精,即積神生氣,積氣生精,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的分階段提煉方法。

4、轉腰問題!太極拳動作以腰為主宰,外形的身軀和四肢之動都由腰帶動,既然以腰為車軸,是軸豈有不動之理。太極拳以內動帶領外動,外動便主宰於腰,有了腰動才能帶領手腳之動,若腰不動何來四肢之動,腰是外形動作的源頭。周身成一家,一動無有不動,練拳之動不僅是腰動與手腳動,還應包括意動、氣動、臟腑動、骨節動、皮肉動、舌齒動、眼神動,四肢百骸一動俱動。不動成為僵滯,有動才能靈活,活人的標記就是能動,死人的標記是不動,靈活的標記也是能動,不動那來的靈活。拳論云:「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所以太極拳的一舉一動都牽連著全身,只有全身各處動作協調一致,才能真正體現一動無有不動,達到周身俱能輕靈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太極拳的氣與氣勢——沈行佐 沈行佑
笑傲江湖五大神功排行!太極劍墊底、易筋經僅第三,第一無人不服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