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詩有酒,仗劍天涯——唐詩里的「俠客行」

有詩有酒,仗劍天涯——唐詩里的「俠客行」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本文字數

2998字

閱讀時間

12分鐘

GIF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瀟洒帥氣的主題 ——俠客

說俠客就不得不提武俠小說界的宗師級人物——金庸。他在書里塑造的大俠們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武俠迷。

郭靖,楊過,黃老邪,喬峰,張無忌,令狐沖,胡斐…他們瀟洒俊逸,義薄雲天,以及神乎其技的武功招式在無數少男少女心裡種下了武俠夢。

回溯到千年前的大唐——那個俠客文化的巔峰時代。胡風勁吹,尚武風行,承接著秦漢以來的俠客文化和魏晉六朝的詠俠遺風,唐人從少年時代起就將俠情融進血液,所以在流傳至今的唐詩里,到處都洋溢著詩人們的俠客情懷。

一.李白: 我就是大俠本人

大唐最有俠客淵源的詩人非李白莫屬, 因為他本身就是個俠客

李白出生在胡地,骨子裡自帶胡人的狂野不羈,自小尚武的他練就一身高超的劍術。他曾經在一篇自薦詩里這樣形容自己:

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與韓荊州書》

李白絕不是在吹牛,他的文采早已被世人所認可,而他的劍術也是同樣的高超,在當時號稱大唐第二。排第一的是他師父——盛唐三絕之一的「劍聖」 裴旻。而且這個劍聖稱號還是由唐文宗御筆親封的(相當於IOS9001官方認證啊)。

我們現在經常在武俠劇里看到武林高手飛劍入鞘,那都是靠道具和特效,但是裴旻卻是憑真本事做到。

據《獨異志》載,他「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空而入,觀者千百人,無不涼驚栗」。

往上一扔劍就飛起百米多高,裴旻還能手持劍鞘穩穩接住,圍觀的群眾都嚇出一身冷汗。這應該就是金庸小說里的「人劍合一」了。能拜得裴旻為師,李白的劍術可見一斑。

有這樣一身本事,誰還想在家窩著,自然要去江湖闖蕩一番,於是二十五歲時,李白離開家「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南窮蒼梧,東涉溟海。」

李白如果也寫武俠小說的話,應該也能寫出像「降龍十八掌」 「獨孤九劍」這種神乎其技的武功招式。因為他常常幻想自己是武林高手——殺敵如麻,來去無蹤。比如下面這首代表作《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殺個人都殺出浪漫主義情懷了,殺完人就「輕輕地我走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他寫給朋友的詩《贈從兄襄陽少府皓》中也曾這樣描述俠客的英姿:

結髮未識事,所交盡豪雄。

卻秦不受賞,擊晉寧為功。

託身白刃里,殺人紅塵中。

當朝揖高義,舉世稱英雄。

左一個「殺人」 右一個「白刃」,好一派江湖兒女作風。但是別誤解,他就是想想……

在李白的幻想中,有這樣一個堪比古惑仔的少年俠士團體:他們騎著裝飾華美的駿馬,一呼百應的彙集於洛陽東門。個個身懷絕技劍術精湛,珠袍錦帶腰配利刃。一杯酒下肚,就敢當街廝殺,連當時的偶像大俠荊軻他們都不以為意。

紫燕黃金瞳,啾啾搖綠騣。

平明相馳逐,結客洛門東。

少年學劍術,凌轢白猿公。

珠袍曳錦帶,匕首插吳鴻。

……

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

羞道易水寒,從令日貫虹。

……

——《結客少年場行》

李白心中總有寫不完的豪情,他是一個詩俠,他筆下有浪漫瀟洒也有刀光劍影。

只有這樣的他,才能舉杯一飲而盡寫出「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也只有他,敢說「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發弄扁舟」,上得朝唐,退得江湖,因為他是大俠李太白。

一.王維:也曾是懷揣俠客夢的熱血少年

詩為心聲,王維雖然不曾成為俠客,卻有過無比熱烈的「俠客夢」

王維十五歲時入京,在這裡,他見到了長安咸陽一帶的少年遊俠們。他們躊躇滿志,抱負遠大,鮮衣怒馬,揮鞭疾馳,只要意氣相投便可縱情千杯。同樣都是一腔熱血的少年,王維胸中激蕩的寫下了《少年行》

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盛唐是個朝氣蓬勃的時代,人們躍躍欲試都渴望成就一番功名。他們所追逐的功名並不是浮於表面的功名利祿,這其中更有俠義情懷和對自我價值的實現。於是王維在《少年行》其二里寫: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這些遊俠多是富貴公子,生活優渥,卻不懼戍邊之苦,甚至準備隨時為國捐軀。「縱死猶聞俠骨香」。俠義高於生命的價值觀正是那個時代的青年共有特質。

對於少年們沙場殺敵的英勇形象,王維寫道:

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

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

現在我們提起王維,人們首先想到他是山水田園詩人,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詩佛,可是在這些早期的作品裡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熱血少年王維。

在成為「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的詩佛之前,他也曾年輕過,也曾意氣風發、豪情萬丈。

他眼底有「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淡薄,同樣也有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闊山河。

誰不曾是少年?

一.岑參&高適: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在《神鵰俠侶》中有一回郭靖教育楊過什麼是大俠。他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郭靖為國駐守邊防十數年,保一方平安,他是真有資格說出這話的人。

大俠並不一定要遠離朝唐,帶兵行軍,守土衛國,這是另一種行俠仗義,而且更有力量。

「一卧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在唐代,詩人的一雙手,既可著書立說,又可持戈揮劍。許多詩人走到前線,安身邊塞。於是在唐代邊塞詩達到了一個高峰。

李白的好朋友高適就是這樣一個邊塞遊俠。

高適最著名的詩是《別董大二首》其二: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不同於以往送別詩的低徊流連,高適的送別是空闊遼遠的慷慨悲歌。

二十八歲那年不安於平淡的他投身邊關,北上薊門,在燕趙一帶遊歷。他還參加了很多次戰鬥,擊退進犯邊境的游牧民族。

也是在這期間他寫下了許多氣勢渾雄的邊塞詩,例如《燕歌行》:

……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

高適是個「負氣敢言」之人,他詩中既寫將士奮勇殺敵的鬥志,也揭露軍中苦樂不均的現實為之鳴不平。

年過五十時,高適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貴人——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哥舒翰是當時玄宗最倚重的武將,征戰西域屢建奇功。西鄙人那首《哥舒歌》寫的就是他: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哥舒翰認為高適是一個奇才,上表請任高適為左驍衛兵曹,充任府內的掌書記。

有一天夜晚,高適聽到遠處傳來陣陣笛聲,吹的正是《梅花落》曲。出門看去,冬將盡雪正消,明月清輝下士兵牧馬歸來。

笛音婉轉飄散,一縷鄉愁悄然爬上心頭,他提筆寫下了《塞上聽吹笛》: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塞北的朔風和艱苦的軍旅生活磨礪了他的凜然風骨。邊關,明月,羌笛讓他的俠情多了幾分浪漫。

李白和高適的另一個好友——岑參,與高適並稱「高岑」,也同樣是一個著名的邊塞遊俠詩人。

岑參曾兩度出塞,他很享受鞍馬風塵的戰鬥生活。在《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中他寫大漠飛沙走石,將士雪夜行軍,無一字寫戰場廝殺景象,卻好一派英勇氣概。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馬的毛髮上沾著雪,汗氣蒸發,雪落下才溶在一起又結成冰,硯台里的水都凝結了。這些軍旅生活的細節都被他寫進詩里。

在送別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岑參寫邊塞雪景: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別人說嚴冬漫天飛雪,岑參卻只說春日梨花盛放,這邊地壯闊的景色恰似千樹萬樹凜立。邊塞遊俠的浪漫情懷盡顯其中。

友人離去時,岑參沒有多餘的話語。他在揮別處默默目送他遠去,直至友人身影漸漸消失,只留下雪地里馬蹄的印記: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俠骨柔腸,盡在這山迴路轉大雪紛飛的目送里。無需過多的言語,這就是大俠的情義。

GIF

看完唐代詩人們的俠客故事。我們會發現在那個時代,俠客不是遙不可及的虛構故事,而是一種人生選擇。或是關於自由,或是關於勇敢,或是關於自我實現,或是關於民族大義。

早已過了把俠客當職業的時代,但是俠客精神並沒有離遠去。你心中的俠客精神是什麼樣的呢?

送上許巍歌詞做為結尾:

曾夢想仗劍走天涯

看一看世界的繁華

年少的心總有些輕狂

如今已四海為家

——許巍《曾經的你》

我是個正經的文學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胡說的蘿蔔 的精彩文章:

TAG:胡說的蘿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