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面向未來:2018年新聞媒體發展趨勢

面向未來:2018年新聞媒體發展趨勢

導 讀

在2018年,傳統媒體組織不應該總是去擔憂或抱怨,而是應該去積極擁抱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建構新的合作關係,在不斷創新的過程中實現真正的數字化轉型。

2017年對於媒體而言是極為動蕩的一年,不過,新技術和媒體新的盈利模式出現,讓一些媒體對未來的發展不再那麼悲觀。2018年1月,牛津大學路透新聞研究所發布了2018年新聞媒體發展預測報告,本文結合該預測報告,分析未來一年內新聞媒體的發展趨勢。

更多的人工智慧,更多的自動化

人工智慧就像電一樣會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2018年,人工智慧會繼續受到媒體組織的關注。目前,有關人工智慧的絕大部分討論主要關注如何用它來生產內容,已經有許多媒體組織和互聯網公司利用人工智慧來生產體育報道、財經新聞,比如美聯社、《華盛頓郵報》及騰訊公司。事實上,人工智慧不僅可以讓媒體組織生產大量新聞稿件,人工智慧還可以幫助媒體組織分析社交媒體中的海量數據,幫助媒體「洞察」數據背後的規律或模式。當然,人工智慧的媒體應用遠遠不止這些,它甚至可以幫助媒體組織分析把握受眾的情感,像BBC等媒體組織已經開始嘗試使用人工智慧,來精確把握受眾觀看節目時的情緒波動。

在未來,人工智慧技術會不斷增強新聞編輯室和新聞記者的能力。儘管一些組織和個人對人工智慧充滿了恐懼,但人工智慧並不會馬上完全取代人類。人工智慧可以讓記者從重複性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去寫作更為複雜的新聞報道。2018年,媒體組織會更為全面地了解和應用人工智慧,而不是停留在機器寫作這些方面。

增強現實技術潛力逐漸凸顯

扎克伯格指出,未來我們都會佩戴增強現實智能眼鏡。增強現實智能眼鏡將是科技巨頭下一個激烈競爭的領域。增強現實技術為用戶帶來了新的視覺化界面。蘋果公司一直致力於增強技術的開發,2017年蘋果公司推出新款智能手機,作為iOS 11操作系統的一部分,ARkit成為一個主要的新功能,利用ARkit,開發人員可以製作增強現實遊戲,當然它也可以用來製作增強現實新聞報道。目前,在新聞出版領域,增強現實技術絕大部分用於兒童書籍,在2017年,一些非兒童類書籍也開始採用增強現實技術,比如董卿主編的《朗讀者》,利用增強現實技術,讀者可以掃描觀看絕大部分電視節目視頻,其中有一些視頻甚至是電視節目中未播出的片段。李彥宏主編的《智能革命》一書也採用了增強現實技術,通過該技術的應用,為讀者帶來許多有關人工智慧的背景和場景化信息。

目前,許多主流媒體已經開始使用增強現實技術,從創新性新聞敘事的角度來看,增強現實技術形成的視覺化界面,為用戶帶來極大的沉浸式體驗和互動體驗。2017年,《華盛頓郵報》在其新聞應用程序中嵌入了增強現實技術,並且已經推出三個增強現實報道。增強現實技術不僅可以幫助媒體實現創造性新聞敘事,同時也是一個很好的營銷工具。國內一些媒體已經開始嘗試利用增強現實技術來實現營銷目的。《揚子晚報》在自己的新聞應用程序中嵌入了增強現實掃描功能,該報在2016年年底發起的掃一掃「揚子封面AR寶貝」吸引了眾多讀者參與。

區塊鏈技術開始應用於媒體

比特幣價值的飆升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關注,不過,媒體組織和廣告公司更應該關注比特幣背後的支持性技術——區塊鏈(blockchain)。在信息技術不斷加速發展的今天,區塊鏈技術有望成為下一個影響較大的破壞性技術。在世界範圍內,任何一個行業,不管是銀行業、教育,甚至是政府治理,都會受到這一技術的影響。區塊鏈技術最大的特徵是「去中心化」。從事實核查、新聞查證,到點對點支付、收入多元化,區塊鏈記錄信息的「分散式賬冊」模式,將會對新聞業產生極大影響。

區塊鏈的加密貨幣技術可以有效地實現內容貨幣化,也能夠讓廣告商更加精確地投放廣告,因為整個區塊鏈條在形成過程中是透明的,廣告公司很容易確定誰在看廣告,以及廣告目標受眾的特徵。媒體組織也可以利用這一技術來獲取新的收入,甚至可以創新媒體運作模式。「去中心化新聞網路」(DNN)是於2017年創建的區塊鏈新聞網站,該網站創辦宗旨是「新聞源於公民,服務於公民」。「去中心化新聞網路」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立了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網路,這個網路中的信息不能被私自篡改,記錄或者刪除。該創新媒體在其網站指出:「當今的新聞報道充斥著博人眼球的頭條新聞和錯誤信息,導致虛假新聞和信息不對稱的報道。『去中心化新聞網路』提供了一個開放世界的藍圖,在製作和消費新聞的同時,通過激勵保證新聞的準確性。」 2018年,媒體組織應該密切關注區塊鏈技術在新聞媒體領域的創新與應用。

智能音頻有望成為媒體新的收入渠道

亞馬遜「回聲」(Amazon Echo)智能音箱和「谷歌之家」(Google Home)智能音箱在2017年受到眾多年輕用戶的關注。蘋果公司預計在2018年會推出智能音箱HomePod。在國內,至少有十幾家公司會推出智能音箱,比如天貓精靈、小米音箱、小雅音箱等等。人工智慧對社會各個領域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智能語音逐漸成為人與智能設備互動交流的新界面,人機互動界面變成了簡單自然的語音。在未來,我們與機器的對話會變得越來越普遍,儘管目前一些智能語音設備的體驗並不是很好,不過,隨著智能語音服務的迅速改善,用戶將會和更多的語音設備進行言語交流。

作為未來智慧家庭的一個入口級設備,會有更多的家庭購置智能語音設備。隨著用戶使用這類設備的頻率增加,媒體組織應該積極利用這個平台。比如,媒體組織可以和生產智能音箱的商家積極合作,把自己的內容產品嵌入這些平台中,媒體組織還可以採取向用戶家庭贈送嵌入自己內容智能音箱的方式,來接近和尋找新讀者。在未來,我們的家庭中可能會有好幾個不同品牌的智能語音設備。目前,媒體組織需要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準確地了解用戶在智能語音平台上接收信息的習慣,以及如何利用這個平台來創造利潤。因此,初期在這個平台上的嘗試和實踐至關重要。

新創數字媒體公司遇到挑戰

2018年對於Buzzfeed、Vice以及Vox等新創媒體公司而言是非常關鍵的一年。在經歷了若干年的高速增長之後,這些新創數字媒體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最顯著的是這些公司都沒有實現它們的收入增長目標,不得已只能裁員,或者是調整現有的商業模式。Mashable數字新聞網站在2016年的估值曾經達到2.5億美元,其市值在2017年急速下降到5000萬美元,最後被出版巨頭茲夫·戴維斯收購。Mashable以如此便宜的價格出售,對於其他新創數字媒體而言的確是一個警示。

在2017年,BuzzFeed也沒有完成年度收入目標,隨後該網站便宣布裁員100人。面對嚴峻的現實,許多新創數字媒體組織開始實施多元化的收入戰略,像BuzzFeed、 Vice這些數字媒體組織已經開始尋求在「原生廣告」之外的其他收入。而其他一些更小的數字媒體,其生存環境可能更加惡劣。數字媒體最好的戰略也許並不是「轉向視頻」,或者是尋找風險投資基金,數字媒體最好的戰略可能是「轉向讀者」,創建以讀者為中心的收入模式。這些公司如果能夠找到新的收入來源,再加上它們執行有效的數字創新戰略,它們可能會在2018年再次繁榮起來。

新聞媒體轉向讀者收入戰略

數字訂購(subscriptions)與會員(membership)模式逐漸成為媒體的主要收入來源。媒體組織在2017年學到的一個教訓是:在一個極度混亂與不確定的時代,人們願意為高質量內容付費。由於谷歌和臉書壟斷了絕大部分數字廣告,來自讀者的收入愈發顯得重要。2017年《大西洋月刊》實行了新的數字訂購計劃,而《衛報》來自會員的收入已經超過廣告收入。《紐約時報》宣布它已經有350多萬訂戶,每月的讀者超過1.3億,與兩年之前相比,《紐約時報》的讀者數量增加了兩倍多。隨著人工智慧技術變得更加高效,在新技術的幫助之下,更好的個性化目標定位,將有助於提高訂閱和用戶捐贈。

消費者收入是媒體實施多元化收入戰略的一部分,這讓媒體不再過分依賴廣告。在數字收入逐漸被臉書和谷歌壟斷的年代,與讀者建立直接聯繫是一種戰略上的需要,儘管它不能解決媒體遇到的所有問題。來自消費者的收入可以採取多種形式,比如:訂閱、會員和用戶捐贈。雖然這三種類型的消費者收入,為各自不同的受眾需求服務,但它們在執行過程中比較相似。當然還有很多方法可以直接將受眾貨幣化,比如電子商務。但要成功地實施消費者收入戰略比較複雜,它需要傳統新聞媒體不經常使用的一些技術,比如:數字測試與優化、了解用戶體驗、分析解釋複雜的數據集。

牛津大學路透新聞研究所新近發布的2018年預測報告顯示,將近有44%的媒體組織認為在線訂購(online subscriptions)是媒體組織在2018年非常重要的一項收入來源,有16%的受訪者認為會員模式比較重要。不過,該預測報告也指出,任何向讀者收費的模式,都會導致所謂「信息鴻溝」的擴大。如果越來越多的高質量信息被擋在付費牆之後,可能存在的一個危險是:知識精英與普通民眾的認知分歧會不斷擴大,那些不願意訂購高質量新聞的普通民眾,只能去看免費信息,有時甚至是錯誤信息或虛假新聞。

電子商務成為媒體新的收入來源

建立在廣告基礎之上的商業模式崩潰之後,傳統媒體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開始不斷探索多元化的商業模式。目前,數字訂購被認為是最重要的一項收入來源,不過,另外一種收入來源——電子商務(ecommerce),也逐漸受到媒體組織的重視,牛津大學路透新聞研究所2018年調查報告顯示,有12%的媒體管理人員認為電子商務一種比較重要的商業模式。目前,來自電子商務的收入已經逐漸成為媒體組織一項快速增長的業務。

《紐約時報》一直在努力開發與其品牌相關的產品,它的數字商店售賣各種印有《紐約時報》商標的日常用品:雨傘(65美元)、運動衫(55美元)、購物袋(115美元)。《紐約時報》的電子商務理念是:讓時報成為用戶生活中的一部分。「紐約時報數字商店」的消費者主要是那些對《紐約時報》認同度、熱情度高的讀者。電子商務這種商業模式讓《紐約時報》與讀者建立了直接聯繫。「紐約時報數字商店」遠離了《紐約時報》提供新聞信息的核心業務,該報執行董事史蒂夫·梅恩指出,在過去幾年中,這個數字商店的年收入已經達到數百萬美元。在未來,《紐約時報》還計劃與第三方合作銷售產品,這樣就可以大大擴展「紐約時報數字商店」中銷售商品的豐富性。此外,《紐約時報》還計劃成立新的電子商務團隊,包括「紐約時報葡萄酒俱樂部」(The New York Times Wine Club)和「時報旅行社」(Times Journeys),這些附屬機構都有助於《紐約時報》電子商務的高效運作。

對於媒體組織而言,建構電子商務戰略的方法有很多種。英國《每日電訊報》也開始通過電子商務業務來實現收入多元化。《每日電訊報》預計在未來3到5年之內,該報的電子商務收入將會超過廣告收入。在電子商務領域,該報在旅遊業的業務最為成熟。《每日電訊報》的旅遊欄目由一個50人的商業團隊組成,其中包括編輯、營銷人員、交易員、產品經理、客戶服務代表和工程師,在這50名員工中有25人負責管理電子商務。媒體推動的電子商務有著巨大發展潛力,在2018年,會有更多新聞媒體去積極開拓這一領域。

《通用數據保護條例》

對媒體組織形成一定的挑戰

2018年5月,歐盟將實施《通用數據保護條例》。《通用數據保護條例》對媒體組織和廣告企業形成的最大挑戰在於——這些組織在搜集數據時必須得到讀者或用戶的同意。一些媒體組織已經開始梳理他們擁有的數據,以確保這些數據都是通過讀者同意的合法途徑獲得的。在2018年,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會對媒體組織持續產生影響。

《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的核心是對個人數據的收集和使用,該條例規定了要求更高的透明規則與監管規則。《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的一個特點是全球適用:無論一家公司的總部在哪兒,無論數據存儲在哪兒,只要與歐盟做生意,或者搜集歐盟公民的數據,就必須遵從《通用數據保護條例》。違反該法令的罰款高達1000萬~2000萬歐元,或者是該企業全球年營業額的2%~4%。為了準備即將生效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歐洲的媒體組織現在開始設置一個重要的工作崗位——「數據保護官」,目前「數據保護官」在媒體組織中比較少見,不過像《泰晤士報》和《太陽報》這些英國媒體已經任命了自己的「數據保護官」。

牛津大學路透新聞研究所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有64%的媒體領導人表示他們已經為《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的頒布做好了準備。該調查報告的作者紐曼指出,《通用數據保護條例》對媒體產生的最大影響可能是消費者體驗,因為用戶不斷會遇到惱人的要求許可同意信息。不過,《通用數據保護條例》頒布對於高質量媒體來講有一定的好處,因為它們有足夠的信任度來徵得用戶同意,而其他一些不知名的新聞媒體則可能會喪失競爭力。

打擊假新聞的戰爭才剛剛開始

在2017年,假新聞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問題。假新聞為緬甸的種族問題火上澆油,假新聞甚至引發肯亞選舉中的騷亂。臉書和谷歌兩大數字巨頭深受假新聞問題的困擾,儘管在2017年它們採取各種手段來解決網路中的假新聞問題,但總體而言收效甚微。

用戶一般很難辨別虛假圖片和視頻,而一些使用人工智慧技術合成的圖片、音頻和視頻,有時更是讓人真假難辨。此外,人們生產假新聞的速度要遠遠超過打擊假新聞的速度,因此,媒體、政府、公民組織、個人與假新聞之間的戰爭或許才剛剛開始。2018年,一些專門打擊假新聞的事實核查組織將會不斷湧現,尤其是在一些發展中國家。與此同時,也會有更多人工智慧技術用於新聞事實核查和打擊假新聞。

視覺搜索與多樣化推送

全球智能手機用戶的增長已經開始放緩,不過,智能手機仍然是用戶獲取信息最重要的工具,智能手機較小的屏幕正在改變新聞報道的敘事模式。隨著視覺搜索變得越來越重要,用戶將會減少在手機上輸入信息。Google Lens能夠讓用戶的智能手機攝像頭識別更多物體,然後用戶根據這些信息採取行動。比如,Google Lens可以提供建築物或地標信息,顯示餐館的客戶評級,使用條形碼查找產品信息,因此,用戶利用Google Lens會很容易獲得場景化信息。

多樣化信息推送提醒也日益成為媒體組織聯繫受眾的一個重要手段。用戶的手機屏幕中過多地充斥著來自各種應用程序的信息推送提醒,這導致許多用戶刪除推送太多信息的應用程序。最近,哥倫比亞大學數字新聞中心和《衛報》移動實驗室聯合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一些新聞機構每天會發送10多條信息提醒。預計在2018年,許多媒體組織會減少發送重複性的信息提醒,同時會儘可能提升信息推送提醒與用戶本人的關聯性。

結 語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不確定的未來。在2018年,傳統媒體組織不應該總是去擔憂或抱怨,而是應該去積極擁抱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建構新的合作關係,在不斷創新的過程中實現真正的數字化轉型。任何新技術可能是機遇,也可能是威脅。就機遇而言,它可能會幫助媒體組織找到新的市場、收入、受眾,並創造新的敘事方式。不過,新技術有時也會威脅到現有媒體運作。歷史總是會為我們準備好建構未來的基礎性工具。事實上,不僅僅是一種技術在推動媒體變革,媒體組織需要做的是,將這些新技術、新商業模式、新敘事模式整合起來,去創造一個數字媒體的新世界秩序。

【本文為西安外國語大學 「新媒體與國際傳播創新團隊」研究成果】

(作者為西安外國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國際傳播研究所所長)

【文章摘自《青年記者》2月上】

新年快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年記者 的精彩文章:

2017年傳媒界十大事件

TAG:青年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