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班牙的世界榮譽,當歸功於這八大英傑!你認識幾個?

西班牙的世界榮譽,當歸功於這八大英傑!你認識幾個?

根據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的遺囑

1901年開始頒發的世界性獎項

"諾貝爾獎"

這是一項收穫全球榮譽的獎項

但多少年來也產生了諸多爭議

但我們知道

諾貝爾獎雖不能說具備百分百認同的權威

但這份榮譽的確是具備世界級的公信力

西班牙自從1901年至今

有八位傑出人士榮獲了諾貝爾獎

今天我們將再次全部介紹他們

第位

José Echegaray

獲諾貝爾獎原因:他以個人的獨特風格創作的豐富又傑出的戲劇,復興了西班牙喜劇的偉大傳統。

José Echegaray,生於1832年4月19日的馬德里,卒於1916年9月4日,被譽為10世紀末西班牙最傑出的戲劇作家。他於1904年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西班牙人。其代表作《El gran Galeoto》(為大的牽線人)被譽為西班牙式喜劇般黑色幽默的傑出代表。

此外,José Echegaray的《O locura o santidad 》(《瘋子與聖人》1877年)、《El hijo de Don Juan》(《唐璜之子》1892年)、《Mariana》(《瑪利亞娜》1891年)《El loco de Dios》(《瘋狂的上帝》1900年)都成為其膾炙人口的作品,作品充滿張力,情節冷酷又不乏戲謔,展示了強勁多彩的感情細節,其中人性、理智、偏執狂性格,在當下社會偏見的衝突中展現地淋漓盡致,充分展示了人類的精神悲劇,其核心訴求不僅反對專制統治,更為爭取平等自由而吶喊。

從文藝理論角度研判,José Echegaray以矯揉造作的手法,嚴肅地體現了浪漫主義的格調且遵循自然主義的歷史傳奇劇目色彩,其中的橋段細節更凸顯對當下社會的針砭時弊。

第位

Santiago Ramón y Cajal

獲諾貝爾獎原因:在神經系統結構研究上的工作

Santiago Ramón y Cajal,生於1852年5月1日——卒於1934年10月17日。

西班牙病理學家、組織學家,神經學家。生於西班牙Aragón大區的Petilla de Aragón,190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他對於大腦的微觀結構研究是開創性的,被許多人認為是現代神經科學之父。他繪圖技能出眾,他的關於腦細胞的幾百個插圖至今用於教學。

Santiago Ramón y Cajal自幼學習藝術,尤其是繪畫,展現了高度的天分,青少年時期特別離經叛道,對於天主教修士的訓誡毫不在意,甚至展示出敵視態度;對於暴力與專制公開表達了諸多的批判。他在薩拉戈薩完成學業,並在當時以大學生的身份參與政治運動,支持共和制度。

1881年,他被任命為瓦倫西亞大學教授;1877年,他在馬德里獲得醫學學位的博士;1934年,他在馬德里逝世。

第位

Jacinto Benavente y Martínez

獲諾貝爾獎原因:由於他以適當方式,延續了戲劇之燦爛傳統。

Jacinto Benavente y Martínez,生於1866年8月12日的馬德里,醋卒於1954年7月14日,其家庭為當地著名兒科醫生家庭,年輕的的他曾在馬德里著名的Univercidad de Complutense就讀法學專業。非常遺憾的是,他對法學毫無興趣,但在大學社團中的戲劇產生了強烈的愛好。

湊巧的是,其父老Martínez是1902年西班牙第一位因戲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Echegaray的私人醫生,因為這層私人關係,有機會使Jacinto Benavente y Martínez有大量的機會近距離接觸戲劇。

最終由於對戲劇的熱愛,讓他放棄了法學專業,開始了戲劇之旅,從戲團演員到編劇,直至創作。他多次有利歐洲各國,受到眾多戲劇大師的影響和鼓舞,其遊學的經歷讓他掌握了多門語言,並翻譯經典作品以及改變劇本,1894年,他創作的《El nido ajeno 》(《別人的窩》)在馬德里上演後產生巨大轟動,其影響力遍布整個歐洲,其創作手段集合辛辣的社會諷刺及風俗喜劇的細小謾罵,其中的《Los intereses creados》(《利害關係》)被認為是其成熟期最成功的戲劇劇本。

第位

Juan Ramón Jiménez

獲諾貝爾獎原因:由於他的西班牙抒情詩,成了高度精神和純粹藝術的最佳典範

Juan Ramón Jiménez,生於1881年12月24日西班牙南部大區安達盧西亞Huelva省的市鎮Moguer,卒於1958年5月29日。

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作為知名詩人的他強烈支持共和制,然而,馬德里的不安全,以及底層民眾的反智主義思潮令他憂傷不已;在深度思考之後,他做出決定移居美國華盛頓;1937年他通過外交渠道遠走美國,此後在古巴做了三產講座,1938年,他的侄子在西班牙國內的戰爭前線陣亡,這個消息使這名精神脆弱的老人傷感不已。

此後,這位偉大的西班牙詩人在顛沛流離中度過餘生,從美國南部遠渡至中南美洲,1956年,他和妻子先後逝世于波多黎各的San Juan,1958年,遺體轉移回祖國西班牙。

恰好就是1956年,其代表作《Platero y Yo》(《普拉特羅和我》,又譯:小毛驢之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第位

Vicente Pío Marcelino Cirilo Aleixandre y Merlo

獲諾貝爾獎原因:他的作品繼承了西班牙抒情詩的傳統和吸取了現在流派的風格,描述了人在宇宙和當今社會中的狀況

Vicente Pío Marcelino Cirilo Aleixandre y Merlo,1898年4月26日生於Sevilla,卒於1984年12月14日。屬於西班牙文學史中的的"27一代"[西班牙語:Generación del 27],曾獲西班牙國家文學獎,又是西班牙皇家學院院士。

1950年代後,他的作品被廣泛發表,1977年其代表作《La destrucción o el amor》(《毀滅或愛情》)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第位

Camilo José Manuel Juan Ramón Francisco de Gerónimo Cela y Trulock,

Marqués de Iria Flavia

獲諾貝爾獎原因:帶有濃郁情感的豐富而精簡的描寫,對人類弱點達到的令人難以企及的想像力

Camilo José Manuel Juan Ramón Francisco de Gerónimo Cela y Trulock, Marqués de Iria Flavia,1916年5月11日生於西班牙加利西亞地區的Iria Flavia,2002年1月17日卒於馬德里。

其文學成就斐然,1956年西班牙文學批評獎(Premio de la Crítica)、1984年國家小說獎(Premio Nacional de Narrativa,西班牙)、1987年阿斯圖里亞斯王子文學獎(Premio Príncipe de Asturias de las Letras,西班牙)、1994年行星文學獎(Premio Planeta)、1995年塞萬提斯獎(Premio Miguel de Cervantes,西班牙語文學的最高榮譽)等。Camilo José Manuel於1994年應邀訪問台灣。

第位

Severo Ochoa de Albornoz

獲諾貝爾獎原因:發現核糖核酸和脫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合成機制

Severo Ochoa de Albornoz塞韋羅·奧喬亞出生於西班牙的Luarca。他的父親是一個律師和商人,在他7歲時逝世,他母親帶著他搬到了馬拉加,他在那裡一直呆到高中畢業。受1906年諾貝爾獎獲得者聖地亞哥·拉蒙-卡哈爾的影響,他對生物學很有興趣。1923年,他進入馬德里大學醫學院,希望能與卡哈爾一起工作,但是卡哈爾退休了。1929年,他以優秀成績獲得了碩士學位。1931年他與卡曼·加西亞·科維安(Carmen Garcia Cobian)結婚,他們沒有孩子。

1938年之前,他在很多地方與不同的人共事。比如奧托·邁爾霍夫將他任命為位於海德堡的馬克思·普朗克醫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研究助理,他在那裡工作了一年。1938年到1941年期間,他是牛津大學的研究助理。之後他到了美國,再度在很多大學擔任不同的工作。

1956年他加入美國國籍,1959年,因在核糖核酸的合成的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85年後,他回到西班牙,為西班牙科學機構和科學家提供建議。1993年,他逝世於馬德里。

第位

Jorge Mario Pedro Vargas Llosa

獲諾貝爾獎原因:因他對權力結構描繪,以及他那反抗、起義、失敗的犀利印象

Jorge Mario Pedro Vargas Llosa,生於秘魯的詩人與作家,因為擁有秘魯與西班牙雙重國籍,其祖先為西班牙人,所以也被列入本文。2011年2月3日,被西班牙國王依Real Decreto 134/2011號令,成為第一代巴爾加斯·略薩侯爵(Marquesado de Vargas Llosa)

1979年,北京大學西語系教師趙德明首次撰文介紹巴爾加斯·略薩。他第1部中譯的作品是成名作《城市與狗》(外國文學出版社,1981年,北京),趙德明當時是用筆名「趙紹天」翻譯。

巴爾加斯·略薩於1994年7月6日偕家眷到中國首都北京,期間參訪長城等名勝,並於同年7月12日早上在北京與中國西班牙語文學資深譯者趙德明和尹承東會談,併當場口述〈致中國讀者〉(中文版趙德明譯)1文,與趙德明記述這次會面的〈巴爾加斯·略薩在北京〉同時收入中國出版的第一部巴爾加斯·略薩文學評論集中譯本《謊言中的真實:巴爾加斯·略薩談創作》,同日全家轉往西安,並在遊歷上海後才回到長住的英國倫敦。

生活通原創 作者:小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謝著領受,就沒有一樣可棄的
你知道女孩子在理工科院校讀工科是什麼感受嗎?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