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雞歌曉旦 玉犬問平安

金雞歌曉旦 玉犬問平安

敲響的是鐘聲,走過的是歲月

留下的是希望,盼望的是美好

送來的是祝福,願朋友新年快樂

小時候,放煙花,穿新衣,領紅包。春節的日子快樂又短暫。 幾千年下來,春節已是祖國的傳統節日,一家人吃團圓飯,一起看春節晚會;春節是告別舊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對過去的回顧與總結,對未來的展望與期盼;春節集中詮釋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孝道文化和尊老愛幼傳統美德,又是文化傳承的絕佳舞台。

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正月初一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稱,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開始。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曆(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春節是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春節的習俗也很多很多,下面是關於春節的一些習俗。

bai

nian

臘月初八以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這天早上,大多數地方的人會吃餃子。餃子的「餃」和「交」諧音,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有求財之意。還有的地方人吃的是年糕等等。

shi

wu

臘月初八以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這天早上,大多數地方的人會吃餃子。餃子的「餃」和「交」諧音,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有求財之意。還有的地方人吃的是年糕等等。

shi

sui

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早在西晉《風土記》中就有明確記載:「終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歲。」《帝京歲時紀勝》記載:「高燒銀燭,暢飲松醪,坐以達旦,名曰守歲,以兆延年。」在這個晚上,無論大人或是小孩,都要說吉祥話,不可說晦氣話、髒話和不敬之語,否則一年都要倒霉。因此,歡歡喜喜、和和氣氣、團團圓圓,是除夕夜的最大主題。

bao

zhu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小朋友們也特別喜歡各種各樣的小炮了。

jin

ji

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大年夜掃除乾淨,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除夕還有忌打碎器物的習俗。民間認為如果這一天打破碗碟杯盤,則意味著新一年會有「破運」。有時不小心在這天打碎杯盤,長輩會抓緊用紅紙包起來並口念「歲歲(碎碎)平安」等吉祥語來補救。民間認為,將紅紙包起來的碎片放在神案上數天,即可化解可能的災難。

除此之外,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貼著對聯,福字,年畫,這一天還忌水,祭祖等等。百善孝為先,

傳統的孝道文化數千年來一直影響著整個華夏民族。一年忙到頭的人們,離家再遠,事務再忙,也得回家。幾代人在鞭炮聲中、在歡笑聲中享受著人間溫暖,骨肉情深體現得淋漓盡致。每年春節祭祀祖先,敬奉神靈的活動,更是傳統孝道的一種延伸,寄託著人們對祖先的崇拜及對自然的敬畏。兒孫們在春節的各種儀式中耳濡目染,自然就不自覺的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傳承中了中國人的社會倫理觀念,宣揚了孝道文化。

人在天涯,心在咫尺。關注關懷,從未停息。冬日寒冷,問候加溫。陽光燦爛,祝福溫馨。遙祝朋友:身體康健,工作順利,家庭和睦,幸福洋溢。

最後,希望大家過一個開開心心的春節,可以領好多好多紅包。

策劃:延安大學學生會宣傳部

文字編輯:王 瑾

圖文排版:趙怡興

責任編輯:郝麗敏

圖片源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延安大學學生會 的精彩文章:

TAG:延安大學學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