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舌尖上的春節:香料背後的傳奇故事!

舌尖上的春節:香料背後的傳奇故事!

撰文/於京藝

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舌尖上的春節:香料背後的傳奇故事!

春節期間,小夥伴們總免不了各種吃吃喝喝,但是美味的食物背後,香料功不可沒。

小小的香料罐兒在廚房的角落裡無聲無息,你可知道:多少古老世紀的民族,因為那一點馨香的誘惑,挑起無數的征伐戰亂;多少商人背井離鄉,長途跋涉,只為異國香料帶來的無數黃金;多少科學家為了研製新型香味劑,試盡各種各樣的化學配比方法。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香料千年演變的故事。

舌尖上的春節:香料背後的傳奇故事!

圖///image.so.com/

古代的天然香料

香料發展的歷史悠久,可追溯到五千年前。早在黃帝神農時代,人們就用採集的植物作為醫藥用品來驅疫避穢。當時人類對植物中散發出的香氣已很重視,將花、果實、樹脂等芳香物質奉獻給神,在芬芳四溢中營造神聖的宗教氛圍。

而在《周禮?離騷》中就已經有了用香料烹飪的記載,秦漢以後,香料的運用更為廣泛,品種由於海外的引進也變得更為豐富,如胡菜、迷迭香、月桂葉等。直至目前中國各地的傳統菜肴中,常用的香料已多達百餘種。

舌尖上的春節:香料背後的傳奇故事!

近代的香料

到了近代,出現了合成香料。最早製造合成香料是在1834年,人工合成了硝基苯。不久,人們發現了冬青油的主要成分是水楊酸甲酯,苦杏仁油的成分是苯甲醛,並且用化學方法合成了這些香料。調香是在天然精油及合成香料陸續問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868年人們合成了甘草的香氣成分香豆素,1893年合成了紫羅蘭的香氣成分紫羅蘭酮。隨著這些化合物作為重要的合成香料陸續進入市場,食用香精也在這時登上歷史舞台。

舌尖上的春節:香料背後的傳奇故事!

圖///image.so.com/

後來的食用香料

食用香精最初可能僅僅是單槍匹馬闖蕩江湖,多為某種化合物自身或經過加工能散發出香味。這種單兵作戰的方式,已逐漸被集團作戰的方式所取代,現在的食用香精多由多種化合物配比形成。食用香精通過巧秒多變的運用,加強菜肴的風味。完整的香精配方基本上由主香劑、輔助劑、定香劑和頂香劑等部分組成。

比如,肉類香精是一個複雜的混合體系,這些混合物交織在一起共同賦予肉加熱所產生的總體香氣,不同因素的組合就形成了各具特徵的風味。

再比如綠豆煮熟時會散發清香和「沙味」,所以在調配綠豆香精時應將這兩類香味包含在內。為了調出清香,可以使用乙烯醇、乙烯醇酯和二甲氧基苯等化合物,而「沙味」則可由鄰氨基苯甲酸甲酯的曳馥基來模擬,它發出類似澱粉樣的「沙味」,不但在綠豆香精中必不可少,在紅豆和蓮蓉的香氣中也存在。

舌尖上的春節:香料背後的傳奇故事!

圖///image.so.com/

當然,還有其他很多種食用香精,但是不論是食用香精還是香料,都已其獨特的增香、賦香、矯香等作用極大地改善和豐富了食品的風味。這也體現了人類對香味永恆的追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的精彩文章:

與科學家同行,讓自己更優秀,這裡有本「百強科技期刊」在等你!

TAG: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