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比擬與比喻相似,但也有所不同

比擬與比喻相似,但也有所不同

作者為了把景物寫得生動形象,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常將甲物當作乙物來描寫,這就是比擬。例如,王維《書事》:「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 ,其中「欲上」 二字,給「蒼苔色」 以生命,把它當作會飛躍的動物來描寫了,突出了地碧苔青的景色,表達了詩人欣喜的心情和新奇的感受。李白的《送友人》,借用《詩經.車攻》中的「蕭蕭馬鳴」 ,組成「揮手從茲去,蕭蕭班馬鳴」。 「班馬」 ,離群之馬也。一個「班」 字,把兩人臨別時各奔東西,馬兒也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馬猶如此,人何以堪!杜甫的《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這裡把花與鳥都擬人化了,感時恨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可見詩人離傷之情多麼深重!郎士元《柏林寺南望》:「青山霽後雲猶在,畫出西南四五峰」。 這裡的一個「畫」 字,就把「雲」 擬人化了,似乎本無山峰,是雲即興畫出來的,表達出了詩人驚奇、愉悅之情。

比喻和比擬所不同的是,比喻一般要出現喻體,或者本體與喻體相融合,比擬則不出現本體,而是以喻體的某種形象特徵、動作特徵來描寫本體。有物擬人、靜物擬動物、甲物擬乙物等等。從修辭角度看,比擬較比喻對事物描寫的深度更進了一層。

興和比同屬形象思維創作手法,二者有聯繫,也有區別。彼此相似形成比,前後相因形成興。

寫文章強調「開門見山」 ,作詩則須委婉含蓄,因此往往先用鮮明的形象為抒情發端,所以又叫「起興」 。例如李白《將進酒》的前兩句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用來形容光陰易逝、一去不返;接著兩句:「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慨嘆人生之短暫;由此引出「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詩的前四句都是「起興」 句。又如張籍的《秋思》: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第一句「洛陽城裡見秋風」 就是「起興」 句。「見秋風」 三字是思鄉的形象說法。前面例舉李白《秋下荊門》時曾介紹了這個典故:晉朝的張翰,在洛陽作官,「因見秋風起」 ,借口思念家鄉的菰菜、蒓羹、鱸魚膾,就辭官回家了。

毛主席的《七律.冬雲》前四句:「雪壓冬雲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 是「起興」 ;後四句「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梅花喜歡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 。乃「所詠之詞也」 。上例都是兼含比喻的興,即興中有比。比、興往往密不可分。


歡迎加入羽匯漢服小窩(全國群)

新浪微博搜索「羽匯漢服」關注我們!

結語:更多漢服小知識盡在羽匯漢服,微信公眾號搜索「羽匯漢服」,關注我們,讓小羽帶你認識漢服,了解漢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羽匯漢服 的精彩文章:

讀詩詞首先遇到的攔路虎是什麼?
什麼是射禮,及復興射禮的意義

TAG:羽匯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