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藝術家·他用「純屬虛構」的紅鼻頭人物,構建無悲無喜的「烏托邦」

藝術家·他用「純屬虛構」的紅鼻頭人物,構建無悲無喜的「烏托邦」

模稜兩可的狀態和不確定的心理,才是人類世界的本來面目。李璟說,出走此刻,抽離悲喜,才能看到更多東西的價值。

「談不上喜歡,

只是在沒有小朋友一起玩兒的時候,

就在家照著圖畫書臨摹。」

對於童年的李璟而言,

繪畫藝術更像是獨處時的玩伴,

可以很好地用來打發時間。

牧童放牛、孫悟空大鬧天宮……

孩子似的遊戲,

成了李璟接觸繪畫的最早方式。

甚至,他眼下的很多作品中,

還有著獨自遊戲的影子。

《爺》

40x30cm,布面丙烯,2016

《印象010號》

30×25cm,布面丙烯,2017

《印象011號》

40×30cm,布面丙烯,2018

紅臉蛋、紅鼻頭,

表情木訥、神情飄忽、無悲無喜,

眼中呈現出一片和諧、統一的精神渙散。

這就是李璟筆下的人物,

沒有身份,也不分職業,

男女老少,甚至無人能夠跳脫這種神遊狀態,

獨自清醒。

《小W的秘密花園》

120X60cm,布面丙烯,2016

《今夜沒有星光》

100X80cm,布面丙烯,2016

「我想藉由畫面主人公的『神』,

帶著觀者的『神』一起出走,

離開此刻,去往彼處。」

必須脫離自己,才能看清自己,

這是李璟在創作中一直追求的「第三視角」。

像是孩子玩著娃娃,

就能與其對話,構建一個世界,

李璟的畫並非在刻意製造深刻,

而是更關注觀者與畫中人的精神抽離,和交流互動。

不慌不忙,

在李璟的畫中,幾乎不會看到任何急功近利的情緒,

反而所有的涌動,都被掩藏起來,

無論是人物的面部表情,還是畫中的幽暗色調,

都似乎有著凝固時間的功效。

「我並不是刻意營造這種幽暗和沉靜,

可能是潛意識裡更喜歡這樣的空間和環境。

幽暗一些的環境,身處其中會更舒服、更有安全感,

我覺得我的畫面故事應該在這樣的氛圍中講述。」

《靜止在1917》

100×100cm,布面丙烯,2017

《平行世界》

100×100cm, 布面丙烯, 2018

《江山修辭學》

100×100cm,布面丙烯,2017

文具、積木、玻璃球……

它們有時以擬人化的身份和主體人物發起對話,

有時作為畫面的旁白或者特定時期的標註,對其進行解讀,

有時,則只是附屬於主角的簡單工具、點綴和填充。

80後的李璟,把屬於自己成長年代和特定記憶中的東西,

作為道具,搬進畫里,

配合主體人物,搭建一個個舞台戲劇式的定格瞬間。

李璟有意對這些瞬間進行去時間維度,去具象時空的處理,

呈現出一個完全「虛構」的世界。

可有趣的是,當這個世界完全被虛構了以後,

觀者反而會看到一個個最熟悉的場景和記憶。

雖然李璟無意於用畫來進行自傳性的講述,

但畫中卻的的確確藏著他的記憶,

比如《樣板家庭》。

《樣板家庭003號》

130×150cm,布面丙烯,2017

《樣板家庭005號》

120×120cm,布面丙烯,2017

「因為當時家裡有了孩子,

自己的社會角色轉變了,

關照範圍和思考方式也都隨之有了變化,

不知不覺,就反應在了創作中。」

與此前多以個體方式呈現畫面不同,

《樣板家庭》中,李璟將家庭作為社會構成的基本單位,

讓它具有模板性的同時,也具有被刻畫性,

看得出,突破了一味的內化和自我審視,

《樣板家庭》讓李璟的筆觸延伸到內部與外部的社會關係中。

《烏托邦計劃》

80×120cm,布面丙烯,2016

同樣是刻畫群生相,

《烏托邦計劃》則完全憑藉臆想設置人物。

「他們一個個神態呆板,各有所思,

顯然看不出幸福或者不幸福。

他們和現實或者過往一樣,沒有不同。」

在李璟看來,

烏托邦想要構建的「統一」和「幸福感」

顯然沒有實現。

或者所謂的理想,人們已經經歷過,

只不過,從幸福指數來看,並沒有什麼不同。

從小就開始的塗鴉習慣,

讓李璟一直處於具有創造性的狀態。

當被問及第一幅正式創作的作品時,

李璟自己也沒能很明確地界定。

不過,《樣板家庭》系列的第一張作品,

對於他有著明確的記憶,

「這幅畫我2014年開始畫,但沒有完成,

我常常會自己拿出來看,

裡面有很多我當時思考的印記,

有很多不足,但也有很多具有參照價值的東西,

我想就這樣保留著,

把它作為一面鏡子自己常常照一照。」

《宣言》

Φ70cm,布面丙烯,2017

《午後》

Φ70cm,布面丙烯,2017

《飛行記》

Φ70cm,布面丙烯,2017

《賞》

Φ70cm,布面丙烯,2017

正午文化:你的作品中出現過眾多的人物,為什麼都是紅鼻頭、紅臉蛋?他們是否有明確的身份指向?

李璟:人物形象的紅臉蛋紅鼻頭也是想表現介於人為與非人為,自然與非自然的表面狀態和模稜兩可的心理。我的作品當中的人物沒有明確的身份指向性,包括動物和器物等等東西在內,它們都是平行存在的個體物,都分別扮演著自己的角色,不逾越自己的界線,每一個存在物都有它的使命。任何人物都可以成為我畫面當中的主角,我會用我的方式圍繞它編織一個似乎存在的故事。

《向陽花》

80×120cm,布面丙烯,2016

《一座他始終未曾攻陷之城》

120×120cm,布面丙烯,2017

正午文化:畫面中有哪些經歷,是你實實在在經歷過的嗎?有沒有自傳或者回憶性的東西?

李璟:我的作品畫面具有敘述體性質,但基本沒有自己的經歷,都是我『捏造』出來的場景以及人物狀態,是虛幻出來的所謂現實或者記憶的瞬間,有時會從一些圖片或者繪畫素材出發進行思考讓自己需要的戲劇畫面逐漸呈現。作品雖然不具有自傳性質但一定跟記憶產生某種關聯。

正午文化:畫畫之外,還有那些愛好?目前的生活工作狀態是怎樣的?

李璟:除了畫畫,我愛打打網球,這是在上學期間受學長影響喜歡上這項運動,我們有一個由愛打球的藝術家朋友們共同組建的微信群,定期約著打球,相互督促鍛煉身體,出汗可以排泄負面情緒。

正午文化:其實,從你的作品,能看出來你的記憶或者經歷中,有很大一部分80後的印記。如何看待時代對你藝術創作的影響?

李璟:每一個特定年齡段的人的語言和表達意圖必然屬於自己的時代,一個創作者更不可能脫離了歷史時代進行藝術創作,反過來說脫離時代印記的作品是不具有價值的。80後去中心化、去精英化、去政治化,不背負沉重使命,無意批判和指責,更傾向於觀照個體經驗,我具有這種不可迴避的共性,作品的創作必然不自覺地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

·

·

·

END

李璟

1980年生於山西,

年畢業於山西大學師範學院美術系獲學士學位,

2008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油畫系獲碩士學位,

現工作生活於北京。

近年展覽

2017年 2017「青年藝術+」年度大展 喜瑪拉雅美術館 上海

2017年 首屆『藝術山西』博覽會 太原美術館 太原

2017年 多維度·第二回當代藝術邀請展 山水美術館 北京

2017年 追光 Artand Space 798藝術區 北京

2017年 Hi 21新銳藝術市集 官舍/龍美術館 北京/上海

出品人│王波

主編│劉愛萍

首席執行│穆霖 首席記者│張爽

編輯│王小軒高原 李晨璐 田小摔

視覺總監│杜放 視頻監製│李小姣 設計│劉垚 李心彧

◎本文由正午文化原創,轉載請註明◎

加入我們,一起向有情懷的生活邁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午文化 的精彩文章:

筆記·世間最好的情話,是你恰好也喜歡聽的那句

TAG:正午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