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秦時明月,和山下那些無名碑

秦時明月,和山下那些無名碑

追求自己所認為的心安,追求自己所認為的圓滿,就是我們當下的生活。

文字:茶小科

圖片:茶小科-鄉野隨拍·山洞一角

主題:大與小,長和短,善與惡,對和錯

01

古人認為:

人身體消亡後靈魂不死,仍然能干預人間的禍福。

各民族受這種靈魂不滅觀念的制約,產生了形形色色的葬禮風俗。

中華民族一向主張「死者為大」,也更崇尚「孝」,所以生前再貧窮的家庭,後代子女也要將父母盡全力「厚葬」

建國後,受「科學精神」的驅動,外加政府倡導,喪葬禮俗越來越簡約

2017年9月份去菏澤出差,第一次非常正式、亦非常隆重地來到烈士紀念館,緬懷英雄事迹,瞻仰烈士遺容。

抗日戰爭時期,菏澤屬於重要的冀魯豫革命根據地,這裡土生土長的人,自然而然地報名參軍,戰爭中犧牲的同志,被追封為烈士。

當時觸動最深的,是那些戰爭中犧牲的孩子,放在當下,都是可以自稱「寶寶」的年紀,但那時的他,他們,卻已經上了戰場,成了敵人刀槍下的亡魂,把年齡永遠留在了十幾歲。

這之後不久,和一位師兄聊起他正在籌備的新書——《客來何處》,恰好又提到了墓碑與喪葬。因為他研究的是家族遷徙的歷史,所以墓碑上的「墓志銘」,就成了極有意義的考證。

所謂「墓志銘」,就是墓碑上的悼文

志多用散文撰寫,敘述逝者的姓名、籍貫、生平事略;銘則用韻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對逝者一生的評價。

但遺憾的是,近代因為簡葬,那些安眠地下的靈魂,其生前事,大多已無處可尋。

02

雖然師兄說:

現在的墓碑上已經很少有墓志銘。

可後來每次爬山偶遇墓碑的時候,我還是忍不住駐足,去看看這位先人是否有墓志銘;如果有,那他生前大概有哪些事迹。但可惜地「狠」,每次總是空手而歸。

慶幸的是,這次春節回鄉爬山,在山間遇到了墓群,而在那主墓碑的背面,記錄著一些簡單的文字,大概就是講,這裡埋著的,都是一些抗日烈士。

在那些墓碑的主面,除了人物名字和親屬關係外,幾乎無一例外,上方都鐫刻著四個字:

萬世流芳。

最近幾天家族聚餐,我和爸爸、叔叔、表弟,聊起那座碑群,驚訝的是,他們竟無一人知曉。我有些不甘心,就絮絮叨叨地向他們描述細節:

那是一些烈士墓群,裡邊的人都是陳姓,你們想想,以前發生過哪些事?

我是後來才想起,家裡父輩都是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他們是我的長輩,卻也是這些先烈的後輩。

隨著時間的發展,幾乎每個人都知曉抗日戰爭,但家鄉曾參與過這場保家衛國戰爭的人,我們卻都忘了。

這不是身處和平年代的人們健忘,我們也想聽那些戰火紛飛年代的故事啊,我們也想了解自己家鄉的英雄烈士啊,可是簡葬之風抹殺了我們和先人溝通的可能。

國家有屬於英雄的紀念館,可是如果你沒有對歷史,起到里程碑或轉折式的影響,是註定被遺忘的。

「萬世流芳」,那些建墓群的人許下這樣一個宏偉的願望,卻沒建立達成願望的通路。

這些烈士是如何犧牲的?為何都是陳姓?在我家鄉,他們是如何與日寇鬥智斗勇?都參與過那些戰役?犧牲前到底經歷了什麼?沒有人回答我,只有墓旁的枯草在山風吹拂下晃動,這些墓群,顯然已經很久沒被打理過。

03

在我很小的時候,老家的山頂有一座英雄紀念碑,碑主也是陳姓。

那時候,我時常和小夥伴,頑皮地爬上那座山頂,爬上那座紀念碑,卻從沒有一次好好看看,那碑主究竟叫什麼名字,碑文上究竟寫了什麼。當時只有一個繁體的「陳」字印在了心裡,依稀記得此人參與過抗日戰爭。

那麼,山腳下那些碑群中,究竟有沒有這位英雄在安眠呢?依然無解。

紀念碑旁邊還有一個山洞,我這次過去仔細審視,發現山洞裡放著一把乾草,洞頂已被烈火燃成了黑色,洞旁石刻的對子和橫批字跡已經很難辨,紀念碑也不知去向。

04

人身體消亡後,靈魂究竟會不會消亡?

哪怕是無神論者,也該對這一問題予以否定。因為在一生中,對我們形成重要影響的,往往是那些已經故去的人。

比如:「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教我們忘記人間的煩惱,享受當下的歡樂;

比如:「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教我們應自生傲骨,不事權貴;

比如:「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告訴我們英雄的勇猛無畏,教我們對和平安定的生活應心懷感激;

……

可是,這些都是屬於歷史上大人物的光彩,那些平凡卻依然有人性光輝的、值得尊敬的人,卻還是需要依靠民間力量來記錄,哪怕有些事微如星芒,也不應該被歷史埋沒,也不該被後人遺忘。

家族先人的事迹,對後人總會有不同層次的激勵作用。但簡葬之風,打破了這一可能。

05

並不一定所有事,都能分出對錯。

也並不一定所有看起來對的事,都是完美而無遺憾的。

我們也只是努力生活著,爭取做一個樹下打鐵的人,在不屑的時候,能問一句:

「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性命和風骨不能同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追求心中最在意的那個,其他隨緣就是了。

當然,我也在努力說服自己相信,山間安眠的那些烈士,最在意的還是當年戰爭的勝利,和同胞安穩和平的生活。什麼「萬世流芳」,都是他們未曾在意的。

那些推動戰爭勝利,同時又被寫進史書、放在紀念館中被紀念的人,能在離世後,依然用精神影響後人,都是意外之喜罷了。

此時此刻,除夕夜即將來臨,闔家團圓。

我悄悄告訴那些烈士,我們家鄉人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中國同胞的生活,確實越來越好了。

當然,我也是有私心的,我更希望此刻和家人團圓,所以這些話,就讓山風帶給他們聽吧。

PS:以前逛博物館,看著帝王將相陵墓中出土的琳琅滿目的文物,總忍不住感慨,這在當年,究竟要搜刮多少民脂民膏;如今在一座座簡葬的墓碑旁,我又開始感慨,「簡葬」之風切斷了我們了解歷史的通路。其實,為何不反過來想呢?奢華的墓葬留給了我們那麼多文物,讓我們了解歷史;簡葬的墓穴推動了簡約之風,節約了諸多人力物力。這樣想來,好多困擾,果然就煙消雲散了。

薦詩《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孟浩然 【唐】

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

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小科 的精彩文章:

TAG:茶小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