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平定漢中,為何不得隴望蜀?不是不想,而是有苦衷的

曹操平定漢中,為何不得隴望蜀?不是不想,而是有苦衷的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見劉備拿下了益州,因為漢中是益州門戶,所以無論是出於戰略安全考慮還是實力擴張的需要,劉備的下一步必定是要奪取漢中。所以曹操決定先下手為強,親率十萬大軍遠征漢中張魯,這一次曹操進展順利,三月出兵,十一月張魯投降,曹操順利拿下了漢中(也就是東川,劉備佔據的益州之地是西川)。

當時隨行的曹操謀士司馬懿和劉曄等人都勸曹操一鼓作氣拿下西川,解決劉備,可是曹操卻說「人若不知足,既得隴,復望蜀耶」以士卒需要休整為由按兵不動。問題是這真的是曹操不準備「得隴望蜀」的原因嗎?結合當時的一些情況和曹操自身原因來分析,顯然不是這麼簡單,曹操不是不想得隴望蜀,而是當時他確實有苦衷。

第一,士卒需要休整這個確實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雖然說大軍進展順利,但是從三月到十一月包括行軍時間,十萬大軍也整整打了八個月,士卒疲憊也確實需要休整。弓弦拉滿了會斷,何況是八個月未休整的十萬大軍,這是曹操的苦衷之一。

第二,以前曹操出征,朝中大事交由荀彧料理,曹操非常放心,212年荀彧因為反對曹操封爵魏公憂憤而死(也有說是被曹操逼死的),214年另外一位重要謀士荀攸也因為反對曹操稱王憂憤成疾而亡。曹操出征漢中時,朝中剛發生伏完和伏皇后事件,也就是說在曹操準備稱王的關鍵時刻(216年四月曹操稱魏王),朝廷中忠於漢室的人還是大有人在,曹操離開中樞已經整整八個月了,雖然大權盡在掌握之中,但仍有不確定因素,所以曹操也想早日班師回朝。出來太久擔心朝局有變這是曹操的苦衷之二。

第三,孫權始終是個不確定的因素,在曹操平定漢中的關鍵時刻,215年八月,孫權為策應劉備(實際上是劉備和孫權談判,雙方對荊州地盤重新做了分割,劉備做出了很大讓步換得孫權進攻曹操東線要地合肥)發動了第二次合肥之戰,雖然守合肥的張遼樂進和李典三人以七千多人擊退了孫權十萬大軍取得了重大勝利,但如果在此刻曹操進攻劉備,孫權一定會捲土重來。那時曹操大軍在漢中,東線合肥兵力嚴重不足,能否再次擊退孫權實在不好說,擔心孫權搞事這是曹操的苦衷之三。

第四,當時曹操已經年逾60歲了(220年曹操去世),三國鼎立的局面其實已經形成,曹操也深知這一點,短期之內想要完成統一已經不可能,所以曹操才會加快稱王的步伐,一句話,形勢比人強,而且一個60歲的老人也許已經沒有了年輕時候金戈鐵馬的衝勁了。大勢如此,這是曹操苦衷之四。

第五,東川不是西川,劉備也不是張魯,作為曹操一生的對手,曹操深知劉備的能耐,加上西川易守難攻,以疲憊之師揮師西進,最大的可能就是陷入曠日持久的拉鋸戰,這是曹操不願看到的,與其這樣,不如暫時罷兵以觀其變。對手難纏,地形不熟這是曹操的第五個苦衷。

雖說如此,但是從日後劉備揮師東進與曹操爭鬥漢中時,曹操進退不得主動撤兵,漢中被劉備奪得來看,曹操平定漢中後沒有「得隴望蜀」,也許曹操當時真的是錯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丈之溪 的精彩文章:

劉備取西川,為何是龐統黃忠魏延三人陪同?其實這裡面大有文章
關羽溫酒斬華雄,他們兩人到底打了多少回合?

TAG:百丈之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