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人街神探2》推理梗不完全解析

《唐人街神探2》推理梗不完全解析

今天去看了《唐人街神探2》,欣喜地發現國內大銀幕上竟然也能看到相對較為完善的高水準推理作品,更欣喜的發現了導演在其中埋下的很多彩蛋,迫不及待安利一波。

1.世界名偵探大賽

整個劇情的起源是由於唐人街大佬因孫子的死亡召集了全世界的偵探來查處真相。其中的角色設置映射了很多推理角色:

a.埃勒里·奎因

電影里秦風遇見唐仁便說要去看埃勒里·奎因的手稿,埃勒里·奎因其實有兩重身份,一重身份是作者,一重身份是他們筆下的神探。為什麼要稱作者「他們」呢?因為身為作者身份的奎因其實是兩個人——表兄弟曼弗雷德·班寧頓·李和弗雷德里克·丹奈。

埃勒里·奎因被稱為「邏輯之王」,其稱號的來源正是因為其小說中的硬核推理。奎因習慣於拋棄所有的誤導選項,把指向真相的線索全部展示給讀者,並且時常在書中挑釁讀者,讀者要做的,就是把這些線索拼圖都拼到對應位置上然後得出真相。

奎因系列最出名的是早期的九部作品,全都以國家命名,依次是:《羅馬帽子之謎》、《法國粉末之謎》、《荷蘭鞋子之謎》、《希臘棺材之謎》、《埃及十字架之謎》、《美國槍之謎》、《暹羅連體人之謎》、《西班牙披肩之謎》以及《中國橘子之謎》。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希臘棺材之謎》,在這一部中奎因一共推理了四次,前三次最終都被現實給打了臉(這不也是讀者想看到的么,嘻嘻),直到第四次才得出真相,情節跌宕起伏,很有意思。

片中可以看出導演應該是奎因粉絲,名偵探大賽中的那對雙胞胎,應該就是致敬埃勒里·奎因了。

但是導演不那麼硬kui核yin的一點就是不停的想誤導觀眾王迅就是兇手,當然作為電影增加懸念的表現手法也能理解。(畢竟這種套路我是見的多了)

b.馬普爾小姐

名偵探大賽中有個坐輪椅的黑人老太太(看上圖雙胞胎的右邊),長的特像《貓和老鼠》里的女主人。

這一角色原型不出意外應該是莎婆——阿加莎·克里斯蒂筆下的神探馬普爾小姐。她是莎婆筆下排名第二的神探(第一當然得是波洛啦),在《寓所謎案》中初次登場,年齡在70歲左右。至於電影里為什麼成為了一個黑人...政治正確...你懂得。

在書中馬普爾小姐是個神經質的老處女,不知為何,莎婆好像特別鍾情於這種設定,經常在書中出現這類角色。但同時這種神經質也拉近了馬普爾與讀者但距離,使得在閱讀過程中增加了許多趣味性。

其作者莎婆也是來頭不小,大家都知道英國的莎翁是莎士比亞,莎婆是阿加莎·克里斯蒂,莎婆的成就不僅僅是在推理界,在文學界的名頭也很響亮,其產量僅在莎翁之後。

c.硬漢偵探

劇中那個美國偵探,就是那個叫囂:「爸爸,打我!」的肌肉男,為推理屆中重要的一派——硬漢偵探。這類流派的特點就是爺們氣十足,無論是氣質還是形象上,最著名的就是達希爾·哈米特的《馬爾他之鷹》,但是我看的少,就不吹逼了。

推薦一下湯姆克魯斯演過的《俠探傑克》,就是典型的硬漢派偵探。

d.日本偵探

妻夫木聰在電影里扮演了一個變態/自戀偵探,這映射的就多了,比如日劇《自戀刑警》以及東野圭吾《名偵探的守則》中的天下一五郎。

值得一提的是,妻夫木聰演過真人版的哆啦A夢裡的大雄,那一版的哆啦A夢是《這個殺手不太冷》的讓·雷諾大叔演的...

e.Sherlock Holmes

名偵探大會中還出現了一個蘿莉配大叔的組合,其中大叔管家打扮得像福爾摩斯,而小蘿莉才是神探。

這種惡搞/錯位設定在1976年羅伯特·摩爾的《怪宴》中就出現過,只不過其中惡搞的是馬普爾小姐。

福爾摩斯的名言:There is no perfect crime in the world 也在劇中出現了,看來導演英國是個推理迷沒跑了,可惜福爾摩斯之出來打了下醬油。

希望導演有機會再安排一部英國篇,去一趟Baker Street 221B。

2.犯罪動機與手法

其實電影一開場報出犯罪現場以及死者信息後我就知道這起連環殺人案件之間的聯繫了,因為我畢竟大學是讀中醫的,一看就是兇手在取五行煉陣。

而且越看到後面我越發現這劇情我好像看過。

沒錯,這次的案子基本算是照搬了2002年陳國富的《雙瞳》,只是改了下殺人手法,以及在本片是個唯物主義兇殺,而不是徹底的鬼片。

強烈推薦《雙瞳》,披著恐怖片外衣的親情片,最後結尾出現的字幕因為大陸審核的原因出現了兩版,原版字幕是:

因愛生憂,因愛生恨,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恨。

引用的是交阯羅浮山出土碑文。

然而閹割版的結尾也很不錯,其字幕為:

有愛不死

至於兩個片子有多像呢,我基本可以告訴你:陳思誠簡直就是抄襲的陳國富。

比如大boss在樓房裡建的道觀,如下圖

以及最後大boss的殺人動機,都如出一轍。基本可以算是抄襲了,但是不得不說,陳思誠抄的還挺好看,嘻嘻。

3.探案方法論

劇中提到過很多方法論,比如「洛卡德物質交換原理」,這是基於現代科學總結出的一條原理,也就是:嫌疑人在現場犯罪時一定會和犯罪現場進行物質交換。

另一個提到的是「百分之八十的兇手會在犯罪後回到犯罪現場」這個心理學解釋為「兇手看到自己作品的快感或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心態」,實際上很好理解,你拉完屎也一般是不由自主的先看一眼再沖吧。

4.第二兇手

不僅第一部的小女孩,第二部也出現了第二兇手,這或許以後會成為這個系列的保留節目,但是這種渾水摸魚的殺人方式在這裡表現的並沒有太直觀。都說隱藏一片葉子最好的方式是將其藏匿在樹林里,建議讀者看一下我上文提到的《俠探傑克》第一部,好好感受一下什麼叫真正隱藏。

5.神性與獸性

在最後的兇手和秦風的對峙中導演探討了這個問題,這個我早就在之前的推送里寫過了,自己去看

6.其他彩蛋

電影里某租車的植入廣告角色是黃西,宋義最後望向觀眾打破第四堵牆的鏡頭讓我想到了奉俊昊的《殺人回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朱高祺的嘆息之牆 的精彩文章:

TAG:朱高祺的嘆息之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