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戊戌年初,新春快樂!於《國家寶藏》 文末附有個人心血之作,還望大家喜歡!

戊戌年初,新春快樂!於《國家寶藏》 文末附有個人心血之作,還望大家喜歡!

逍遙

生丶

新春快樂

1

2

3

4

立春

5

6

7

8

9

10

11

放假

12

13

14

情人節

15

除夕

16

春節

17

18

19

雨水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首先,在戊戌年的第一天,小生祝願您及您的家人新年快樂,狗年大吉,旺旺旺到底!

丁酉年剛結束,戊戌年剛開始。

大家都各有各的做的,各有各的忙的。

小生便不說太多自己的感悟了!

在祝願大家闔家歡樂之後,我們便要進行本次發文的主題了:

上回我們聊到了一個很年輕的節目,即《國家寶藏》。

在小生看來,這檔節目不僅年輕,而且與年輕通常同時出現的譬如說:陽光、有魅力、充滿活力等等形容詞用於形容此節目完全合適。

不管我們喜歡不喜歡古玩,愛不愛文物,這些都是前前後後在這中華大地上下五千年來以不同形式所出現的,目的是展示它們所在的那一段歷史中的文化。

我們了解歷史,要麼就是將最古老的(也就是最早出現的)形容那段歷史的典籍硬生生地了解一下,雖然晦澀難懂,最早的也少了後人的一些關於當時政治風向的繪聲繪色地點評。

接下來呢可以再看一點較之當時稍後的作品,因為避免了當時的政治敏感辭彙,我們也可以做更為深厚地了解。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看、讀、聽現下的各種個人理解或是文學翻譯的作品,這樣的好處是特別容易理解,但壞處是少了很多真實性,人家的作品自然會加上人家個人的諸多理解。

而我們的國寶(此處不指大熊貓哦)的存在,尤其是伴隨其出土的各種典籍、石碑、銘文等等,便是我們對其存在於當時的一個歷史的重要考證。

總的來說呢,小生為這次發文的前期準備也做的比較足,雖然做的足,但是難免還會存在錯誤以及不恰當的地方,還望各位看官們海涵。

《國家寶藏》是一檔好節目,小生認為是。

九大博物館坐鎮,每個博物館推出三件國寶,一共是二十七件震古爍今的寶物。

小生此次發文,將一反以往的排版風格,先來盤點這二十七件能被選出來的寶物,再就是對自己的一個挑戰,將為這二十七件寶物每一件賦予兩句詩。

如此一來,詩的長度絕對是夠長,但以小生的水平,詩的內涵定會遜色不少。

小生儘可能寫好這首長詩,也希望各位看官們對我們的國家寶藏有更多的了解及理解,也為小生的詩詞作出指正。

謝謝大家!

01

故宮博物院

1.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

國寶簡介:

《千里江山圖》為大青綠設色絹本,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氣勢遼闊超凡。全卷畫面上層峰巒疊嶂、逶迤連綿,圖中繁複的林木村野、舟船橋樑、樓台殿閣、各種人物布局井然有序。畫中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後施青綠重彩,用石青石綠烘染山巒頂部,顯示青山疊翠。江河勾出水紋,與沒骨色彩形成反差對比。全圖既壯闊雄渾而又細膩精到,是青綠山水畫中的一幅巨制傑作。

《千里江山圖》是王希孟18歲時作品,也是唯一傳世的作品。畫中遠近山水,氣勢開闊,村舍集市、漁船客舟、橋樑水車和林木飛禽,筆墨工緻,位置得宜;全卷青綠重設色,表現了山河秀麗。後來被當時的宰相蔡京收藏,他在上面的提拔記述了宋徽宗指點王希孟,收他入翰林書畫院的經歷,王希孟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去世,關於他的史料很少。《千里江山圖》後在清乾隆年間收入宮中,現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小生有一言:初見《千里江山圖》卷,一為大宋山河稱奇,二為希孟技藝點贊。

國寶守護詞:守護歷史,守護綠水青山。

2. 各種釉彩大瓶:

國寶簡介:

高86.4cm,口徑27.4cm,足徑33cm。瓶洗口,長頸,長圓腹,圈足外撇。頸兩側各置一螭耳。器身自上而下裝飾的釉、彩達15層之多。所使用的釉上彩裝飾品種有金彩、琺琅彩、粉彩等;釉下彩裝飾品種有青花;還有釉上彩與釉下彩相結合的鬥彩。所使用的釉有仿哥釉、松石綠釉、窯變釉、粉青釉、霽藍釉、仿汝釉、仿官釉、醬釉等。

主題紋飾在瓶的腹部,為霽藍釉描金開光粉彩吉祥圖案,共12個開光,其中6幅為寫實圖畫,分別為"三陽開泰"、"吉慶有餘"、"丹鳳朝陽"、"太平有象"、"仙山瓊閣"、"博古九鼎"。另6幅為錦地"卍"字、蝙蝠、如意、蟠螭、靈芝、花卉,分別寓意"萬"、"福"、"如意"、"辟邪"、"長壽"、"富貴"。瓶內及圈足內施松石綠釉,外底中心署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小生有一言:一個時代是一個時代的說法,一個時代是一個時代的流行,若是乾隆皇帝謹遵其父的觀念,不發揚自己所謂的「農家樂審美」,那麼多達十七層的各種釉彩大瓶便不會出現了。

國寶守護詞:守護歷史,守護國之瑰寶。

3.石鼓:

國寶簡介:

當向傳師手持太氏乍原拓片,去關中尋訪太氏時,得到的消息使其大失所望。原來半年前關中一場瘟疫,太氏家族全部罹難、無一倖免。向傳師仍不死心,親臨深圳攝影公司關中太氏家族遺址,在各個院落、廢墟中搜尋,仍未發現「乍原」的蹤跡遺影。 嗣後,向傳師又聽說太氏家族中有個姻親是屠戶,立即前往尋訪。到了這個屠戶家,雖未見屠戶,先見到屠戶家殺豬忙碌場景,尤其是院落那尊磨刀石,圓圓地成鼓形,鼓身依稀文字和刻跡。向傳師取出「乍原」拓片,仔細對照辯認,發現正是此物。此時,「乍原」已成了屠戶的磨刀石了。向傳師淚如泉湧,心中無比痛楚,同時又感到慶幸,終於找到丟失近二百餘年的乍原石鼓。

向傳師欲購買這隻已成磨刀石的乍原石鼓,當屠戶知其價值後,開了一個天價進行訛詐。後在深圳產品攝影風翔知府的干預下,石鼓乍原到了宋室皇宮。此時已是宋仁宗皇佑四年(1052年),從乍原第一次從風翔孔廟丟失已隔二百三十八年;十隻石鼓上原先是700多字,到皇佑四年僅存500餘字,北宋文學家歐陽修(1007-1072年)曾親作石鼓拓片(現被日本石井家族收藏),僅存467字,戰亂中石鼓上丟失了200多字,不啻於丟失了200多噸黃金。

小生有一言:見前世傳奇的時候,便對司馬池的對國忠誠與對文化熱衷的精神感動,此外,單看這石鼓的年代與文字,便是考證歷史的重要依據。

國寶守護詞:守護歷史,守護中華文脈。

02

湖北省博物館

1.越王勾踐劍:

國寶簡介:

公元前494年,吳國和越國的軍隊進行了一場生死搏殺,越軍大敗。在獻上了絕世美女西施後,越國的國王勾踐成了吳王夫差的馬夫。卧薪嘗膽、忍辱負重二十年後,勾踐回到越國,他任用賢臣,發展生產,東山再起。用了9年時間滅掉了吳國,並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名霸王。"鳩淺"就是這位卧薪嘗膽的越王勾踐的名字。而這把劍就是這位春秋霸主的王者之劍。

196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一座楚國的墓葬中,出土了600多件器物,其中就有這柄銅劍。在場考古工作者回憶,一名開採隊員拿劍時一不留神就將手指割破,血流不止。有人再試其鋒芒,稍一用力,便將16層白紙劃破。此劍長55.7厘米,寬4.6厘米,柄長8.4厘米,重875克,近劍格處有兩行鳥篆銘文:"越王鳩淺(勾踐)自乍(作)用劍"八字,證明此劍就是傳說中的越王勾踐劍。越王勾踐劍制工精美,顯示出鑄劍師的卓越技藝。此劍寒氣逼人、鋒利無比,歷經兩千四百餘年,仍然紋飾清晰精美,加之"物以人名",歷史文化價值很高,此劍被當世之人譽為"天下第一劍",堪稱我國國寶。

越王勾踐寶劍出土在湖北江陵楚國貴族墓,主要有兩種意見:一種是嫁妝說,勾踐曾把女兒嫁給楚昭王為姬,因此,這柄寶劍很可能作為嫁女時的禮品到了楚國,後來,楚王又把它賜給了某一個貴族,於是成了這位楚國貴族的隨葬品。另一種意見是戰利品,即公元前309年至前306年間,楚國出兵越國時楚軍繳獲了此劍,帶回了楚國,最終成了隨葬品。

小生有一言:話說「十年練劍,五年練刀」,給你把刀你可能會瞎劈、砍,但給你劍的話,這種風度,這種氣韻就不是那麼容易駕馭的了。此寶貝配以英雄勾踐,想當年定然是珠聯璧合啊!

國寶守護詞:守護歷史,守護中國劍魂。

2.雲夢睡虎地秦簡:

國寶簡介:

睡虎地秦墓竹簡共1155枚,殘片80枚,分類整理為十部分內容,包括:《秦律十八種》、《效律》、《秦律雜抄》、《法律答問》、《封診式》、《編年記》、《語書》、《為吏之道》、甲種與乙種《日書》。其中《語書》、《效律》、《封診式》、《日書》為原書標題,其他均為後人整理擬定。

其中法律部分記載了秦代施行的二十幾個單行法規的條款原文,共記載法條六百條。記載的秦律的形式主要有:

律:自秦始皇、商鞅時更"法"為律。

令(制、詔):制是皇帝對某事的批定,這種"制"做為法律形式出現時稱為"令"。

式:最早出現於秦國,主要指法律文書。程式,如調查、勘驗、審訊法律文書的具體程式,還包括一些諸如現代的執法人員行政管理制度。像竹簡記載的"為吏之道"。

法律答問:法律解釋。秦代的法律解釋由國家設置的官吏統一進行,因此也具有法律效力。

廷行事:廷指官職即廷尉,廷尉是各級"法官",事是判例廷行事,指可緩行的判決成例。

時至今日,尚未見到完整的秦代法典,所見最多的法律條文也僅是睡虎地雲夢竹簡所載的一千多枚竹簡記錄的秦朝條文。

小生有一言:「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說到雲夢,小生首先便想到了這兩句詩。雲夢睡虎地,多麼美的名字,同時也誕生了多麼完整的平天下之律法。

國寶守護詞:守護歷史,守護律法初心。

3.曾侯乙編鐘:

國寶簡介:

曾侯乙編鐘是我國迄今發現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

鍾是一種打擊樂器,用於祭祀或宴飲時。最初的鐘是由商代的銅鐃演變而來,按其形制和懸掛方式又有甬鍾、鈕鍾、鎛鍾等不同稱呼。頻率不同的鐘依大小次序成組懸掛在鍾架上,形成合律合奏的音階,稱之為編鐘。鐘的大小和音的高低直接相關。商代的鐘為3枚一套或5枚一套,西周中晚期有8枚一套的,東周時增至9枚一套或13枚一套。春秋戰國時期編鐘風靡一時,和其它樂器如琴、笙、鼓、編磬等成為王室顯貴的陪葬重器。

小生有一言:楚惠王贈器於曾侯乙,為辯其忠奸。曾侯對惠王的忠奸是一碼事,曾侯對音樂的痴迷又是一碼事,大道自在心中,又有何所謂忠奸?

國寶守護詞:守護歷史,守護華夏正音。

03

河南博物院

1.婦好鴞尊:

國寶簡介:

婦好鴞尊是作為容酒器的尊,從上可分為有肩大口尊、觚形尊、鳥獸尊三類。鳥獸尊因造型具有雕塑特點,身兼實用、美觀兩職,故備受人們青睞。殷墟曾出土過大量精美絕倫的青銅器,1976年婦好墓出土的鴞尊更是為世人所矚目。此尊以鴞作生活原型,寬喙高冠,圓眼豎耳,頭部略揚,挺胸直立,雙翅斂羽,兩足粗壯有力,同垂地的寬尾構成一個平面,給人沉穩之感。鴞首後部有一呈半圓形的蓋子,其上飾以立鳥及龍形鈕。裝飾著獸首的鋬(即把手)安在鴞背。

小生有一言:巾幗英雄自古都少,商女婦好更是其一,為人民,為家國,幹了這杯酒,我們便奮勇向前,不須回頭!

國寶守護詞:守護歷史,守護華夏英姿。

2.賈湖骨笛:

國寶簡介:

賈湖骨笛出土於距今7800年~9000年的同時期最為豐富的史前聚落遺址河南賈湖遺址,1984年至1987年及2001年,這裡先後出土了30多支用丹頂鶴尺骨製成的骨笛。笛孔有2、5、6、7、8之別,大多數骨笛仍為7孔。賈湖骨笛是我國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樂器實物,被稱為"中華第一笛"。

賈湖骨笛不只是中國年代最早的樂器實物,更被專家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實驗證明,賈湖骨笛不僅能夠演奏傳統的五聲或七聲調式的樂曲,而且能夠演奏富含變化音的少數民族或外國樂曲。它的出土,改寫了先秦音樂史乃至整部中國音樂史,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和價值。其研究成果在英國《自然》、《古物》等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後,引起國內外學界的廣泛關注。目前,這一成果已被銘刻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青銅甬道的顯要位置。

小生有一言:天災從來都不可抗拒,骨笛的奇音才是謎題。約莫八千多年的歷史,實屬我們歷史長流上文化界的樂器翹楚。

國寶守護詞:守護歷史,守護華夏初音。

3.雲紋銅禁:

國寶簡介:

名稱:春秋·雲紋銅禁

類別:青銅器

年代:春秋中期(公元前620年--前467年)

形制:通高28.8厘米,器身長103厘米,寬46厘米

出土時間:1978年

雲紋銅禁中"禁"字有禁戒飲酒之意。由於周朝人親眼目睹了商王朝的滅亡,他們認為夏、商兩代滅亡的原因之一在於嗜酒無度,因而將承放酒杯的案台稱為"禁"。周朝還發布了中國最早的禁酒令《酒誥》,其中規定:"王公諸侯不準非禮飲酒,只有祭祀時方能飲酒;民眾聚飲,押解京城處以死刑;不照禁令行事執法者,同樣治以死罪"。"雲紋銅禁"的四周盤龍踞虎,大概是取神獸警示之意。目前出土的雲紋銅禁全國共7件,其中河南博物院珍藏的這件體積最大、時間最早。

小生有一言:小生好酒,但不至於無酒不歡,追命更好酒,當真是嗜酒如命。對「酒」一物,只有「禁」,才能「進」!

國寶守護詞:守護歷史,守護強國智造。

04

湖北省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

1.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國寶簡介:

唐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屬葡萄花鳥紋銀香囊,香囊外壁用銀制,呈圓球形,通體鏤空,以中部水平線為界平均分割形成兩個半球形,上下球體之間,一側以鉤鏈相勾合,一側以活軸相套合,下部球體內又設兩層銀質的雙軸相連的同心圓機環,外層機環與球壁相連,內層機環分別與外層機環和金盂相連,內層機環內安放半圓形金香盂,外壁、機環、金盂之間,用銀質鉚釘鉚接,可以自由轉動。這樣無論外壁球體怎樣轉動,由於機環和金盂重力的作用,香盂始終保持重心向下,裡面的香料不致撒落於外。儘管已經經歷了一千多年,其仍然玲瓏剔透,轉動起來靈活自如,平衡不倒,其設計之科學與巧妙,令現代人嘆絕。

《舊唐書》卷五一講:安祿山反叛,玄宗等逃離長安,途徑馬嵬坡時,賜死楊貴妃,並葬於此地。玄宗後來自蜀地重返京都,念及舊情,密令改葬。當挖開舊冢時,發現當初埋葬時用於裹屍的紫色褥子以及屍體都已經腐爛,唯有香囊還好好的。這就說明楊貴妃身上佩戴的香囊,是用金屬製作的。

唐代,香囊還可用於佛事。人們認為將佛經盛放在香囊之中,隨身攜帶,能起到消災辟邪的作用。

小生有一言:小生的上期文章特意寫了《貴妃遺物——花鳥香囊》,在此便不多說,那一段歷史,實也是小生最感興趣的了。

國寶守護詞:守護歷史,守護絲路芬芳。

2.杜虎符:

國寶簡介:

杜虎符為戰國時期至秦朝的文物,1975年出土陝西省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橋村。長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虎作走形。正面突起如浮雕,背面有槽。虎身有錯金銘文九行四十字。符是古代朝廷用於傳達命令、調動軍隊的一種特殊憑證。通常作虎形,分為左右兩半,右半符留在京師,左半符頒發給屯駐在外的軍隊。需調兵時,由朝廷使者持右半符前往,軍隊長官將右半符與左半符驗合後,軍隊即按使者傳達的命令行動。此符鑄於秦惠文君稱王前,掌握在杜地的軍事長官手中。

小生有一言:看了最後一期節目,確實如此,對於杜虎符就是「不管誰人來,見符就聽令。管他何人到,不見便不行。」分,是好處,軍馬不動;合,是壞處,戰爭,要開始了!

國寶守護詞:守護歷史,守護安國之信。

3.懿德太子墓壁畫《闕樓儀仗圖》 :

國寶簡介:

懿德太子李重潤(683~701年)是唐中宗李顯(683年~684年和705年~710年在位)的長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孫子。大足元年(701年)遭讒言被武則天杖殺,時年19歲,中宗複位後,於神龍二年(706年),以太子身份陪葬乾陵並號墓為陵。

闕樓圖是懿德太子墓壁畫的一部分。圖中三出闕超越了太子使用二出闕的標準,顯然是"號墓為陵"而依天子之禮構築的。出檐遠,斗拱比例大,使樓闕顯得高大雄偉;闕樓施以紅色,加之主要連接點為金銅飾件,給人以熱烈奔放和金碧輝煌的感覺:總之,巍峨的紅色闕樓圖,反映了皇家建築的豪華氣派和懿德太子生前的顯赫地位。

闕樓儀仗圖共兩幅,內容相同,分別繪於唐懿德太子墓墓道東壁和西壁。均高296-420cm,寬976-928cm,揭取時被對應分為四小幅。畫面壯闊,人物眾多,以山為背景,繪城牆、闕樓和即將出城的儀仗隊。

闕,夾門而建,應是宮門前的標誌性建築。圖中此闕為三出闕,即一個母闕,兩個子闕,屬封建帝王等級。儀仗隊分為步兵,騎兵和車隊,侍臣列前,戰旗迎風招展,陣容威嚴,人物極少有相似之處,展示了初唐繪畫藝術的精湛造詣。士兵均著圓領長袍,戴黑璞帽,穿黑靴,長袍顏色按軍階等級分為紅、黃、綠、赭,所有人均為侍衛裝扮束。他們目視前方,恭候迎駕,人物的造型,衣紋的組織,線條的勾勒,都十分完美。是唐代壁畫中場面最大的傳世作品。

小生有一言:一句話,登上這座闕樓,我大長安城,一覽無餘!

國寶守護詞:守護歷史,守護盛世威儀。

05

遼寧省博物館

國寶簡介:

畫卷從右端開始,第一段描繪了黃昏,曹植率領眾隨從由京城返回封地,經過洛水之濱時停駐體息。在平靜的水面上,風姿絕世、含情脈脈的洛神衣帶飄逸、動態從容,凌波而來。柳岸邊,曹植身體微微前傾,伸出雙手擋住眾隨從。隨從們目光獃滯,而曹植目光灼灼地注視著前方水面上美麗的洛神。畫家巧妙地通過這一瞬間動作,不僅形象而生動地表現出曹植見到洛神的驚喜之情,而且將曹植被洛神的絕世之美所深深吸引的內心活動表現的極為生動。曹植解玉佩相贈表達對洛神的深切愛慕,洛神指潛淵為期,曹植又怕受騙,心情矛盾。於是便斂容定神,守之以禮,二人情意纏綿。洛神與諸神仙嬉戲,風神收風,河神撫平水波,水神鳴鼓,女蝸起舞,洛神在空中、山間、水中若隱若現,舒袖歌舞。通過女神與眾神仙的歡樂、嬉戲的熱鬧場景,為洛神與曹植即將分離做了鋪墊,襯托出女神無奈和矛盾的內心狀態。

第二段描繪了人神殊途,不得不含恨別離時的情景,這是故事情節的高潮。畫家大力描繪洛神離去時的陣容,場面宏大激揚,熱鬧非凡。六龍駕駛著雲車,洛神乘雲車向遠方駛去,鯨航從水底湧起圍繞著車的左右。六龍、文魚及鯨的描繪細緻,動態生動奔放。雲車、雲氣都作在天空中作飛馳狀,離別場面熱鬧異常、如醉如痴。在岸邊,曹植在眾隨從的扶持下,目送著洛神漸漸遠去,眼神中傾訴著無盡的悲傷與無奈。洛神不停的回頭望著岸上的曹植,眼神中流露出不舍與依戀。隨著二者距離越來越遠,襯托出曹植與洛神心中無奈分別的苦痛,使畫面中無法相守的悲傷氣氛更加濃烈。

最後一部分描繪了就駕啟程。表現洛神離去後,曹植對她的深切追憶與思念。曹植乘輕舟溯流而上追趕雲車,希望再次見到洛神的倩影。但是無奈人神相隔,早己尋覓不到洛神的蹤影。思念與悲傷之情不能自己,以至於徹夜難眠,在洛水邊等待到天明,流連忘返的場景。直到隨從們驅車上路,曹植仍然不斷回頭張望,最後懷著不舍和無奈的心情,踏上返回封地的歸途。曹植的無限悵惘之情生動地呈現在畫卷上,使觀者被洛神與曹植間的真摯感情所感染。

小生有一言: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仙人相隔,哪管郎情妾意?只落得仙才思慕,忘返流年。

國寶守護詞:守護歷史,守護妙筆丹青。

2.銅鎏金木心馬鐙:

國寶簡介:

銅鎏金木心馬鐙,依小生的水平去網上瀏覽沒有查閱到官方的史料。

馬鐙的作用一是在於方便人們上馬時有一個過渡,可先踩馬鐙再跨上馬背,我們不似那武林高手,可以飛身上馬。作用二是人們騎在馬上馬鐙可以作為一個強有力的支撐,不管是舉刀拿劍去英勇戰鬥,還是雜耍飛花,人們可通過踩或者勾上馬鐙來支撐力量或是保以安全。

在《國家寶藏》上的銅鎏金木心馬鐙的前世傳奇中,所說的就是花木蘭拾取馬鐙談「非馬鐙不能殺敵」。

小生有一言:巾幗英雄又出來一位,便是這馬鐙故事的主人公花木蘭了。我們見木蘭都在《木蘭辭》或者「王者榮耀」中,你還知道木蘭有「非馬鐙不能殺敵」這個故事么?

國寶守護詞:守護歷史,守護絲路傳奇。

3.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卷(萬歲通天貼):

國寶簡介:

公元697年(武則天萬歲通天二年),鳳閣侍郎王方慶獻出他十一代祖王導,十代祖王羲之、王薈,九代祖王獻之、王徽之、王珣,一直到他曾祖父王褒,王家一門二十八人的墨跡珍本十卷獻出。[1] 《舊唐書》列傳第三十九記載:"則天以方慶家多書籍,嘗訪求右軍遺迹。方慶奏曰:"臣十代從伯祖羲之書,先有四十餘紙,貞觀十二年,太宗購求,先臣並已進之。唯有一卷見今在。又進臣十一代祖導、十代祖洽、九代祖珣、八代祖曇首、七代祖僧綽、六代祖仲寶、五代祖騫、高祖規、曾祖褒,並九代三從伯祖晉中書令獻之已下二十八人書,共十卷。"則天御武成殿示群臣,仍令中書舍人崔融為《寶章集》,以敘其事,復賜方慶,當時甚以為榮。"[2] 《新唐書》列傳第四十一記載相同。[3] 唐代竇臮《述書賦》"後不欲奪志,遂盡模寫留內,其本加寶飾錦,繢還王氏。"

《萬歲通天帖》的名稱始於宋代岳珂。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十卷二十八人書,在唐代稱為《寶章集》。原本久已亡佚,因此岳珂著《寶真齋法書贊》卷七著錄,稱殘存的七人十帖連尾款的一卷為《萬歲通天帖》。

《寶章集》原十卷久已亡佚,傳之於世的是摹本。摹本在流傳過程中兩次遭火劫,一次是明代無錫華夏(中甫)真賞齋大火,一次是清乾隆年間乾清宮大火,火燒痕迹猶存。重裝後,次序錯亂,僅存王羲之等七人十通書翰。藏於遼寧省博物館的《萬歲通天帖》前後鈐有唐宋間諸舊藏印。北宋始不斷收刻於各法帖中。

小生有一言:女皇武則天可謂是千古唯一女帝,而與其同一時代的上官婉兒也是唯一的巾幗宰相。王羲之的書法水準自不必多說,不要說真跡了,連臨摹版本都異常珍奇。千年前女皇為我們「複製」了這一臨摹本,著實為這書法文化傳承做了極大的貢獻!

國寶守護詞:守護歷史,守護筆墨乾坤。

06

湖北省博物館

湖南省博物館

1.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

國寶簡介:

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為唐朝的文物。高19厘米,底徑11厘米,1983年出土於湖南長沙窯窯址。

酒器。以詩歌為飾是長沙窯裝飾的重要特徵,此壺以褐彩在流下腹部題寫詩歌一首:「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春人飲春酒,春鳥哢(lòng)春聲。

小生有一言:最後那一句「長沙窯,大唐造」滿滿都是自豪,小生雖不是長沙人,也沒見過長沙窯,但聽得也為這國寶感到自豪!古人抒情與山水、花鳥、人物等等,記錄在這長沙窯上,也充分展現了其豐富又細膩的想法。

國寶守護詞:守護歷史,守護中國製造。

2.辛追墓T形帛畫:

國寶簡介:

天界部分畫在帛畫上端最寬闊的地方。右上角畫有一輪紅日,日中有金烏,日下的扶桑樹間,還有8個太陽。左上角一彎新月,月上有蟾蜍和玉兔,月下畫著奔月的嫦娥。日、月之間,端坐著一個人首蛇身披髮的天帝,一條紅色的長尾自環於周圍,天上有一道天門,有守衛的門吏。另有神龍、神鳥和異獸相襯,顯得天界的威嚴和神聖。

小生有一言:喪夫喪子,堅強地活著,雖少了很多情感,但她的作為、她的思慕使她無愧於這一生。給這位偉大的女性點贊,給她留給我們的傳世珍寶點贊!

國寶守護詞:守護歷史,守護瑰麗夢想。

3.皿方罍:

國寶簡介:

皿天全方罍,商代晚期鑄造,屬酒器中的盛酒器一類,因器口銘文為"皿天全作父己尊彝"而得名,被稱為"方罍之王"。該器於1922年被發現,器蓋於1956年由湖南省博物館保存至今,器身流至國外。2014年3月19日經多方溝通和協議,皿天全方罍於6月14日回歸中國長沙。

皿天全方罍原器身通高63.6厘米,器蓋通高21.5厘米。該器形體高大、富麗堂皇,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堪稱"方罍之王"。

器蓋刻有「皿天全父乍尊彝」七字銘文,器身則為「皿父乍尊彝」五字銘文。

小生有一言:頂尖的寶貝,罍蓋與罍身合璧的時候,真乃我國文博世界裡的大觀!

國寶守護詞:守護歷史,守護上古血脈。

07

上海博物館

國寶簡介:

戰國商鞅方升為戰國中期的青銅器, 高2.32厘米,通長18.7厘米,容積202.15毫升。

戰國時秦國商鞅監製的 1升銅量器。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銘文。左壁刻:「十八年,齊(率)卿大夫眾來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積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為升。」與柄相對的一端刻「重泉」二字。底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 (公元前221)詔書,右壁有一「臨」字。

《漢書·律曆志》說:量「以度數串其容」,器自銘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為升,進而證明早在公元前三、四百年人們已認識到容量不是一個基本單位,由長度推導容積既準確又方便。實測方升內口長12.4774厘米,寬6.972 厘米,深2.323厘米,計算容積為 202.15立方厘米。自銘16.2立方寸為一升,可以推導出秦一尺長23.2厘米。銘文之中的十八年即秦孝公十八年 (公元前344)。此器有確鑿的紀年,並標明由秦國商鞅負責監製,底部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詔書,說明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的度量衡延用了商鞅變法時所制定的標準。商鞅銅方升是中國度量衡史上極重要的珍品。

小生有一言:「統一度量衡」雖讀起來只有五個字,但由商鞅創造乃至始皇帝統一全國後延續這這量器,其簡也必巨,「巨」的量,就太龐大了!

國寶守護詞:守護歷史,守護強國之計。

2.朱克柔緙絲蓮塘乳鴨圖:

國寶簡介:

《蓮塘乳鴨圖》中紅荷白鷺,翠鳥青石;荷花造型豐滿,白色瓣尖染紅,白鷺鳥神情精靈剔透,一雌一雄雙鴨游哉悠哉,身旁伴一雙兒女活潑純真,可愛稚拙,整個畫面生動溫馨,色彩變化豐富。青石上緙制隸書小款"江東朱剛制,蓮塘乳鴨圖",畫面左下角有"克柔"朱紅印一方。此作品幅式巨大,組織細密,絲絲縷縷皆勻稱、分明,在現存的宋代緙絲傳世作品中屬上乘之作。

小生有一言:朱剛,是一名女子,看名字就能感到英氣逼人,字克柔,柔與剛想對,克柔即又是剛,其繪畫緙絲都可稱絕,傳世作品真是精妙絕倫!

國寶守護詞:守護歷史,守護錦繡中華。

3.大克鼎:

國寶簡介:

西周大克鼎,出自西周晚期。原器通高93.1厘米,口徑75.6厘米,重201.5公斤,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於陝西扶風縣法門鎮任村出土。曾歸潘祖蔭收藏。1951年其後人將「大克鼎」和盂鼎捐獻給政府,後由上海博物館藏。該大克鼎又名克鼎和膳夫克鼎,與該鼎同出的還有小鼎七件、盨二件、鍾六件、鎛一件,都是膳夫克所作之器。因此稱此鼎為大克鼎,小鼎為小克鼎。西周孝王時名叫克的大貴族為祭祀祖父而鑄造。造型宏偉古樸,鼎口之上豎立雙耳,底部三足已開始向西周晚期的獸蹄形演化,顯得沉穩堅實。紋飾是三組對稱的變體夔紋和寬闊的竊曲紋,線條雄渾流暢。由於竊曲紋如同浪峰波谷環繞器身,因此又叫波曲紋。該鼎系周孝王時期鑄器,歷見著錄,流傳有緒,是研究西周奴隸制度的珍貴資料。

小生有一言:「海內三寶」之一的「大克鼎」年代久遠,銘文記錄足可見其珍貴。但小生覺得「大克鼎」的出土,一是它自身的機緣,二是宿命中與其命中之人相連接的機緣。「大克鼎」與潘達人先生的故事,更令人感動!

國寶守護詞:守護歷史,守護華夏正禮。

08

浙江省博物館

國寶簡介:

尺寸:長150厘米,寬90厘米。

此轎是清末民初寧波式花轎,因製造時耗費了一萬多個工時,故稱"萬工轎"。此轎需八個人抬,又稱"八抬大轎"。花轎根據雕飾人物的多寡及工藝水平而分為三等,此轎屬頭等轎,是現存最豪華的一頂花轎。它採用榫卯結構聯結,沒有一枚釘子,由幾百片可拆卸的花板組成,沒有轎門,迎親時有專門的拆轎師傅跟隨在迎親的隊伍里負責拆卸,使新娘子方便出入。花轎木質雕花,朱漆鋪底飾以金箔貼花,遠遠望去金碧輝煌,猶如一座微型的宮殿。轎上採用圓雕、浮雕、透雕等三種工藝手法進行裝飾,雕有250個人物,花鳥蟲獸無數,所以寧波人也稱它為"百子轎"。除了天官賜福、麒麟送子、魁星點斗、獨佔鰲頭等吉祥主題外,還有《浣沙記》、《天水關》、《鐵弓緣》、《水滸傳》、《西廂記》、《荊釵記》、《拾玉鐲》等戲曲場景,有的地方還輔以鏡片玻璃畫,每一幅畫上也都是一個古典名劇片段。

小生有一言:女子自古都是愛美的,即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萬工轎」耗時三十餘年,其最終的美,實在是難以用語言來形容。到底是坐上「萬工轎」的女子更美,還是「萬工轎」本來就因於女子才美?

國寶守護詞:守護歷史,守護惠世天工。

2.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

國寶簡介:

尺寸:通長124.8、額寬16.3、肩寬18.8、尾寬12.5、厚5.4厘米。

"彩鳳鳴岐"琴,落霞式,造型古樸,典雅,背面有冰裂斷和小流水斷,美麗而別緻。龍池上方有"彩鳳鳴岐"琴名,下為楊宗稷的三段鑒藏讚美銘,龍池腹腔內有正楷"大唐開元二年雷威制"題刻。此琴是楊宗稷"半百琴齋"中最珍愛的琴,並著錄於《琴學叢書》。在民國古琴界就有著超凡的地位,為琴界苦苦追尋的絕品。"彩鳳鳴岐"琴,雖歷經滄桑,卻仍能彈奏出悅耳動聽的琴曲,更讓人稱奇的是,音質絕佳,極富感染力,在存世唐琴中音質屬上乘,也恰好印證了楊宗稷對它的高度評價:"聲音絕佳"、"可謂鳳毛麟角矣"。傳世唐琴,是不可多得的珍寶。"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獨稱雄"。唐代蜀地是制琴的主要基地,而最為著名的就是四川雷氏,雷家世代造琴,以雷威最為著名。"彩鳳鳴岐"琴正是雷威的傑作,因而是一件舉世無雙的珍寶。

小生有一言:「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皇帝,隱士,音樂,詩情,畫意等等,處處都牽動著我們的心。你想一想,給你一把落霞琴,再配一把秋水劍,美不美?

國寶守護詞:守護歷史,守護高山流水。

3.玉琮:

國寶簡介:琮(Cóng)是一種內圓外方的筒形玉器,為我國古代重要禮器之一。最早的玉琮見於安徽潛山薛家崗第三期文化,距今約5100年。 造型最大、製作最精、紋飾最美的史前玉琮,有"玉琮王"之稱。

玉琮是一種內圓外方筒型玉器,是古代人們用於祭祀神只的一種禮器,距今約5100年。至新石器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帶的良渚文化、廣東石峽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現,尢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發達,出土與傳世的數量很多。

在選材上,良渚文化的玉材為江浙一帶的透閃石質的玉石,質地不純,以青色、青赭色居多。從出土的玉琮來看,除部分保留著晶瑩的質感外,大部分玉琮的外表已沁蝕成粉白色,受沁的程度大大高於同墓所出的玉璧。玉琮的表面色澤較均勻,不像玉璧那樣存有燦爛多變的塊狀彩斑。

小生有一言:皇命難違,父命呢?良渚瑤姬,捨身救人,通玉琮不論結果如何,總算自己給了自己一個答案!

國寶守護詞:守護歷史,守護玉魂國魄。

09

南京博物院

國寶簡介:

大報恩寺位於南京市秦淮區中華門外,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悠久的佛教寺廟,其前身是東吳赤烏年間(238─250年)建造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是繼洛陽白馬寺之後中國的第二座寺廟,也是中國南方建立的第一座佛寺,中國的佛教中心,與靈谷寺、天界寺並稱為金陵三大寺,下轄百寺。

大報恩寺是明成祖朱棣為紀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而建,明永樂十年(1412年)於建初寺原址重建,歷時達19年,耗費248.5萬兩白銀,十萬軍役、民夫。大報恩寺施工極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宮的標準來營建,金碧輝煌,晝夜通明。整個寺院規模極其宏大,有殿閣30多座、僧院148間、廊房118間、經房38間,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寺院,為百寺之首。

大報恩寺琉璃寶塔高達78.2米,通體用琉璃燒制,塔內外置長明燈一百四十六盞,自建成至衰毀一直是中國最高的建築,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位列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蹟,被當時西方人視為代表中國的標誌性建築,有"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之譽,被稱為"天下第一塔"。

小生有一言:傳說中的琉璃塔,我們已無緣見到。單只看那復原圖,佛燈,風鈴,便可窺之萬一。

國寶守護詞:守護歷史,守護大國匠心。

2.坤輿萬國全圖:

國寶簡介:

明神宗萬曆十二年(1584年),利瑪竇到達廣州,自製《萬國圖志》。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利瑪竇到京師獻圖,深受明神宗喜愛。

萬曆三十年(1602年),太僕寺少卿李之藻出資刊行,曰《坤輿萬國全圖》。萬曆三十六年(1608),明神宗下詔摹繪12份,傳於現世。此本原是六幅條屏,今裝裱為一大幅。

《坤輿萬國全圖》通幅縱 168.7厘米,橫380.2厘米。圖首右上角題"坤輿萬國全圖"6字。主圖為橢圓形的世界地圖,此外並附有一些小幅的天文圖和地理圖:右上角有九重天圖,右下角有天地儀圖,左上角有赤道北地半球之圖和日、月食圖,左下角有赤道南地半球之圖和中氣圖;另有量天尺圖附於主圖內左下方。各大洋繪有各種帆船共 9艘,鯨、鯊、海獅等海生動物共15頭,南極大陸上繪陸上動物共8頭,有犀牛、象、獅子、鴕鳥等。

小生有一言:那個時候的地圖,不像現在可以衛星監測,可以下海探索。那時候,都是人走出來的,都是人記下來的,這個工程,這個工作量,這個傳世國寶,已不由我們多想了。

國寶守護詞:守護歷史,守護海國圖景。

3.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

國寶簡介: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模印磚畫由200 多塊古墓磚組成,分為兩幅,嵇康、阮籍、山濤、王戎4 人佔一幅,向秀、劉伶、阮咸、榮啟期4 人佔一幅。人物之間以銀杏、槐樹、青松、垂柳、闊葉竹相隔。8 人均席地而坐,但各呈現出一種最能體現個性的姿態, 士族知識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這塊畫像磚上得到了充分地表現。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模印磚畫由200 多塊古墓磚組成,分為兩幅,嵇康、阮籍、山濤、王戎4 人佔一幅,向秀、劉伶、阮咸、榮啟期4 人佔一幅。人物之間以銀杏、槐樹、青松、垂柳、闊葉竹相隔。8 人均席地而坐,但各呈現出一種最能體現個性的姿態, 士族知識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這塊畫像磚上得到了充分地表現。

小生有一言: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的深交,後生晚輩羨慕已久!

國寶守護詞:守護歷史,守護先賢懿德。

最後附上二十七件國寶的長詩,希望看官們多多提出意見和建議哦~

這首長詩既希望作為新的嘗試挑戰不同的小生,更希望能夠表達出一絲「國家寶藏」的韻味,如若能夠如此,小生便心滿意足了!

《戊戌年初於國家寶藏》

古今中華博物地,

綿延神州百萬里。

得見希孟《江山卷》,

方覺大宋山河奇。

乾隆一心創瓷母,

技藝終成層十七。

石鼓初落磨刀戶,

司馬命鑒非石骸。

昔年越王逢遭難,

鑄以神劍破亂時。

今日中國平安定,

才知早秦律法齊。

惠王贈器曾侯計,

曾侯戲表胸中意。

巾幗英雄古來少,

大商婦好且唯一。

天災自古不能拒,

骨笛仙音方是迷。

酒入肝腸乾坤大,

唯有「禁」退皆學習。

貴妃身死香囊在,

婉轉千年恨與愛。

軍馬駐足誰聽令?

心系虎符去與來。

長安總是多異人,

闕樓一望便得知。

古今不乏痴情士,

仙才相隔柔水思。

世人多見《木蘭辭》,

焉知傳奇馬鐙事?

千古女帝唯武后,

書翰珍奇唐摹時。

長沙窯器大唐記,

以此為豪莫可敵。

方值半老身不就,

且予帛畫念夫孩。

中外無人出其右,

罍王合璧更珍惜。

舉國百姓同稱讚,

還有方升尺度提。

但求詩詞先唐宋,

不與緙絲後高低。

海內三寶孟公克,

銘文百字顯傳奇。

嬌兒柔情凡似水,

良彩姻緣愈增魅。

孤帆一遠天色盡,

鳴鳳落霞又相依。

誰道皇命不可違,

拋卻雲雨瑤姬醉。

夢裡金光琉璃盞,

超絕艷色難復回。

先游五湖初增意,

再囊四海一圖齊。

古來少有八傑樂,

神遊忘交情不移。

坐品天地共翻湧,

卧聽知人夢裡嬉。

戊戌一年新春到,

《國寶》再待第二期。

最後祝福大家:

新年快樂,福氣安康!

旺旺旺~

旺旺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詞武俠生逍遙 的精彩文章:

貴妃遺物——花鳥香囊

TAG:詩詞武俠生逍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