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半個世紀的新年故事

半個世紀的新年故事

1963年的冬天,奶奶第一次在爺爺家過年。

奶奶是童養媳,13歲那年被送到了爺爺家裡,在陌生的環境,開始了她漫長的餘生。

奶奶有三個哥哥,一個弟弟,她是家裡唯一的女孩兒,然而這個唯一卻並沒有給她帶來什麼幸運,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有什麼吃的穿的自然是哥哥弟弟擺在前頭,沒有她的份兒。

過年對她來說,也並沒有什麼不同,穿穿破破爛爛的衣裳,吃飯時在碗里放點兒鹽,便算是極其奢侈的了,鹹鹹的飯里就是過年的味道吧。

到了爺爺家,作為一個童養媳,過年就更沒有什麼盼頭了。上不得桌子,只能端個小碗,躲在灶拐,婆婆給什麼就吃什麼,爺爺偶爾會偷偷夾點菜在她碗里,這也算是過年唯一的慰藉。

爺爺奶奶還是孩子的時候,他們過年是無趣的單調的,等到他們有了孩子的時候,便開始熱鬧了起來。

爸爸說,他們小時候過年可有勁了,他最盼著過年的原因,最最重要的自然是有壓歲錢,對孩子們來說,這一點一直到現在都沒什麼變化。

那時候啊,爸爸聽爺爺奶奶講壓歲錢是用來壓歲的,壓祟驅邪,保佑他們平平安安度過一年,當時覺得那壓歲錢是個很神聖的東西,等到大了些,便只覺著開心終於有錢買吃的了,也不覺得神聖,不把它當寶貝了。

這第二歡喜的自然是做好吃的,炸糯米肉圓子,做炒米糖,發年糕,這可是小孩子一年中最開心的時候了。

先煮上一鍋糯米飯,再把肉切碎,加上生粉跟煮熟的糯米飯拌在一起,再抓一小團出來搓得圓圓的擺在那,最後就是下鍋炸了。三張小臉眼巴巴地望著廚房的油鍋里呲呲作響翻滾著的圓子,剛想走近點兒就被奶奶喊著:「離遠點!當心被油炸著!就這麼饞啊!」

等到一鍋熱騰騰的圓子出來之後,也不管會不會燙到手就要去抓,得,又挨罵了。那圓子一個接著一個的吃,等到實在吃不下了,打飽嗝了,才肯罷休。吃了圓子之後,這飯自然也就吃不下了,因為是過年,爺爺奶奶就隨他們去了。

農村裡過年家家戶戶是要殺豬宰羊的,爸爸上中學的時候,家裡才養的起豬。選個有空的日子,奶奶大早上起來燒一鍋熱水,等到屠戶過來了,還要打上一個雞蛋配在麵條里給他吃,省的人家出了門要說這家人小氣。

早飯一過,養了足足一年的豬就要牽出來了,那豬像是知道了自己的命運一樣,大聲大聲地嘶叫著,街坊鄰居一聽到豬叫聲,閑來無事的人便來湊湊熱鬧,走來的第一句話無非是誇:「呦,你家這豬長得真壯實!」 爺爺在旁邊樂呵呵地笑。

有的是家裡沒養豬的,前些天就來打招呼:「給我留幾斤肉哦!」 「好!好!你來。」爺爺乾脆地答應著。

這人一多呀,就熱鬧了起來,就有過年的意思了。

年夜飯必然是少不了的,比起爺爺奶奶小時候,爸爸和姑姑們就好的太多,肉肯定是吃得上的,還能跟著大人後面偷喝一兩口米酒呢。吃完了年夜飯,爸爸和姑姑就隨著奶奶坐在火炕里,聽奶奶講故事,有些故事啊已經不知道講了多少遍了,可是一到這天晚上還是要講的還是要聽的。一直要到十二點才算是守了歲,不過他們聽著聽著就睡著了,有沒有到十二點呢,自己也不知曉。

有次啊,爸爸和二姑姑米酒喝多了,醉了,故事都沒來得及聽,就睡著了,第二天醒來纏著奶奶要聽故事,奶奶可再不說咯。

再大了些,村子裡有舞龍燈的,他們就不愛聽故事了,要跑出去看龍燈,那龍多威風啊,可比聽故事有意思。幾個小孩子結著伴兒,揚著紅撲撲的小臉兒興緻沖沖地就去了,這一出了門兒可就跟飛出籠子的鳥一樣了,瘋得忘了時間,直到人散地快差不多了,才想起要趕快回家去,跑到半路就看到前面有個人影很像爺爺,幾個人交換著眼色大氣也不敢出,乖乖跟在爺爺後面回家了。

要說有什麼爺爺奶奶覺得有意思的,唱戲,過年有戲班子下來,在村裡搭檯子唱戲,唱《沙家浜》,唱《紅燈記》,唱《天仙配》……奶奶最是愛聽,也愛唱,爺爺說奶奶唱的可好聽了。

《紅燈記》

年初一是要拜年的,爸爸和姑姑們穿上新衣服,穿上奶奶做的新布鞋,隨爺爺奶奶去拜年。說到新衣服,家裡是有個規矩的,老大做上一套新衣,穿完了第二年還要給老二穿,老二穿完了再給老三穿,三個孩子得輪流著穿新衣裳。

「那照這個理,爸爸豈不是得穿女孩的衣服?」

「是的哦,我一個男孩子穿女孩衣服過年也開心啊,畢竟是新衣服,我初一穿的花花綠綠的就去拜年咯!」

想像一下爸爸穿著花花綠綠的襖子走在路上,就忍不住想取笑他。

而爺爺奶奶,仍然是沒有新衣服的。

到了親戚家裡,最巴望著的就是人家肯拿出幾個糖果來,一有糖果便真真是心滿意足了,彷彿這一趟出門的意義就在這裡……

正月初一

「我們小時候過年啊,開心得不得了,可豐富多彩了,說都說不完哦……」

如今,爺爺奶奶穿得上新衣服了,吃得上豐盛的年夜飯了,桌上茶果碟子里的糖果,一大把一大把的,卻也只是從旁邊過的時候偶爾拿上一顆。貼貼春聯兒,鬥鬥地主,看看春晚,搶搶紅包,孩子們也不必守歲,壓歲錢的地位倒是從來沒變過,依舊還是個大盼頭。

過年的物質條件越來越好了,爸爸在說起當年的事情時,卻甚是懷念,日曆上一天天臨近過年的召喚,總歸是不比往年春節那一樁樁實實在在的事兒來的強烈。

過去的年代,人們不是沒有窘迫,不是沒有挫折,不是沒有不如意,但春節的年味驅散了這一切。

在很大程度上,人們都是靠著春節來遮蓋或淡化過去一年來的紛紛擾擾,用親情的溫馨來慰藉過去一年的滄桑。

想來春節的意義,更多的是在代代相傳的溫情里。

編輯|束雨薇

圖片|網路

(部分內容來自孫立平社會觀察)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徽大學團委 的精彩文章:

上一次我後悔了,這一次我自己選

TAG:安徽大學團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