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故宮太和殿、保和殿

北京故宮太和殿、保和殿

故宮是世界上現存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宮殿群。著名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明清兩代皇帝工作的場所,更是整個故宮中軸線上,建築藝術的集中體現。但在遊覽三大殿的時候,你是否發現一個問題:何周圍連一棵樹都沒有呢?

關於三大殿為何不種樹,主要有四種說法。


風水:

三大殿沿著南北向中軸線布置,在這條中軸線上,除了追求中國人自古就喜歡的對稱美以外,將全皇宮功能性最重要,最大的三殿放在這個位置,風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紫禁城有許多象徵「陰陽五行」的地方:東部屬於「東方甲乙木」,「木」為青色,所以文華殿在初建時為綠琉瑞瓦;

南部屬於「南方丙丁火」,「火」為赤色所以午門彩畫用紅色;

午門

西部屬於「西方庚辛金」,所以內河的水稱為「內金水河」;

金水河

北部屬於「北方壬癸水」,所以紫禁城最北端的大殿,欽安殿的北面正中的石欄板,用水龍紋雕飾(其他欄板為穿花龍雌飾)。

而三大殿所在的中部,為「中央戊己土」。明朝以「土」象徵社稷,把三台平面做成多角曲折,呈「土」字形的幾何形狀,以象徵五行中的「中央土」。

而在五行當中,木恰好能克土。紫禁城的主人自然不願意,讓天子權威受到五行抵制,這可能是最初建造紫禁城的設計師們,不在這裡種樹的原因。


還有一種說法,是為了突出皇權的至高無上

三大殿是皇帝們舉行盛典和行使權力的地方,為了讓百臣經過這組宮殿時,感受皇權的強大威壓,從天安門起經端門,這之間的一系列庭院內都無樹木。在每日上朝的路上,百官經過御道兩旁,在層層起伏的建築空間中行進,而不見一草一木。空蕩蕩的大殿外,只有百官行進的隊伍。百官如赤身裸體一般,暴露在皇帝面前,任何錶情、心思都無所遁形,彷彿只要坐在大殿中,可以像翻書一樣閱覽他們。這無疑給上朝的文武官員,造成一種無形的的精神壓力。而這正是天子所期望的。


三大殿不允許種樹的第三種說法,跟宮廷的幾次火災有關。故宮這樣的木質建築群,和失火簡直就是形影相隨。永樂皇帝建完故宮的第二年,三大殿就被燒了個精光。明英宗朱祁鎮在五年後重修了三大殿,施工周期只有一年半。李自成打進北京後,三大殿又毀於戰火之中。清順治二年,三大殿重新修復,康熙年間三大殿又被大火燒毀。這次修好之後,做了很多防火的工作,才得以保存到現在。

保和殿

紫禁城的三大殿,自建成大火似乎就沒有止息過。如果殿外再種植樹木,那麼紫禁城的火患就更無法杜絕了,這也可能是三大殿不種樹的原因之一。


三大殿不種樹的第四種說法,是跟皇帝的人身安全有關。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一群天理教義軍教徒攻進紫禁城。義軍分東西兩路向東華門和西華門發動進攻。西路義軍攻進了西華門,並一路衝殺到隆宗門前,逼皇帝居處——乾清宮,但義軍到達之時隆宗門已被關閉。情急之下,義軍見宮牆兩邊樹木參天,便索性爬上大樹,奮勇翻牆,並砍折樹枝,火攻隆宗門。

隆宗門牌匾上的戰鬥痕迹保留至今差點讓義軍得手的皇宮衛隊,被嘉慶皇帝一通臭罵。一群飯桶!此後,統治者擔心宮殿內的樹木,會成為反叛份子的藏身之處和掩體,使皇家的安全受到威脅,為了防止重蹈覆轍,三大殿周圍便不再種樹。

有關三大殿不種樹的說法還有很多,

那麼你認為是哪種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鵬鵬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李鴻章也是一個發明家,他發明的東西領先世界好幾百年
明朝有15位皇帝,為什麼北京是「十三陵」而不是「十五陵」

TAG:鵬鵬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