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注意!前方神獸出沒!

注意!前方神獸出沒!

除夕總是絢爛熱鬧的,各式各樣的煙花在天空中盛開,爆竹聲不絕於耳。那為什麼除夕夜要放煙花爆竹呢?

傳說,古時侯有一很兇惡的動物叫「年」.每當除夕的夜晚, 「年」都要出來到處為非做,殘害百姓。為了能平安度過「年」這一關,人們在除夕那天晚上都不敢睡覺.大家圍著一堆火,吃喝閑談,不時將竹子投入火中燃燒.竹子在火堆里發出響亮的爆裂聲,嚇得「年」遠遠地躲起來,也不敢進村來殘害百姓了。

當然,除了年獸,《山海經》里還記載了許多上古神獸,接下來就和團團一起來揭開傳說中的十大神獸的神秘面紗吧。

「夔(kuí)」

夔(kuí)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一條腿的怪物。《山海經·大荒經》記載: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譯文: 夔牛是古時代神獸,古時生於東海流波山,形狀似牛,全身都是灰色的,沒有長角,只長了一隻腳,每次出現都會有狂風暴雨。它身上還閃耀著光芒,似日光和月光,它的吼聲和雷聲一樣震耳欲聾。後來黃帝得到這種獸,用它的皮製成鼓並用雷獸的骨做槌,敲擊鼓,鼓聲響徹五百里之外,威懾天下。 )民間傳說秦始皇也曾得到用「夔」做成的戰鼓,才會奪得天下。

2

白澤

白澤是中國古代神話中地位崇高的神獸,祥瑞之象徵,是令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獸。白澤亦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曉天下萬物狀貌。《白澤圖》曰:羊有一角當頂上,龍也,殺之震死。據《雲笈七籤·軒轅本紀》記載,"帝巡狩,東至海,登桓山,于海濱得白澤神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因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者凡萬一千五百二十種。白澤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帝乃作祝邪之文以祝之。"傳說黃帝巡狩,至海濱而得白澤神獸。此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故帝令圖寫之,以示天下,後用以為章服圖案。唐開元有白澤旗,是天子出行儀所用;明有白澤補,為貴戚之服飾。

麒麟

麒麟是古代的仁獸,集龍頭、鹿角、獅眼、虎背、熊腰、蛇鱗、馬蹄、牛尾於一身,乃吉祥之寶,從古到今都是公堂上的裝飾,以振官威之用,也是權貴的象徵。《禮記·禮運第九》: 「麟、鳳、龜、龍,謂之四靈。」可見麒麟地位起碼與龍同等,並不低於龍。但麒麟又是應龍的孫輩,《淮南子·地形訓》: 「毛犢生應龍,應龍生建馬,建馬生麒麟,麒麟生庶獸,凡毛者,生於庶獸。」麒麟也有中土之獸的說法 《易冒》: 「勾陳之象,實名麒麟,位居中央,權司戊日…蓋仁獸而以土德為治也。」

檮杌(táo wù)

檮杌是中國神話中上古時期的四凶之一。所謂「四凶」,最早指的是上古年間四位殘暴的部落首領,後來被杜撰為他們部落圖騰的四種怪物。《左傳·文公十八年》: 「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詘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狠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唐人張守節《史記正義》引《神異經》注道:其狀如虎而犬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檮杌。一名傲狠(ào hěn),一名難訓。(檮杌體格像老虎而毛類犬,毛很長,臉有點像人,腿有點像老虎,豬口牙,尾長,常被用來比喻頑固不化、態度兇惡的人)《山海經.西山經》: 「三危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牛(體格像牛一樣大),白身(膚色蒼白),四角(四根犄角),其豪如披蓑,其名曰獓駰,是食人。」

解豸(xiè zhì)

獬豸又稱獬廌,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俗稱獨角獸。獬豸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姦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稱,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徵,是司法"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徵。

犼是古書上說的一種似狗而吃人的北方野獸。天安門城樓前的華表上的兩隻面南而坐的石犼,叫做"望帝歸"。據說它們專門注視皇帝的外巡,如果皇帝久游不歸,它們就呼喚皇帝速回,料理政事。城樓後的兩隻石犼,則面北而坐,叫做"望帝出",它們的分工就不同了,是監視皇帝在宮中的行為,皇帝如果深居宮闈,不理朝政,它們便會催請皇帝出宮,明察下情。

重明鳥

重明鳥又叫雙睛鳥,它的兩隻眼睛中,各長有兩個瞳孔。它的身形像雞,叫起來聲音像鳳凰一樣嘹亮動聽。它常常把身上的羽毛全部抖落,用光光的翅膀拍打著沒有羽毛的身子,在高空中起舞迴旋。它能驅逐虎、豹、豺、狼等猛獸,使多種妖魔鬼怪不敢危害人類。它對人類的要求也很低,它不吃食物,只要喝一點瓊玉的膏液,就很心滿意足了。不過,這鳥十分眷戀自己的家鄉,人們於心不忍,只好同意它自由往來。重明鳥很仗義,它理解人們的好意,有時一年中不辭辛苦,來回光顧好幾次。有時人們得罪了它,就隔幾年都不來。於是,家家戶戶都清掃庭院,擺上瓊漿玉液,盼望重明鳥前來棲息。禽獸鬼怪往往趁重明鳥不在時出來危害人,人們就用木頭或銅鐵鑄成重明鳥的形狀,安放在門戶間,這樣,禽獸鬼怪見了,也會害怕,躲得遠遠的,不敢來搗亂。傳說,舜王是重明鳥托生的。

畢方

畢方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是火災之兆,畢方的名字有可能來自竹子和木頭燃燒時發出的噼啪聲響。畢方的外形象丹頂鶴,但是只有一條腿(一說為只有一隻翅膀),身體為藍色、有紅色的斑點,喙為白色。據說畢方的出現預示著大火。 而傳說黃帝在泰山聚集鬼神之時,乘坐著蛟龍牽引的戰車,而畢方則伺候在戰車旁。後來,畢方被稱為火神的侍寵。《山海經·海外南經》:"畢方鳥在其東,青水西,其為鳥人面一腳。一曰在二八神東。"譯文:畢方鳥在它的東面,在青水的西面,這種鳥長著一副人的面孔卻是一隻腳。另一種說法認為畢方鳥在二八神人的東面。

「饕餮」(tāo tiè)

饕餮去年在熒幕上很是活躍啊,電影《長城》中出盡風頭啊。古書《山海經》介紹其特點是:其形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爪,大頭大嘴。性格貪婪,比喻好吃之徒,常見於青銅像。為縉雲氏之子而非龍九子(傳說中是龍五子)。饕餮紋這種紋飾最早出現在距今五千年前長江下游地區的良渚文化玉器上。饕餮性好食,故立於鼎蓋。經常用來比喻貪得無厭之人

鳳凰

鳳凰,亦作「鳳皇」,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總稱為鳳凰,亦稱為丹鳥、火鳥、鶤雞、威鳳等。常用來象徵祥瑞,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徵,自古就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 鳳凰和龍的形象一樣,愈往後愈複雜,最初在《山海經》中的記載僅僅是「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甚至還有食用的記載,《大荒西經》:「沃之野,鳳鳥之卵是食, 甘露是飲」,《證類本草》雲「諸天國食鳳卵,如此土人食雞卵也」,宋代鳳髓被列為八珍之一。而到最後卻有了麟前鹿後,蛇頭魚尾,龍文龜背,燕頜雞喙,成了多種鳥獸集合而成的一種神物。 自秦漢以後,龍逐漸成為帝王的象徵,帝后妃嬪們開始稱鳳比鳳,鳳凰的形象逐漸雌雄不分,整體被「雌」化。 鳳凰共有五種,即五鳳,《小學紺珠》卷十:「鳳象者五,五色而赤者鳳;黃者鵷鶵;青者鸞;紫者鸑鷟,白者鴻鵠」,現代網路有為今人謊造、訛傳的版本,以朱雀為鳳凰中赤者,實為大錯。 《淮南子》:「羽嘉生飛龍,飛龍生鳳皇,鳳皇生鸞鳥,鸞鳥生庶鳥,凡羽者生於庶鳥。」認為鳳凰是飛龍之子,但《大藏經》有:「嘉羽生應龍。應龍生鳳皇」,認為鳳凰是應龍後裔。

誰也沒有見過神獸的真面目,關於它們的傳說一直流傳下來。傳說它們長有各種奇異的外形,並且有著不為人知的神奇力量。神獸的出現能給世人帶來幸福,也能招來災害。其實這些只是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人們對禍福的一種解釋罷了。時至除夕,希望這些神獸能為大家趕走去年的不幸和晦氣,開開心心地迎接新的一年。

文字編輯|徐榛鴻

圖片來源|網路

版面編輯|尹昶皓

責任編輯|石佳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