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兩個帝國到偉大的航路——從銅開始

兩個帝國到偉大的航路——從銅開始

我們一提到歷史,就總會驕傲的說到我們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且不說不少人根本就說不對「四大文明古國」是什麼,就說「四大文明古國」這個定義本身就是中國人的一家之言,現在流傳頗廣的「四大文明古國」是——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古中國,就中間亂入的這個「古巴比倫」,如果單純從國家而講,它本身只不過是兩河流域的一個「朝代」,而且並不是最早的「朝代」,所以這樣的四個詞本身就是存在問題的。

不過拋開「四大文明古國」這個說法,有一個理論倒是世界上公認的,那就是——「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如今伊拉克)、尼羅河(如今埃及)、印度河(如今巴基斯坦)、長江黃河(如今中國)」流域,確實是出現了四個相對獨立的——原生文明,這個定義非常重要。原生文明是啥意思呢?其實如果我們去看歷史的話,地中海的克里特文明和中國的商朝幾乎是同時的,然而為啥這個同樣很古老的文明卻無緣「四大文明古國」呢?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個文明從根源上來講就是個「次生文明」,也就是說它本身是在埃及、兩河等諸多文明影響下的一種存在,那麼我們再往後講的話,不僅僅克里特文明,整個歐洲文明的源頭——希臘文明,同樣也受到了埃及、新月沃土極大的影響,從這個角度來說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從第二點來看,我們也會很輕易的發現,前面說的那四個古文明,都是用江河來命名的。我們為這種文明取了一個名字叫做——大河文明。大河文明擁有的最為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凡是大河流淌而過的地方,都會出現一種被稱作——「沖積平原」的地貌。其實地球上的大陸,歸根結底是一種很「粗糙、堅硬」的存在,然而正是因為有了無數的江河,他們開山劈嶺使自己充滿了細碎的泥沙,並在低矮的地方沉積下大量肥沃的土壤,形成了廣袤的沖積平原,正是這種地形,造成了人類文明的巨大革命——農業。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圖 四大古文明以及承載他們的沖積平原。

如今的我們,都會認為平原地形是真正的風水寶地,不過想一下你就會發現,在那個原始的年代,無片瓦遮身的先民們面對一望無際的平原必然會兩眼茫然,比起山林里豐富的果子野獸這地方資源真是少的可憐。然而農業的出現卻改變了這一切,或許有不少進入平原生活的族群,都是在山林里鬥爭的失敗者,然而他們卻靠著一代代擇優培養的狗尾巴草,在河流褪去的沃土上種出了萬頃良田。

農耕文明徹底改變了人們靠著採集、漁獵的朝不保夕的生活,尤其是在北緯30度一帶——乾燥的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尼羅河、兩河上,發源於高山之上的河水流過乾燥的土地,季節性的、規律性的漲潮和退潮使得這裡出現了成片的濕潤土壤,反倒是東方的黃河長江,因為季風性氣候導致的汛期洪水,使得東方成規模的農業文明大大的晚於了西方的大河,也讓東亞成為了「四大文明古國」里最年輕的一個。

當然,這樣的一個文明所帶來的更大成就就是——集權國家的產生,這幾個農耕狀態的原生文明先後發展出了奴隸主階層使奴隸為自己進行耕種和生產的城邦,人們從曾經的部落、部落聯盟逐漸轉化成擁有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的社會,一般認為從此開始,真正的「文明」才算出現了。奴隸主享受著奴隸的服務,也操心於自己的統治機構以及和其他奴隸主的攻伐,曾經源於人類敬畏而出現的諸多神話崇拜,逐漸成為統治者包裝自己控制百姓的權威塑造和圖騰。如果你看過《祖先》最前面的內容就會發現,埃及、亞述、巴比倫、中國無一不是如此。

隨著這樣的一種體制,人類一個最為偉大的創造終於誕生了,那就是——文字,我們如今想當然的認為文字本就是和語言綁定在一起的存在,其實最早期的文字很可能並非和語言是完全綁定的,而是通過最基本的事物圖畫的抽象進行記錄的一種方式,「四大文明古國」所使用的文字,最早也都源於此。

然而象形的文字衝破大天也只能表示既有事物,對於人類的語言來說實在是很難匹配,正是這樣一個過程,相似讀音的動詞、抽象名詞開始用舊有的字元進行表示,後來在兩河、埃及乾脆直接發展出「字母」這個神奇的東西,它們和最早的表意文字基本脫節,成為了一個單純描述語音的工具,除了那遠在東方衍生出獨特方塊字體系的東亞,全世界的文字基本都成了埃及聖書體演變出來的字母文字。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圖 從腓尼基字母到希臘字母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圖 從希臘字母到拉丁字母

正如上圖裡面說說的,希臘的字母正是腓尼基字母(源自埃及聖書體)演變過來的字母,最後又成為了著名的拉丁字母進而成為了我們日常所看見的字母體系,然而對於一般人的常識來講,總感覺希臘和埃及並沒有那麼大的關係,這樣的一種傳播和演變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我們終於可以開始進入到我們的正題——從農耕到偉大航路。

商業,一直是一個我們之前並未過多提及的一點,可以說在新的時代到來之前,商業大多數時候都是高度發達的農耕文明的附屬品而存在,然而進入到唐、阿拉伯帝國之後的時代,高度發達的帝國使得商業越發的不可或缺,然而在講「商業」這個名詞之前,我們總該想想,「商業」到底是從何而來。

設想一下你自己的生活,你所擁有的任何一個物品是否是從原料採集到加工都是你「親手」加工而成的,我想對於絕大多數的城市居民,這玩意是基本不存在的。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我們通過勞動所賺來的「錢」來換取的,你的一個不起眼的物品的身上,也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那麼問題來了,「錢」到底是個啥東西。

說到錢你可能會想到,哦,錢應該是一個擁有「價值」的存在,人們通過各種方式來搜集「錢」這個東西。但是如果這麼說那明顯和沒解釋一樣,如果單純的追根溯源的話,錢的本質應該是一個被稱作「一般等價物」的東西,可能不少學生對這個詞都比較熟悉,但是如果去講商業,那我們在這裡就還是繞不過這個辭彙。

既然說到「一般等價物」,那首先就要解釋的詞就是「等價物」。我們也知道,就算農耕文明未出現的時候,再小的族群也很可能出現某人的打獵的雞比較肥、某人採集的果子比較多、某人手藝好燒出來的陶罐子更大更堅硬的情況,那麼最為原始的「等價物」交換就出現了。人們在討論中制定了諸如一筐果子等於一隻野雞,一個罐子可以換三隻野兔子等狀況。物物交換是人類「社會性」的重要體現,也是協同生存的一大革命。

那麼在這個時代中,雖說早期的先民很多都是多面手,不少生產資料都可以一氣呵成,但是很可能因為不同的村莊和部族因為地理條件、傳承技巧等不同因素,產生生產的不均衡。那麼物物交換的規模就會變得越來越大,甚至也會導致混不下去的族群除了人口一無所有,最終集體成為富有村莊的奴隸。所以可以說這種原始的「經濟」,同早期的政治生態形成,本身就是一體的。

那麼等到人類在基本的「餓不死」、「凍不死」這個問題解決後,就必然會產生更多除此以外的物質需求,我們總說飽暖思淫慾,其實這個淫慾也不是我們望文生義的意思,而是「過度的慾望」,說個題外話,「萬惡淫為首」里的「淫」同樣是過度的意思。那麼在貧富差距出現,甚至到了農耕文明的城邦、國家時代後,社會分工也必然變得越來越細化。至此活躍在城邦和城邦之間的物物交換暫且不說,就說奴隸主們的需求,那早就不是幾隻野雞野兔子了,而是更能彰顯自己地位的寶物——寶石。

從東到西的各個族群中,對寶石的喜愛幾乎都是存在的,甚至為此我還專門問了不少朋友,問他們為什麼喜歡各式各樣的寶石,不少人告訴我,這個好像就是天生的。或許我們人類的基因里早就寫下了對這些晶瑩、通透的石頭的喜愛,一如人類對於完美食材、工具的依賴。亦或是幾千年來對於這些稀有物品的追求,使得這種喜好牢牢的刻在了我們的基因里。東方的玉器,本質上仍然是寶石,玉器幾乎成為描述我們這個民族所有美好品質的代名詞,出現在千年的詩詞歌賦中。

然而且不說開採、加工,優質寶石的發現本就有著極大的不確定性,這種物品的「生產周期」就必然遠高於其他農產品、手工藝品,所以這些看起來毫無用途的玩意,在人類社會發展到上述階段時,就成為了「價值」遠高於其他生活必須物品的存在,而對寶石最熱衷的,也就必然是奴隸主階級了,富有的奴隸主通過剩餘的大量生產資料,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寶石的開採、製作中。

可是這些大河文明卻有一個天然的弊端,那就是——沒有山,廣袤的大平原上,石材的分布遠遠少於地質結構複雜的山地。然而在新月沃土中,卻發現了不少產自火山小島的黑曜石殘片,這種相對稀有的寶石,很可能是被某些特定的人群開採,以換取新月沃土的「產品」,併產生了一定的流通,我們一般認為,這一類東西就很可能是「一般等價物」的源頭,也就是說比起換了個村都可能重新制定規則的物物交換,這一類本並不屬於某個族群獨有的東西,很快成為了整個族群擁有共同認同的等價物。

沒錯,「錢」這個東西的真正意義,其實是在於某一個族群「共同認為」它可以和各種物品進行定量交換,這種認同可能來自於它在勞動生產中的作用,也可能來自於它的裝飾作用,甚至單純的來自於它的相對稀少。就算某種物品幾乎無任何使用價值,但是一旦有了「一般等價物」的認同,那它就是「錢」,這一點放在如今的紙幣以及火熱的比特幣上來說更是合適不過了,如果失去了共同認同,紙幣的價值就更是不如廁所的面巾紙,比特幣也就是一堆無聊的數據而已了。

不過在人類相當長的文明時間段內,「錢」還是無法依託於上面那兩位純粹概念性的存在,它一時間還很難和具體的使用價值徹底分離,這一系列就是我們之後要著重講的東西,而對於東方的黃河文明來講,比起大山,更為遙遠的是那傳說中的大海中的神奇物種——貝殼則很快的成為了具有高價值的一般等價物。貝類不僅僅相對稀少,更是早期工藝品、高級生活用品的重要材料,無論東方西方出土的大量文物也不無證明這一點,貝成為了非常滿足「貨幣」這一概念的物件,也成為了我們如今和經濟貿易有關的大量詞的偏旁。

然而就像前面說的一樣,這樣的一種東西到底是什麼人專門採集起來,並讓它成為一般等價物以進行交換的呢?

我們知道農耕文明縱有千般好,但是它卻有著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田地固定了人們的腳步,本來四處遷徙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這個物種,變得世世代代生活在一個地方,甚至為了一塊田奉獻自己的一生。如此的生活方式,就必然出現了天然的敵人,那就是在周邊遊盪的採集、漁獵、游牧民族,這些族群生產力不高人數也少,但是機動性極強,而且強壯有力,一時間搞得農耕民族苦不堪言。

在那片富饒的新月沃土上,蘇美爾人每年豐收的時候,都會面臨一場來自游牧民族的搶掠,以前的他們可以通過綁在木棍上的石頭、繩子栓個石頭的武器去打破這群侵略者的腦袋,可是突然有一天,就在一個個小兵頭破血流的時候,他們發現領頭的老大們頭上戴上了一個黃燦燦的帽子,蘇美爾人的石矛竟然直接從他們的頭上「滑」了過去,更大的恐懼籠罩倒了這群農民的頭上,這到底是一種啥黑科技?

金屬的發現和冶煉,不得不說是改變人類命運的又一個存在。我們肯定沒法知道第一個發現金屬的人到底是誰,但是人類早期確實在西亞荒涼的山上發現了一種泛著紅色光亮的材料,這東西比很多石頭還堅硬不說,關鍵是根本無法敲碎,甚至可以壓扁拉伸,如果用我們現代的語言就是——「延展性極強」。銅可以說是人類發現最早的一種金屬,甚至都沒有「之一」,如果學過高中化學的話應該知道,金屬元素本是一種相對活躍的存在,而且非常容易發生「氧化反應」,其實我們所知道的絕大多數「石頭」其實都是金屬元素的各種氧化物(廣義的)。其實你把一塊鐵放久後所生的鐵鏽,本就是赤鐵礦的主要成分三氧化二鐵,那麼這種「生鏽」的過程我們就可以稱之為「氧化反應」,而把鐵礦冶煉成鐵的過程稱為「還原反應」。

不過在自然界的金屬元素中,雖然鋁、鈣、鈉等元素含量極高,石灰石、大理石只要成分其實都是鈣的氧化物,然而這幾種金屬實在是太活躍了,在自然界只能以氧化物形式存在。而自然界也不是沒有非常穩定的金屬,比如鉑(白金)和金,我們總聽說淘金淘金,金礦幾乎都是以金屬形式直接存在的,然而這兩位爺實在是過於稀少。這麼來看,相對穩定且存量較多的銅,比起儲量更大但更活躍的鐵,反而成了人類使用的金屬之祖。

人類早期的銅製品大多都是直接加工的銅單質金屬,而這種金屬在埃及的西奈半島、土耳其的小亞細亞半島都有大量存在,這兩個地方多岩石與山,距離農耕大本營兩河、尼羅河都有一定的距離。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圖 西奈半島和小亞細亞,話說回來這兩個地方直到現在也是常被提起的麻煩區域

大約進入到8000年前之後,一個重要的變動出現了,那就是曾經一直作為裝飾品孔雀石、綠松石等藍綠色礦石開始被人們灼燒還原,我們並不知道第一批先民的動機是啥,或許是因為要燒灼有寶石裝飾的陶器,亦或是一次偶然的生火或者失火,再或者是從生鏽了的銅器上獲得了啟發,總之人們突然發現,我們使用了這麼久的綠寶石,竟然可以燒出來銅。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圖 孔雀石、綠松石

其實我們現在知道,銅的結晶鹽往往會出現藍綠色,然而當時人們在不知道這一點的情況下,通過高溫封閉的環境下對這些礦石的灼燒,在木炭燒出來的一氧化碳等氣體的還原下,人們終於掌握了金屬冶煉。早期的銅金屬主要以對陶器、皮具包層的方式存在,這才有了我們前面的那個小故事。

受到頭戴銅盔的入侵者影響,蘇美爾人也終於知道這種東西的巨大作用,他們這時才發現原來有這麼一波人專門把西奈半島、小亞細亞的銅礦石、銅製品向游牧族群換取皮毛牲畜,那蘇美人自然就用大量的農作物、織物來換取更多的銅,至此越來越多的人專門的投入到了這種每日長途跋涉進行物品交換的生活,專職的——商人就這麼出現了,其實東方的貝殼,也必然存在這樣一類人,將這種遠在海邊的「珍貴」物品轉移到內陸,在獲得必需品的情況下促進了商品的流通,我們說自古東夷善經商,而那個出自東夷的偉大朝代,也正是大名鼎鼎的「商朝」。

比起使用價值較小,且覆蓋面、規範化都較弱的黑曜石以及貝殼,銅金屬卻有著極高的實際作用,並且在當時有限的生產力下,這些東西雖可以持續產出但又不至於泛濫起來,無論怎麼看它都更有成為一般等價物的潛力。隨著冶銅技術的逐漸進步,有關銅的貿易的逐漸擴大,我們至今發現了兩條重要的古代銅貿易路線——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圖 原產小亞細亞,順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進行運輸的銅貿易、原產迪爾穆恩(Dilmun,現巴林)經波斯灣的銅貿易

其實我們要說的是,正是因為上面這條貿易線,最終讓兩河上游,把持金屬、糧食溝通要道的閃米特族群——亞述崛起,雄霸一時的亞述帝國多次的出現在古典文學中,而它的希臘名字「Assyria」,脫落掉那個「A」之後,就是著名的——敘利亞(syria)。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圖 如今敘利亞的位置以及古亞述的征服,其實亞述帝國的起源地本是伊拉克北部的摩蘇爾一帶,也是兩河上游的銅礦要道,不過後來亞述征服了新月沃土大量地盤,希臘人也就不明覺厲的把地中海東岸的大片區域叫做「敘利亞」了。

隨著文章的進展,大家應該也會發現,我這裡提到的地名,幾乎都是如今重要的交通要道。在這些地區,大量的古銅錠被發現,銅商用銅錠來換取兩河流域優質的大麥和海棗,迪爾穆恩幾乎是個上古時期的奇蹟,因為就是那樣的一個除了銅礦幾乎啥也沒有的地方,竟然可以完全憑藉貿易交換所得的千里之外的糧食,養活出一個巨大的城邦。

而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在用銅生產大量高科技用品之餘,也開始用於購買象牙、寶石或其他經濟作物,烏爾、烏魯克等城邦空前繁榮。此時的銅已經算是事實上的用於交換大宗產品的貨幣了,而蘇美爾人此時卻在打一個更為神奇的金屬——錫的算盤。

錫比起銅,含量可就少的可憐了,在當時的貿易體系里,一塊銅錠只能換來十分之一大小的錫,這玩意不僅兩河流域沒有,就是小亞細亞、西奈、波斯灣通通的沒有,只有在西歐、中亞等當時認為極遠的區域才存在,我們不知道這是經過了幾手才讓蘇美爾人獲得了錫礦,但是最起碼可以知道錫的貿易距離已經相當可觀了,如今的考古中曾在地中海東岸打撈出一個3300年前的沉船,上面發現了不少的銅錠以及少量錫錠,其中還有部分象牙。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圖 世界錫礦的分布,其實東亞南部和東南亞才是錫礦的大本營。

不過蘇美爾人迫切的需求錫的原因,並不是因為這個金屬的價值就比銅要好,而是因為把銅在冶煉的時候,加上一定量的錫、鉛,就會出現那個可以命名時代的金屬合金——青銅。

青銅有著極好的物理特性,它堅硬且延展性高,並且不容易產生鑄造時出現的氣泡,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合金的熔點更低,更易於進行加工。我們目前考古發現的青銅,在世界範圍內也確實是西亞、北非最早並且擴散,而在中國境內來說,也是新疆、甘肅地區要較早於東部省份。

東亞確實是一個極其神奇的地方,那就是在這片土地上,在幾乎沒怎麼經歷銅石並用時期、紅銅時期後,直接出現了極其發達的青銅文明,如今在世界上也存在「中國青銅技術外來說」以及「本土說」這兩種,不過支持後一種的學者還是以中國本土學者居多,在世界上認可度也偏低。

不過無論中國青銅技術是本土還是外來,青銅技術基本上是隨著商代的出現而大規模發展的,商代作為東亞土地上的強權,擁有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有著「商」這個立族之本的特性,因為貝幣的產量、信用都無法跟得上日漸發達的貿易後,商朝後期開始直接用青銅模仿齒貝製造出貨幣,銅也終於成為了東方的貨幣。銅貝幣又被稱為「鬼臉錢」,一直到戰國時期的楚國等國還在使用,還是隨著後來秦始皇統一才廢除。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圖 從貝幣到銅貝。

不過就在銅已經逐漸成為東亞的通貨時,銅卻早已在西亞進入尋常百姓家,這種產量過剩的金屬價值跌損的厲害,貨幣購買力的降低也就是所謂「通貨膨脹」,誰都希望做個生意別單獨給貨幣留出來一個船。就這樣,更為稀少的銀成為了西方的通貨,如果不看新大陸的話,歐洲可以說是銀礦最豐富的地方了,直到如今,還不如中國一個省大的波蘭的銀儲存量還要高於中國,因為中國銀礦較少加上銀礦質量也大不如西方,所以相當長一段時間中國並沒有讓銀成為主流貨幣。

金屬貨幣的產生,代表著人類各個文明的貿易活動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農業文明在自給自足的前提下,也可以通過貿易獲得腳下土地所不具有的必要物品以及奢侈品。而有那麼一部分人,竟可以在不從事生產的情況下,靠著單純的倒買倒賣獲得所需要的一切,我們在波斯灣出土的一個泥板上,甚至發現了從事銅生意的商人,出現了某富戶借給兩位商人銀子,讓他們去換取銅,商人應承擔商路風險,並在交易成功後,按照一定規矩來和「投資人」分配銅的所得。

這個看起來確實有點像原始的「金融」,無論怎麼說,隨著「錢」的誕生,資本基本也就誕生了,雖然在那個時代還不怎麼成氣候。不過如果我們把視角轉向西邊的地中海,你會發現一個全新的文明形式正在襲來。

老子的《道德經》有一句話,叫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也就是說天道的核心,是損失有餘的,補給不足的以達到一種平衡。早期的貿易活動,本也是這樣一種狀態。然而老子之後說過一句,「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也就是說,人往往會做出和天道正好相反的,損失不足的卻讓有餘的更有餘,商業活動中也終究不會避免越來越富的商人亦或是族群,他們吸盡天下之財,壓倒那輝煌的農耕文明,成為一股閃耀的勢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歷史匯 的精彩文章:

世界各地語言有哪些匪夷所思的同源詞?
三國時吳蜀兩國有沒有對北方翻盤的機會?

TAG:古今歷史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