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這四個條件,決定了王菲的價值

這四個條件,決定了王菲的價值

原標題:這四個條件,決定了王菲的價值


昨天新仔發了一篇王菲的文章被人說low,新仔有點委屈,因為他的任務就是跟大家插科打諢,說白了就是負責low。如果想看不low的文章,請留意新研室的行業觀察,深度剖析行業現象。為了讓新仔不那麼委屈,新研室連夜趕製了一篇自認為不太low的文章,給新仔壓壓驚。請大家笑納~



新研室


新音樂產業觀察研究室,深入研究音樂產業

2018年2月15日,除夕夜,王菲和那英在2018年央視春晚上聯手獻上了一曲《歲月》。這是兩人繼1998年合唱《相約98》後,時隔20年再次聯手,不出所料成為輿論的焦點。


事後各項數據先充分說明了兩位天后的影響力。在「2018春晚」的官方秒拍賬號上,《歲月》以1670萬成為播放量最高的視頻。在微信和百度指數等平台的數據表現上,王菲和那英也分列前兩位。而王菲在微信平台更是唯一破千萬指數的春晚藝人。



微信指數



百度指數


在新研室(微信號:新音樂產業觀察,takoff)看來,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王菲在完成2012年的巡演之後,過去五年里,基本上處於「半退休」狀態,除了偶爾演唱電影主題曲之外,也就只是在2016年最後一天舉辦過一場名為「幻樂一場」的演唱會,她的微博也在2013年3月15日後停更,主動退出輿論中心。


但王菲的影響力似乎並沒有因此削弱,除了上文提到的春晚數據,我們還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對比。



從百度指數看,周杰倫和王菲常態上比較接近,但周杰倫在專輯發行、巡演和綜藝節目曝光上保持相對穩定,也就是說,王菲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就保持了一些跟周杰倫相近的熱度。(強調一句,這個對比並不是要分高下,僅僅只是客觀展示)

也就是說,王菲的價值一直處於「高保鮮」,並沒有因為她的不夠活躍而損耗。事到如今,可能是時候來探討一下王菲價值是怎麼形成的了。當然,這個課題的研究難度相當高,畢竟王菲的事業發展橫跨了39年,明年就是王菲出道40周年,這一篇文章想要聊透這39年是不可能的,新研室(微信號:新音樂產業觀察,takoff)僅僅嘗試從四個方面來拋磚引玉。


女神養成的四大條件


沒有一個天王天后是一蹴而就的,王菲也不例外。王菲傳奇的形成,也有一個過程,並且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我們認為,有四個方面特別值得關註:


1.港樂換代


2.搖滾盛世


3.女力覺醒


4.時尚興起


以下分別從上述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1.港樂換代


1989年,王菲以藝名王靖雯正式從香港出道。而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正是香港流行音樂的一個換代期。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先後宣布不再領獎,陳慧嫻暫別歌壇去留學,香港樂壇出現「權力真空」。

這個時候,正是新人上位的大好時機,男有「四大天王」,女有「葉林王關」(葉倩文、林憶蓮、王靖雯、關淑怡),紛紛摩拳擦掌。王靖雯可以說是碰上好時候,儘管好事多磨(中間還鬧出手撕合同的傳聞),但終究還是在1992年憑藉《容易受傷的女人》成功上位。



1992TVB十大勁歌金曲後台:左三是葉倩文,左四是王菲,右一是林憶蓮


除了天王天后的「換代」,創作思路的換代可能是比較容易被忽視的。眾所周知,1980年代的香港流行音樂有大量熱門金曲都是翻唱自日本歌曲,包括 《容易受傷的女人》(翻唱自中島美雪)。


從1990年代初開始(尤其是1994年起),港樂的創作思路有比較大的變化,本土原創新銳開始擔起大梁,包括跟王菲合作比較多的Alex San、C.Y.Kong和AdrianChan等。創作和編曲上也比較歐化。


這個「換代」表現在王靖雯身上就是1993年的《十萬個為什麼?》這張專輯是王菲和C.Y.Kong全面合作的開始,同時一改從前比較明顯的美式節奏音樂的風格,編曲上開始出現歐式吉他流行曲的傾向,並由此奠定了王菲日後粵語專輯的編曲基調。但這個「換代」是全方位的,不只是王菲。從雷頌德幫黎明和陳慧琳做的專輯(1998年之前),到「人山人海」諸君的作品,都帶有很明顯的歐陸風——吉他音樂+迷幻電音。(關於這一點,建議讀讀這篇:如何評價黎明?)


2.搖滾盛世


上文提到,從《十萬個為什麼?》開始,王菲專輯的曲風有轉變,這種轉變可能也是因為愛情。有跡象顯示,王菲和竇唯的戀情1992年之前就開始了,這段戀情對王菲的轉型和長年累月的話題性,具有決定性作用。


我們不聊八卦,只聊行業發展。如果竇唯只是一位小眾藝人,這段戀情可能就沒那麼大作用了,但是,正因為1990年代初,中國搖滾樂迎來一次空前絕後的「春天」,不但成就了竇唯的傳奇,也成就了王菲的傳奇。


1991年,張培仁在北京創辦魔岩文化,簽下唐朝樂隊,開始運作中國搖滾。從1991年的合輯《中國火1》到1994年12月17日,「魔岩三傑」 (竇唯、張楚和何勇)和唐朝樂隊在香港紅磡登台,魔岩文化製造了中國搖滾樂歷史上空前絕後的「盛世」。


「魔岩三傑」和唐朝樂隊登上香港雜誌《號外》封面


「盛世」的說法可能是被後世誇大。據王小峰迴憶,「當時魔岩三傑的唱片總共才賣出去60萬張,它的虧空有多大,而且這些唱片在長江以南根本走不動。」 (摘自《王小峰:滾石30就是拼盤演唱會 沒有任何意義》)但無論如何,魔岩時代的中國搖滾,無論作品質量還是話題性,都非後世可比。


魔岩當年是怎麼做中國搖滾的?用錢砸,把搖滾樂隊當明星來做。竇唯無疑其中是最大的明星。無論是黑豹時期,還是個人發展,竇唯貢獻了大量經典作品的同時,也成為中國搖滾樂最熱門的話題人物之一。這因為如此,竇唯加王菲,話題熱度才能達到疊加的效果。


3.女力覺醒


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歐美樂壇出現一次少見的「女力覺醒」。湧現出了諸如Sinéad O"Connor、Tori Amos、PJ Harvey等風格鮮明的女歌手,以及Cocteau Twins和The Cranberries等女聲主唱突出的樂隊。這些歌手/樂隊,都為王菲轉型提供了「模板」。(微信號:新音樂產業觀察,takoff)



左起:Tori Amos、Sinéad O"Connor、PJ Harvey


所謂「模板」,並不是說王菲照抄某個藝人。實際上,「女力覺醒」對香港藝人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不僅僅王菲如此,當時很多樂隊、歌手都是如此。


我們把目光放寬一點,除了上面提到的歌手/樂隊,1980年代-1990年代初,能夠代表「女力覺醒」的還有Madonna、Whitney Houston、Janet Jackson和MariahCarey等。這些歌手,對香港樂壇也都有影響。像Madonna之於梅艷芳,Janet Jackson之於林憶蓮,以及Whitney Houston之於早期的王靖雯。

除此之外,有必要提一下4AD這個廠牌,這個廠牌所代表的Post-Punk(後朋克), Gothic-Rock(哥特搖滾)、Dream-Pop(夢幻流行)對內地搖滾樂隊影響很深。Cocteau Twins就是4AD旗下樂隊,4AD另一個傳奇樂隊Bauhaus被認為影響了竇唯的經典專輯《黑夢》,而王菲長期合作夥伴張亞東曾經稱自己受4AD「影響巨大」。(據《音樂周刊》)



竇唯的專輯《黑夢》被認為受到Bauhaus影響


除了明顯的個人喜好,「女力覺醒」對於王菲的影響是系統性的。從樂壇大勢到「枕邊風」,但為什麼王菲的借鑒表現得特別明顯,進而成為熱門話題?新研室認為一個重要原因是相比R&B為代表的節奏音樂,輿論對於搖滾樂、另類音樂更加「敏感」,掌握話語權的媒體或樂評人更樂於拔高搖滾樂/另類音樂的價值。


還有,時尚的影響不可小視。這就是接下來第四點要聊的。


4.時尚興起


上文提到,王菲的借鑒表現得特別明顯,除了音樂上,還有視覺上。在那個年代,相比其他女歌手,王菲的造型是最出位的,這一點除了讓她形象上能夠有很高的辨識度,更重要的是讓成為時尚媒體的寵兒。


整個1990年代,是時尚媒體在華人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崛起)的時期。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國人對於時尚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時尚媒體急需代言人來幫它們宣揚新的消費理念,王菲無疑是最好的代表之一。(微信號:新音樂產業觀察,takoff)



雖然時尚雜誌在中國的繁榮期是2000年之後,但從從媒體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到,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王菲形象上的「酷」已經通過時尚媒體放大而獲得輿論的接納。


《扮酷的時代》(出自《時代風采》1998年10月刊)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至少在該文作者這裡,王菲和「酷」已經划上等號了。而「酷」是怎麼來的呢?因為被《EQ》雜誌評其為全球最酷的女士。這種「聯繫」在那個年代有一定代表性。在前互聯網時代,國人獲取的信息相對有限,王菲所帶來的衝擊力是非常強烈的。


不只是王菲,邁克爾·傑克遜、打口帶、摩登天空,帶來的文化衝擊都非常強烈。但是在林林總總的文中衝擊中,只有王菲是跟「時尚」所代表的新消費主義長期緊密結合,王菲也就隨著新消費主義滲透到當時的中高端消費群里了,而這個人群往往又具有較高的話語權,不斷放大自己的價值觀,於是形成了一個傳播鏈,「王菲」價值不斷被反覆放大。


四大條件是怎麼塑造王菲的?


關於王菲和她的作品,我們可以用幾個詞來感慨「高冷」、「時尚」 、「疏離」和「分裂」。


這幾個詞有一個共同點:對立統一。


王菲長期以來給人的印象始終是乖巧的分裂者。每一張專輯都必然是主流和另類的結合。明明生於商業,卻表現出一種反商業的姿態,藉此滿足聽眾自命不凡的心理——王菲的歌迷(包括本文作者),都有著一種審美的優越感,儘管仍然是某種程度上的從眾,卻又覺得自己特立獨行。



在輿論中心,竇唯和王菲永遠是「神鵰俠侶」

這種「錯覺」,跟王菲的時尚、個性的形象結合起來,會產生一種莫可名狀的快感,把人帶入到一種實實在在的感官刺激中,讓人上癮。


這一切都跟上述四大條件有密切關係:歐式的吉他音樂和迷幻電音帶有天然的高冷氣質,跟王菲的外形、性格和清亮嗓音相得益彰。王菲和搖滾圈糾纏不清的話題性,強化了王菲的反叛性格,更加滿足聽眾對於王菲的「反商業英雄」的想像,進一步提升了聽眾的優越感。加上從歐美個性女聲那裡借鑒的「個性」,王菲作為獨立女性代言人的地位日漸顯著,反過來又進一步鞏固了她的音樂性格,並賦予了她足夠多的「時尚icon」價值。最後,她藉助時尚雜誌的封面,把自己「時尚icon」的形象定格下來。(微信號:新音樂產業觀察,takoff)



王菲的聽眾群里有大量的同志朋友和女強人,他們之所以能夠從王菲那裡獲得「滿足」,就是因為王菲的反叛具有很強的帶入感,讓他們感同身受,王菲的時尚很直接很刺激,王菲的洒脫讓他們心馳神往,王菲的哀愁則很容易觸及他們內心的敏感之地。


於是,一個不可一世的「天后」,就這樣,從裡到外,從聲音到視覺,深深的烙印在受眾心中。


時代在變,但「條件」不變


1997年,王菲簽約EMI,跳出粵語市場,主攻內地。儘管市場格局有較大的變化,但上述四個條件所產生影響仍然是延續的,而且延續至今。


在作品上,1997年之後,王菲的風格基本定型。直到《王菲2001》為止,王菲都跟香港音樂人密切合作,但受4AD影響的張亞東在製作上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不變的是王菲每張專輯都會尋求市場和另類之間的平衡,有朗朗上口的流行歌,也有編曲相對較特別的作品,後者的編曲,吉他音樂和迷幻電音始終是主角。


在話題上,王菲和竇唯結婚生子同台離婚,這一系列事件沉澱下來的話題越來越被媒體和大眾津津樂道。而且誰都沒想到,竇唯後來竟然會做出一些偏激的舉動,這無形中又增加了兩人的話題性。近年來,竇靖童加入到話題中,成為兩者之間的橋樑,這更增加了大眾的興趣。(微信號:新音樂產業觀察,takoff)


在時尚方面,2000年,中國時尚媒體發展進入高潮期,每年都有大量新雜誌創刊,很多新創刊的時尚雜誌都點名要寫王菲,王菲的「時尚先鋒」地位愈發穩固。近年來儘管音樂事業處於半退休狀態,但王菲始終是時尚媒體的香餑餑。


毫無誇張的說,王菲後期的影響力主要是靠話題和時尚延續。2003年發行完《將愛》之後,王菲就沒再發行專輯,但王菲和竇唯的話題卻經久不衰,王菲的時尚影響力也一如既往。雖然時代不斷改變,但決定王菲價值的條件並沒有發生變化,所以王菲的價值能夠持久保鮮。當然,這也是建立在王菲在作品上守成綽綽有餘的基礎上的——無論作品氣質還是傳唱度,21世紀以來,還沒有誰能超越王菲。


本文為新音樂產業觀察原創並獨家發布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音樂產業觀察 的精彩文章:

在TA身上,我們看到了音樂行業的未來
轉眼已經大個仔

TAG:新音樂產業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