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些不丹人為何千里迢迢到大昭寺朝聖

這些不丹人為何千里迢迢到大昭寺朝聖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世上有兩種東西亘古不變,一個是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個是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信仰改變命運,信仰塑造品格,信仰鑄就忠誠。一個有信仰的民族,才能在歷史的變遷里始終保持自己的民族本色,巍然屹立於世界,正是因為有了信仰,生命的存在才有了真正的意義。眾所周知,在西藏你就能充分感受到信仰的力量,而最佳的地點當屬藏族同胞心中的至尊聖殿——大昭寺。當金色的晨曦剛剛為拉薩鍍上一層聖潔的輝芒,我們走出酒店,開始向400米開外的大昭寺進發。

八廓街上萬頭攢動,如同接到無聲的指令,數不清的信徒不約而同的從四面八方湧進這條不足2000米長的街道。

八廓街是六角環形街道,空中俯瞰彷彿一座巨大的時鐘,輝煌的大昭寺就是鍾軸。它是單一圍繞大昭寺的轉經道,被藏族同胞稱之為「聖路」。

八廓街口,無數的藏族工匠在製作各種佛教禮器,八廓街集宗教、文化、旅遊、商業為一體,是全國乃至世界最具特色和魅力的歷史文化街區之一,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西藏從古至今發展的歷史縮影。

早晨黃昏,信徒圍繞大昭寺按順時針方向轉經已成為拉薩重要的民俗文化景觀。

晨霧尚未散盡,在一片霧靄朦朦中,大昭寺前廣場的香煙滿場繚繞,前來煨桑的信徒絡繹不絕。

大昭寺,藏語全稱「拉丹祖拉康」,意為聖地的經堂、佛殿。又因寺內主殿供奉的主尊佛像為稀世文物珍品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而稱「覺康」,意為釋迦牟尼的殿堂,它是藏傳佛教徒心中最神聖的廟宇。

因為大昭寺的存在,環繞在它四周的八廓街才成為了千年拉薩的心臟,而藏民們「先有大昭寺,後有拉薩城」的說法,更讓這座藏傳佛教寺廟成為了「藏地的靈魂」。

眾多信徒無論酷暑嚴寒,不惜忍飢挨餓,三步一個長頭磕到大昭寺,匍匐在這尊釋迦牟尼等身像下,就是為了表達他們對信仰的極度虔誠,有些朝聖者拋屍荒野也在所不惜。他們終其一生只有一個願望,就是能親自來到這座佛象前,祈求佛祖的庇佑!

正因為這是人人嚮往的聖地,正因為這是藏地的靈魂,所以才有了「去拉薩而沒有到大昭寺就等於沒去過拉薩」的感慨!

大昭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而在大昭寺門口,你會目睹這世界上最神聖的禮佛儀式——磕長頭!

在大昭寺廣場,我們遇到一隊來自鄰國不丹的朝聖者,因為信仰,他們在日復一日月復一月的叩首後,風塵僕僕地將數千公里的路程拋在了身後。

在接受當地佛教協會相關人士敬獻哈達後,這些背負著沉重行囊的不丹客人們滿懷喜悅和興奮打量著這片神奇的土地。

因為信仰,他們將自己的身體匍匐在煙塵滾滾的土道上,將自己的雙膝跪倒在滿是碎石的石路上,將自己的額頭叩在滿是泥漿的泥道上。

因為信仰,他們吃著自帶的糌粑喝著自製的奶茶,翻越了世界屋脊的一座座高峰,跨過了青藏高原的一條條河流,喜極而泣來到心中的聖地——大昭寺!

這極其撼動人心的場面感染了身旁的外國友人,他們紛紛用手機和相機記下這感人的一幕。不少本地藏族同胞還紛紛獻上哈達或塞上幾張百元大鈔......

朝聖之旅,圓夢之行!不丹客人們眼裡閃爍著激動的淚光在大昭寺前合影留念,風餐露宿、倦容滿面、衣衫襤褸、風塵僕僕,遮掩不住那顆顆跳動著的純潔、赤誠的心!

慈祥的藏族老奶奶摸出一大疊人民幣布施給這些遠道而來的不丹客人,用共同的信仰詮釋著美好和善良。

磕長頭——這是藏傳佛教信仰者最至誠的禮佛方式之一。叩長頭不僅要有虔誠的心,還需要堅強的毅力,更需要充沛的體能!

信徒們首先站著雙手合十,用指尖分別碰頭頂、鼻子和下巴,然後跪下,手扶襯墊在地上劃一個弧線向前撲倒,繼而起身,這才算一個完整標準的磕長頭了。

磕頭朝聖的人在其五體投地的時候,是為「身」敬。

心懷敬畏,眼含堅定,口中不斷念咒,是為「語」敬。

心中不斷想念著佛,是為「意」敬。只有這三位一體高度統一,才算至真至誠。

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虔誠的信眾們用自己的身體不停地丈量著這片距離太陽最近的大地,用自己真誠的心靈和無悔的行動去追求著自己的理想!

這是當年的清政府駐藏大臣衙門,清朝向西藏派遣駐藏大臣,始於雍正年間,183年間,共有83任駐藏大臣在此辦公。

穿行於佛堂與人群之間,感受著神靈與宗教的瀰漫,彷彿有一種生命被消融、靈魂受浸染、意識被迷亂的奇妙感覺。

街頭休息的普通朝聖民眾,與內地人的焦慮和茫然不同,在她們臉上洋溢著安然和幸福!

矗立在八廓街東南角的這幢黃色的小樓就是著名的瑪吉阿米酒吧,相傳當年倉央嘉措與瑪吉阿米在此相會,於是寫下了著名的《在那東山頂上》:「在那東山頂上,升起皎潔的月亮,未嫁嬌娘的面容,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未嫁嬌娘」在藏語中便是「瑪吉阿米」。

可惜瑪吉阿米酒吧要到中午才營業,對藏地人文情有獨鐘的木老師只好戀戀不捨地在光線極差的情況下,拍了幾張酒吧內飾抱憾而去!

帥氣的消防隊員,為了保護這座信仰聖殿,他們每天都提著沉重的消防器材巡行在八廓街。向這些可愛可敬的娃娃兵們致敬!

在八角街轉經路的終端,是西藏佛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松曲熱遺址。這些古牆建築在滄桑歷史中,見證了西藏地方政權的興衰更替、佛教的式微與鼎盛、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貿易的興衰與繁榮、社會制度的變遷與跨越。

大昭寺是藏王松贊干布為迎娶尼泊爾公主所建造,拉薩之所以有「聖地」之譽,與廟裡供奉文成公主入藏所帶的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佛像有關。寺廟最初稱「惹薩」,後來惹薩又成為這座城市的名稱,並演化成當下的「拉薩」。

身上沾滿塵土,額頭也因磕長頭叩破的藏族大嬸,也不知圍著大昭寺轉了多少圈了,但她的眼裡始終充滿著堅毅!在藏傳佛教里,磕長頭要磕滿十萬個才算功德圓滿。

環大昭寺內中心的釋迦牟尼佛殿一圈稱為「囊廓」,環大昭寺外牆一圈稱為「八廓」,大昭寺外輻射出的街道就叫「八廓街」。叩長頭轉一圈大概要一個鐘頭。

以大昭寺為中心,將布達拉宮、藥王山、小昭寺包括進來的一大圈稱為「林廓」。這從內到外的三個環型,便是藏民們引為畢生心愿的三條最崇高的行轉經儀式路線。

這裡是大昭寺,人人嚮往的佛教聖地,舉世無雙的藏地靈魂。你所看到的每個信徒,滿眼都是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信仰!

雕樑畫棟,金瓦銅梁,美輪美奐,盡顯滄桑!屋檐下鎮守寺院的十萬獅子吼,惟妙惟肖,工藝高超!

道路光潔,桑煙裊裊,眾生芸芸,佛光潔祥!站在街頭,你會感受到一股無比神秘的力量——信仰!

我相信,那燃燒的酥油燈將不會熄滅,那轉動的經輪永不會停止,那虔誠的信眾絕不會消失,因為當大昭寺內傳出的誦經聲將我從渾噩中喚醒,充斥於耳的是信徒們轉動經輪的碰撞聲以及捲動經幡的風聲,這一刻,我的心同樣無比虔誠!

靈魂行走在深深的古巷裡,腳步迴響,穿越千年,恍如隔世。行進在朝聖隊伍中,似乎看到心靈深潭一株睡蓮悠然綻放,如夢,如幻...這是心靈之旅,在這漫漫的人生迷途中,沒有燈塔,沒有軌道,信仰才是唯一的航標。

藍天中一絲絲飄散的白雲看起來極似燃爐中升起的青煙,為神聖的大昭寺增添了幾分應有的神秘。當太陽放出的耀眼金光正好穿越了大昭寺那神聖無比的金頂法輪,這一刻,任你來自何方,任你是否信佛,任你貧富貴賤,都會感到無比動容——因為,這就叫信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巍不至883 的精彩文章:

格薩爾王的閱兵點將台,變幻十二色的金色草原
多彩甘孜,遍地美景的康北高原

TAG:無巍不至8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