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想到,「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第一攻擊目標竟是李淵!

沒想到,「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第一攻擊目標竟是李淵!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秦王李世民集團和太子李建成集團的皇位之爭,已經白熱化。而且,整體態勢已逐漸開始對李世民不利。

既然是兄弟之爭,李淵又怎麼會成為李世民攻擊的第一目標呢?且聽楊兄娓娓道來!

當時的情況是,老爹李淵貌似中立,其實是站在太子李建成一邊的。他的態度一直很明確,李建成作為嫡長子,應該當下一任皇帝。而李淵對於立有大功的李世民,並不滿意。《資治通鑒》有這樣的記錄,在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十一月,李淵曾對左僕射裴寂說:「此兒久典兵在外,為書生所教,非復昔日子也。」李淵對李世民孜孜以求皇帝之位,相當的反感。

武德七年七月,在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兄弟三人都在場的情況下,李淵公開訓斥李世民說:「天子自有天命,非智力可求;汝求之一何急耶?」因此,李淵默許了李建成、李元吉逐步侵奪李世民軍權的行動。李淵的這個態度,在「玄武門之變」前是貫穿始終的,這也使得李世民陷入了被動和危險的境地。

究竟有多危險?

那時候,李世民集團的軍隊人數不佔優勢。當時的長安城內,共有三支武裝力量。第一支是李淵的「元從禁軍」,有三萬之多,主要負責京城與皇宮的守衛工作。第二支是李建成集團的東宮兵和李元吉的齊王府兵,約四千人。按照編製,李建成原本只有一千兵力,但是李建成感到力量不夠,私自招募了兩千人,分別屯在左、右長林門,號為長林兵。再加上李元吉的齊王府兵近一千人,總共四千兵力。第三支是李世民的秦王府兵。作為親王,他和齊王李元吉所擁有的兵力大致相當,也就一千人左右的兵力。

這樣一來,即使李淵的「元從禁軍」保持中立,李世民集團也是一千打四千,一個打四個。兩軍如果正面開打,李世民個人再猛,也不是李建成的對手。

在這樣的不利態勢下,武德九年六月初二,李世民收到了自己收買的東宮內奸、時任東宮太子率更丞王晊的密報:李建成集團真的打算在朝廷為李元吉大軍出征餞行之際,殺死李世民,同時坑殺秦府尉遲敬德、秦叔寶等武將。

事情明擺著,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李世民必須下決心了。當天,李世民就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他連夜召集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核心部下入府商議,制定了一個政變計劃,而計劃中的頭一個目標,就是李淵。

為什麼?不是應該先殺了李建成嗎?怎麼先跟李淵較勁兒呢?

其實,所謂政變,是指統治集團的少數人經過秘密策劃和準備,通過暴力或非暴力等非正常途徑,實現最高權力轉移的行為。可見,政變的核心目標,就在於權力轉移。

「玄武門之變」前,最高權力在誰手裡?李淵。「玄武門之變」後,最高權力在誰手裡?李世民。而把李淵作為政變的第一號目標人物,可不是因為李淵不喜歡李世民,而是因為他擁有最高權力。

可以說,李世民這個想法非常正確。因為唐朝史上,還有一次失敗的「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的重孫子——李重俊策劃的,正好可以作為反面例子。

景龍元年(公元707年)七月,李世民的重孫、李顯的太子李重俊,因憤恨不是自己生母的韋皇后和武三思等人的猜忌和傾軋,悍然發動了唐史上的第二次「玄武門之變」。

李重俊對唐中宗李顯沒意見,所以他壓根兒就沒有想過要控制李顯。政變開始後,他順利地調動「羽林千騎兵三百餘人」,把住在皇宮外面的武三思、武崇訓殺了,然後「自肅章門斬關而入」,到處搜捕武三思的情婦上官婉兒和韋皇后,但「上乃與韋後、安樂公主、上官婕妤登玄武門樓以避兵鋒」,雙方形成了對峙局面。然後唐中宗出面一句話就解決了問題。他對政變士兵喊話說:「汝輩皆朕宿衛之士,何為從多祚反?苟能斬反者,勿患不富貴!」然後政變士兵臨陣倒戈,太子出逃身死。

只有控制最高權力人,才是對政變這一特殊工作最起碼的尊重。試想,如果李世民不從政變一開始就控制住李淵,等到關鍵時刻,行動自由的李淵也出面嗷的一聲,喊上那麼一嗓子,李世民就只有下地獄了。

終於,政變開始了,六月初三,作為政變準備的一個必要步驟,李世民求見李淵。見面時,李世民向李淵誣告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後宮。這一誣告讓李淵感到愕然,決定明天「開會」查明此事,對李世民說「明當鞫問,汝宜早參」。這正是李世民求見的目的,他需要製造一個所有目標人物進入太極宮「開會」的機會。

六月初四,決定命運的一天來臨。這一天清晨,李世民開始解決政變第一號目標人物,可李世民畢竟是「孝順」的兒子,此事不便親自出面。於是,「世民使尉遲敬德入宿衛,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司馬光《資治通鑒》這一句話中,「使」之一字,用得極妙。正是在李世民的指使之下,尉遲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

按照唐制,尉遲敬德在並未擔任宮中宿衛將領的情況下,突然「擐甲持矛」出現在李淵面前,是個什麼性質?造反的性質!所以,李淵的反應是,「上大驚,問曰:『今日亂者誰邪?卿來此何為?』」尉遲敬德回答說:「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恐驚動陛下,遣臣宿衛。」尉遲敬德一介粗人,此時的回答如此藝術,估計是李世民事先教過的。事情的真相,不是「恐驚動陛下,遣臣宿衛」,而是恐怕你亂說亂動,不肯交權,遣我來軟禁你。

同時,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等人,伏兵於玄武門,等著第二號目標人物李建成、第三號目標人物李元吉的到來。其實,在殺身之禍到來之前,李建成、李元吉本是有機會逃脫的。因為李淵的寵妃張婕妤竊知了李世民的在搞小動作,偷偷派人告訴李建成。然而,他們並不知道李世民已經下定決心在今天要他們的腦袋。

所以,在當天早晨二人的商議中,李元吉主張託病不進皇宮。李元吉是對的。如果按照他的意見行事,這一天他們就不會人頭落地了。但是,李建成認為重兵在握,李世民翻不起大浪,可以進宮面聖。於是兩人最終決定前往太極宮。這一下,徹底壞了,兩人就此走上了不歸路。

李淵到底也是一位人物,既拿得起,也放得下。到了這個時候,他明白,該放下了。他在迅速判明當時的形勢以後,採取了承認政變、認賬配合的態度。「敬德請降手敕,令諸軍並受秦王處分,上從之」,不久,李淵下詔,「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後聞奏」,徹底退出政治舞台,當上了唐朝的第一位太上皇。

至此,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殺兄屠弟,逼父交權,成為大贏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兄說秘史 的精彩文章:

一個小故事告訴你,諸葛亮到底比司馬懿厲害多少倍!
原來李白是這個人的後代,難怪大家諱莫如深!

TAG:楊兄說秘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