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散文三卷書香歲月《人間獻唱和方外飈歌》《儒雅張永久》《馮瀾散文:含淚的文字》《教授譚家堯》

散文三卷書香歲月《人間獻唱和方外飈歌》《儒雅張永久》《馮瀾散文:含淚的文字》《教授譚家堯》

七十九人間獻唱和方外飈歌

五月的夜空對不同的成年人會有不同的記憶,把不同的記憶彙集在同一版面上,應當是群星燦爛,蔚然佔據一片天空,成為探視散文作者心靈的一個窗口。

事實也正如此。

三個月來,東湖新散文版「五月的夜空」同題散文創作競賽得到眾多散文愛好者的關注和支持,文壇總版谷未黃還將其二級置頂,動員更多網友參與。共有38人參與競賽,上貼散文39篇長詞1篇。

這些作品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以「五月榴花耀眼明」來形容,絕不為過。

將「五月的夜空」作為題目,意在劃定時空範圍,讓大家在同一範圍發揮創造力想像力。相同或不同的人生感悟,登上同一個舞台才好競技。「五月的夜空」就是這個舞台。既不定義為時序散文,也不考慮命題的哲理內容。從哲理上講,所有的月份和所有的夜空對所有的人(不論個人或部分、全部),終極意義沒有差別。因而每一個月的夜空都可以作為競賽題目,但東湖新散文是在五月開展活動,得用五月。而且,深透的哲理思考在散文同樣需要一個具體範圍才便於表達,設定這個時空界限無礙於哲理思考。

題目可以包羅古今中外但凡個人能想到的內容。但作者面對這個題目,必須再選擇再限定才能確定寫什麼、怎樣寫。倘若直接對「五月的夜空」進行定義闡釋,必然會因大而無當而顯得淺顯。的確有作者試圖籠統描述五月的詩意哲理與共同情懷,效果差強人意。原因在沒按散文的創作規律審題選材,落於排列式定義和闡釋性構思。

這樣的中性題目好寫。關鍵是在限定的範圍內選擇自己生活中最難忘的那些片段,按自己的內在情感邏輯串聯起來。作為成年作者,經歷過很多五月的夜空,總有某一次或幾次給自己留下印象。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達練即文章」,找到與五月的夜空相聯繫的真情、真趣、真悟、真意,再構思表達,就沒什麼難處了。有人覺得難寫,是對散文題材的關注過多集中在某些公共話語或常見題材了,創作面沒拉開,想不起怎麼到自己的生活中找素材。

說好寫,是指這個題目創作的自由度很大。長於描寫真實生活的,可以描述經歷的真人真事,紀實散文一樣傳達真情真意真知真趣。長於縱橫意緒的,可以寫五月夜空下的憂煩悲摧、心意纏繞、虛空神往,意緒散文透點領悟往往是征服讀者的利器。長於言論、隨筆和雜文的,可以就自己的經歷或歷史記載、世間傳聞恣意瀟洒,知性思辨和學識隨筆是散文最具震撼力的品類,而犀利雜文則可以從歷史上現實中的某個事例說起,鞭笞五月夜幕下的骯髒。長於行走與遊歷的,可以寫一次奇特的旅行,無論途中或目的地都可以寫出真情真意真趣真知,加上幾個癲狂道人和痴情男女的插渾打科,則更是難得的妙品了。總之,你可以在人間獻唱,用自己的人生經歷感動別人;也可以到方外飈歌,用自己的人生意態和審美嚮往感染別人;還可以虛實結合,一會兒在人間獻唱,一會兒到方外飈歌。總之是有激情就好,有真實面對人生的心態與感悟就好,寫出自己最真實的生活與最真實的情感就好。

競賽上貼的40篇作品,除少數採取定義性闡釋、抒情外,絕大多數作品採取了上面說到的三種路數:或是在人間獻唱——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選取精彩情節,表達生活感悟、人間真情、少年回想、青春情絲;或是到方外飈歌——根據自己的審美情趣,虛構一些情節,充分發揮想像,表達心中情愛、人生理念和審美嚮往;或是以真實的生活為基調,在敘述生活情景與感悟的同時,穿插詩詞、想像,到方外飈歌以極盡人生意態,然後又回到現實中來。還有的作品,以本次同題創作為素材,抒感慨發,議論作品,何嘗不是把網路生活當作散文的出發陣地,在現場,悟現場,寫現場。各類創作,都有靚麗的代表作出現。雖然不能說就是經典,卻已具備不少經典元素。

一些作者把表演舞台設置在生活的現場,根據親身經歷表達五月夜空下生活的艱辛與歡樂,以十足的人生味獻歌五月。

徐斌作品從當年湖大畢業放棄留校任教、回縣城與愛人團聚到女兒大學畢業武漢定居、自己處於半退休狀態常到武漢與女兒團聚,終於喊出「大武漢我又回來了」。時隔三十餘年的人生況味濃縮在千餘字的散文里,這樣的深情獨唱何其渾厚沉著。

西塞桃花的作品也只短短千餘字,到上海送孩子到浦東軟體園工作,聯想起20多年前送小舅子來上海送小舅子上大學、2009年送兒子上大學,每次感觸不同,上海在不斷變化,親人在不斷成長,而自己也在慢慢變老。其中的人生感慨不說你也知道的。而且一篇短文如此精緻地濃縮人生和上海,當屬志史之作了。

邀月聽海寫接送兒子參加高考,與家人分享兒子的從容和自信,心又回到1980年自己參加的高考和妻子對兒子參加高考的期待。其樂融融,真實記載了中國三口之家對高考的慎重與期待。

山林聽濤寫如花似玉的表嫂文蓉當年為兄換親嫁給作者的「獨眼龍」表哥,雖非情願卻也育成一兒一女,然因女兒婚姻夫妻發生激烈爭吵,表嫂文蓉在端午節那天投水自盡。讓人生頓生「貧賤夫妻百事哀」的感慨。

王名元寫10前到花湖居住,聯想起30多年在武當山遇道人密授丹法,進而懷念有點荒蕪的武當老營,也充滿人生況味,不僅只擔心所有風景名勝地都成了人聲鼎沸的鬧市。

秋葉梧桐99寫收到女兒的簡訊,回憶女人的成長,帶著這種母子情深的記憶去參加友人女兒的婚禮,自然感觸良多。同樣既有兒女長成的喜悅,又有斯人漸老的感慨,還有說不完的親情回憶,每個字都那麼甜香。

窗外的流螢以微小說筆法寫一位多年伺候腦癱的父親,令人心碎的父愛讓人感觸良多。向世凡寫山裡的妹夫為孫子打喜,去借蜂窩煤,被那家的狗子咬了,不好意思要人家負責打狂犬疫苗的醫藥費,讓人噓吁再三。

劉繼智寫五月之夜在武漢江邊的寧靜漫步,黃葉斌寫五月之夜在職業學院教工宿舍紛紜的懷想,意象深沉。

徐為節寫父親與金銀花,酒月寫艱難中勤扒苦掙供兩兄弟讀書的母愛,兵臨城下520寫母親養育楓和姐姐一雙女兒的深情,青磚傲蘭寫2012年五月兒子出國時闌尾炎突發住院,石卿寫51歲生日之夜對母親的想念,晉平寫在鏡月湖邊散步時回想兒時的玩伴,才上岸者寫少年時對一位美如玉蘭的女子的單相思,情感飽滿。

楊遠煌寫五月的忙碌與買小雞的艱辛,曲島蒼忙寫兒時五月被冤枉而遭受的一頓暴打,藍明寫自己在五月的成長與對散文寫作的堅持,實乃人生多堅。

一塊磚寫前往神農架攝影遇雨屈居小鎮旅店的懊喪,雲客散人寫在梵凈山聽雨,水晶苑寫在磁湖邊漫步突聞彼岸傳來薩克斯獨奏《婚誓》從而感悟人生的幸福與堅守,都屬紮實的人間獻唱。

另一些作者把舞台設置在純粹的精神之域,在方外意緒盎然地飈歌。

吳二師作品以寫實手法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虛構與戀人在五月之夜的的桃嶺山上恩愛纏綿的故事,寫出一首柔情似水的純情嚮往之歌。精緻,精鍊,精美,精當,從選材立意、描述對話、意境設置到生活的情態、心靈相擁的幸福美好以及純美愛情的嚮往,都是那麼的具有詩意質感。正應了「想像力訓練」的要求。

采青則在作品中擊節賦歌,懷想五月。許是九月而降,帶露香橘香;五月重遊,憶華年同窗。四十而為人生一節,初界不惑。八十而非後途遙遠,鶴影可望。無哀怨悔嘆之意,有感恩懷遠之心。望星空而神清氣寧,撫心弦而節高聲遠。亦大有方外飈歌的暢快。

辛鏵則遙望夜空,馳想天地人生妙理,詩意充沛,從孩提到鶴顏,始終保持探想激情,時空穿越而天性不泯,有如辛棄疾「是光影那邊,別有人間」之嘆。是窮究方外也。

紫瓌以詩意筆觸和肅然飄忽的氣氛寫躬送岳父之靈的不眠之夜,起伏跳蕩,飽和著感恩、悲痛、無奈、希冀、溫暖等各種複雜的情感,是一篇優秀的悼亡散文。

趙林也夫、一漢在川與蘭桂騰芳則以詩話的語言傾訴了對於五月這個時序的諸多感悟,詩意已足,哲思已具。然而,這類沒有個人生活細節的吟唱,如何能夠更加細膩而富有質感也是一個問題。

走人間獻唱與方外飈歌相結合路線的有我和林深數樹。

林深數樹沒有以他最拿手的雜文參賽,而是寫了篇地道的散文。除了敘述他應仁兄之邀而來在孝昌縣城,恰遇海棠遲開,於是攝影賦詩外,還敘述了因等天氣收油菜籽的曲折。這些當然屬人間事。但穿插其中的小葉女貞、晚海棠、小水清荷三首詩與照片,就屬文人情懷、方外飈歌了。

王建福和李艷則以東湖新散文的本次活動為題材,現場炒賣。王建福還以詩化的語言和激情一一評述了已上貼的作品,李艷則以靚麗的歌喉謳歌了網友樂聚的精神取向。兩人都藝術地證明,網路已是社會生活尤其是純粹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當然,作為散文版的一次活動,僅從寫作上看,問題也還是不少的。

其一是許多可以更好的作品沒有寫到更好,即便優秀的作品放到散文界中看,還缺少一些要素。比如,敘事中心點淹沒於大量可有可無的砸蕪之中,主要事件交待不夠清晰明澈,邏輯關係不太順暢;典型情景的細節描寫和詩意質感不夠;篇幅簡約到不像一篇文章,文字簡單到要人去猜;抒情與思考脫離個人生活情景與人生意態而接不到地氣等等,需要深度研習。散文是個藝術活,剪裁得當之後,還需要作女紅那樣的細緻本領,才能天衣無縫。

其二是題材還不夠廣闊,藝術注意力過於集中在常見領域,且對常見的鄉土、親情、哲思等常見題材缺乏深入研習和創新能力。作者要有自己的題材庫和處理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系列和特點。東一槍西一槍,抓到什麼些什麼,往往把時間、精力搭上了效果還不夠好。解決的方法是多讀多思考多探索。

其三是紮實的敘述功底缺乏,習慣於平列式、闡釋性思維,而不能描述進行到底。出現這個問題,是對散文的敘述性認識不足,以為散文可以抒情、議論,就不需要紮實的敘述和描寫。其實古人的議論文、抒情文也多從敘述做起的。「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願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是一個標準敘述句。《過秦論》起句也是一個標準的陳述句。現代雜文、隨筆講究從一個具體事例說起。更不用說敘事散文要在敘述、描寫。司馬遷《史記》靠敘述、描寫立身,篇後太史公言曰才以議論畫龍點睛。看一篇散文,重點是看特定情景的敘述和其中典型細節的描寫。缺這個功夫,題材、立意、結構再好,總覺得藝術上不夠味。

其四是人生意味的提升與還原不夠,怎樣在散文景(情景)、情(情感情懷)、思(思悟思辨)中,既使原本具有的人生意味得到審美提升,又使提升後的意味是生活情景必須包含的,是以長期的功課。如未深修,往往顧此失彼,大而無當或零碎雜蕪。

散文寫作提高是一個長期過程,不能一蹴而就。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2014-7-31

八十儒雅張永久

呂志青丁酉春節後自漢歸來,胡世全電話約我等老友一敘。我說,過來吧,肖品記離我家很近,發展大道小溪塔鐵路橋下路邊,你們過來很方便,時間、人,由你定,我做東。信息來往確定了時間、人員。他們與張永久十點從宜昌出發,十點半到。我覺人員太少,又邀請林文楷、黃榮久、萬燕妮、徐春芳、陳曉鶯、劉艷一干夷陵文友作陪。三位對夷陵文友來說都是老師,或聽過講課,或同參筆會,受益頗多,一概允承。惟陳曉鶯陪新任台長拜訪三峽台,未能如會。

我十點稍過,到肖品記點好房間等待。那天陰雨,天氣尚寒。三人準時到達,接到電話,直接上樓,喝茶聊天。三位都是老友,又都是我文稿編輯,亦師亦友。論年齡我痴長鬍世全一歲、張永久六歲、呂志青九歲。彼此愛好相同,交往甚密,沒少喝酒聊天,生活中頗多關注關照,聊起來海闊天空,毫無拘束。尤其他們三個在三峽文學雜誌社共事多年,而能同心同德一路走來,親密無間,實為不易。

稍後,夷陵文友上班不上班的,陸續到達。問候,品茶,聊天。席間,胡世全提到我編輯的自媒體專欄《夷陵評論》,說他在微信群中關注到了,有這樣一個平台蠻好。我便及時向三位約稿,胡世全散文或報告文學,張永久書評,呂志青藝術札記。三人慷慨允諾。於是收到了張永久這組書評。

說起張永久,名聲在文學界如雷灌耳。他是詩人、小說家、評論家、散文隨筆家,更是全國歷史隨筆暢銷書作家。名字也許不是人人記得,作品《袁世凱家族》《劉湘家族》《民國三大文妖》《粉色官場》《紅衛兵檔案》《革命到底是幹嗎》《摩登已成往事》《消失的西康》《晚清政商筆記》《袁家有故事》,不僅在大陸、而且在台灣出版,讀書人幾乎都知道。他還是中國網路文學早起重要人物,以網名「吳過」網訪采寫過當年網上數十位大蝦,早期網路文學三駕馬車、六駕馬車的概念,都是他撰文提出的。二十年後和我一樣還在網上堅守的,無不懷念和吳過在一起的日子。

張永久是澄凈的儒雅的博大的堅韌的。這是我的總體印象。

他的為文一如他的為人,從不張揚誇耀,澄凈儒雅,如汪洋巨海之水,看似平靜,內里卻博大堅韌。比如他的長篇小說《紅衛兵檔案》,同為過來人,我們回憶起來,或多或少會抱有某種激動、悔恨或尖刻,但他冷靜異常、平緩公正,不是澄凈之人很難做到。

他為人儒雅大方,常穿紅色上衣,一臉微笑。鏡片後,一雙大眼閃著深邃的光芒。遇到讓人義憤填膺的事,他也只是脹紅臉,語氣加重,不會大喊大叫。他的做事,一向認真負責,主持《三峽文學》期間,為改變財政撥款不足、雜誌訂閱上不去、人員工資發不出的狀況。可謂勵精圖治、嘔心瀝血、寢食難安,三月不知食味。在他的堅持下,才逐步度過那段艱難時光,他的編輯思路也被後來者堅持下來。

他的博大不只表現在學問淵博,而且在胸襟開闊。他正義滿胸,曾聽說某個早期網路文友來大陸騙錢騙色,傷心地對我說,沒想到一個作家墮落到這種地步。而我則震驚他會為一個並不曾見面的文友感到如此悲涼。善心與正義往往會受到被莫名其妙的傷害。但是他不會記恨任何人,只會非類勿聚。

他的堅韌表現在想做的事一定專心致志幾十年如一日地做好。看他出版的那一長串歷史隨筆著作,就知道付出了多大努力。寫得如何好暫且不論,僅收集、甄別、剔扒材料,採訪相關人物,要跑多少路、費多少心思、花多少經費,沒有堅韌毅力如何能達成所願?至少這種收集資料的功夫是我這樣不算懶散的人也無法做到的。這組書序,也篇篇用情至深、盡抒心臆、字字精妥、意趣盎然。

當年他一領俠衣網上飛,而今他恬淡儒雅立高峰。他將永遠是宜昌文壇的白馬王子。

2017年2月27日

八十一馮瀾散文含淚的文字

馮瀾,幾乎是個不見經傳的名字,知道他的,大多也是因為他的漫畫。他長期做企業的安全工作,時常用漫畫來宣傳安全,有時也針砭時弊。到泉州之後,引起當地安全部門的注意,支持他編輯出版《漫畫說安全》一書。我與他相識,在十四五年前,不是因為漫畫,而是散文。他認為我應該多寫雜文,於是交流起我寫作轉型的前因後果。文墨來往,辯駁反駁,甚至寫下水作文相戲。他那時年輕,尚未識得愁滋味;我剛提前退休不久,在網上以找黃蓉郭靖為樂,有時間有心情與他唇槍舌劍,陪練摔打,於是成為忘年交。但要我說以前他哪篇散文寫的好,真不記得。到我經歷了人生的重大變故,他與張永久、呂志青、胡世全、駱勇等一幫文友來看我。後來的交往就變得沉靜了。雖然經常讀文換貼,卻很少打鬧了。他經常所寫是日誌和漫畫,難有時間進行成型散文的創作。轉眼之間他也人到中年。單位轉換,工作變動頻繁。功不成,名不就,上有老,下有小,異地安居,兩頭牽掛。以致隻身闖蕩泉州,一家三地,左衝右突,身心倍受磨難。一身雨水一身汗,歷盡關山圖解圍,任時光雕刻成一座運動的青銅像。如此頻繁變動,並非生活不下去,而是希望一切能做得更好,拒絕庸庸無為,拒絕忍受現狀。他牢記「窮不倒志,富不癲狂」的馮氏祖訓,奮鬥再奮鬥,力爭更優秀,並給孩子做出榜樣。變動一次,收入增加一次,人生的平台提升一次。及至讀到他的《與女兒書》《期待下半截甘蔗》,為之動容,兩眼含淚。我也打四十歲過來,深知中年男兒的糾結困惑、人生艱辛。我也是農民的兒子,祖輩世代與土地相伴,父母臨老還在土地上奔波。我也曾為15歲的兒子寫過專文,發在《貴州少年》上。作為兒子、父親、丈夫三重角色的中年處境,我們幾乎是一樣的,只是進入的時間不同。他的奮鬥,我深深理解。我們的人生,只能靠自己。2016年,我又在東湖社區新散文版讀到他的《把根留住》,我在那兒任首版。又被他一家三地、鄉愁無限、身心疲憊而又必須擔當奮鬥的處境所感動,當時就回復是難得的好文章,不是用文字寫的,而是用生命的真實悸動寫的,用男兒的全部赤誠寫的。之後被版主加精,併入選《湖北大眾文藝叢書》網路文學卷。中年的困境,身心的二面夾擊,不可磨滅的愛與不可停止的奮鬥,是他的真實處境,也是他這三篇散文的精髓所在。含淚寫作,非為悲苦,而是因為夢想與責任的不可放棄。含淚的文字需要含淚的心來讀。散文不是書齋里閑散無聊的咬文嚼字,也不是大而不當的哭啼吶喊,而是精神生態的真實寫照。這樣坦露心胸、直面生活的散文我喜歡。

八十二教授譚家堯

認識他在90年年代初,那時他不到三十。本是北大文學研究生,先後在原荊州工業學校、湖北農學院(現長江大學)任教,八十年代末期遇到平生難以忘懷的一場風波而捲入其中,輾轉流落,歷經滄桑後回宜昌老家,沒有固定工作。此前,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先後在原《沙市日報》副刊、《三峽晚報》副刊、《湖北日報》副刊、《長江文藝》、《青年文學》發表散文和小說。由於他散文寫得好,與本土當時的所謂散文八家朱忠運、程濤、元辰、杜鴻、黃榮久、喻祖權、敖浩、楊光武認識,並以一篇「男兒三十好悲壯」贏得大家的尊重。黃榮久熱心介紹他認識電視台專題部陳曉鶯,跟隨陳的拍攝組撰腳本為生。後因家庭負擔重,南下廣州,先入南方電視台開闢文化節目,後轉入教師這一行當。但不忘初心,一直擔任這個欄目的藝術總監,專門負責台前幕後的聯繫和組稿策劃。

轉入教師這一行業後,潛心教書育人,先後連續10年被學校評為優秀教師,連續兩次被評為全省十佳教師,全省名師和十佳班主任。學校於2007年升格後,報考華南師大教育研究生,任研究生班長。期間,先後擔任國家十二五和十三五重點教育課題主筆人,2014年被省教育廳指定為全省職業教育評估專家,享受省政府提供的特殊貢獻津貼。

譚教授從下堡坪農村讀書出來,長得壯實,經濟拮据時,不太注意修邊幅,自己對行頭打扮從不注意,因為他覺得就是農民的兒子,土氣就是本分。但從不猥瑣,十分健談,口如懸河,反應機巧,一席話常逗人笑得前仰後合。撰文極為刷快,洋洋萬言倚馬可待,頭天晚上交待的任務,第二天一早他的萬言書就出來了。理論功底深厚,大概是1999年,曾有一篇思想論文《開放文學與對比文學研究》發表在《中國文化前沿》雜誌上,其梳理中國思想界左右搖擺、要麼姓資要麼姓社、要麼退守文革要麼全盤西化、永遠在極左與極右之間跳來跳去的銳見和舉證能力,使我震驚。這也是我多年思考的問題,我未成文,而他已寫成論文發表。自此,我引以為知音。

出於生計和教學責任的原因,多年來他於文學如我們一樣只是愛好,有時間就寫,沒時間就得忙別的,但內心熱度不減,關注關愛一如既往。他每年從南方回夷陵,總要和文友團聚,喝酒、談天、談文學。酒、美女與文學是大多場合文友相聚的三大主題,我們也不例外。不過他放談的程度僅次於另一著名作家胡世全、自由作家程世農,遠比我們許多人大膽。至於他在美國的奇遇、在廣州的奇遇,多少是真的、多少是戲言,不得而知。要的是文人自由自在的精神狀態,是人性上的真實,而非真地都成了見母猴就想上的公猴。精神猥瑣,滿腦子貞潔士的拘謹人,一輩子難寫一個好作品。

譚教授的作品其實不少,已發表二百萬字,十分可觀。經常以文藝隨筆和漫談的形式,在國內各中文純文學網站、《羊城晚報》副刊和《廣州日報》《南方周末》等雜誌上發表作品,參編國家指定高教教材4部,獨立編著《旅遊應用文》和《演講與口才》《新聞寫作》《導遊詞寫作》等高校教學用書,2015年公開出版散文集《從夷陵出發》。譚教授的作品,廣涉各類文體,小說、詩歌、文論、評論、散文、廣隨筆,樣樣俱全,尤以散文隨筆為長。他在鳳凰網的純文學博客桃李庄點擊量達二百多萬人次,絕非偶然。

譚教授對夷陵故土的愛,對夷陵文學的愛,對夷陵文友的愛,是真愛。他寫過不少懷念故土的散文,殷殷之心,日月可鑒。夷陵文學的任何風吹草動,他時刻在心。雖在外地,信息卻一直保持暢通,關注點一直沒有離開。對文友作品也毫不陌生,凡有好作品,請沒請他都熱情撰文評論,而且出手不凡,一腔赤誠,再忙再累也準時交卷。丙申和丁酉之交的這個春節,他一氣評夷陵作者五家,涉及作品七八十萬字,僅閱讀量之大已足令人感動。而且他的評論在行、適度、深入、準確。夷陵文友應因有這樣一個赤城的教授朋友自豪、高興。

所謂文學,尤其是我們業餘作者的文學愛好,無非是一幫性情相通的人在一起玩耍,玩得高興愉快,玩得有檔次、有品味、有收穫而已。生活得有質量有幸福感是第一位的,文學促進人生質量提高是第一位的;所謂出人才出作品當然也要,不過,那是副產品,是結果不是目的。如以作品獲獎出名論英雄,則地方文學盡豎子,只世界級大師繆繆數人可謂英雄,豈不等於取締了「文學即人學」「有利人生」的定義。正因為夷陵有一幫像譚教授這樣的熱心人,自由組合,彼此傾慕,官方重視不重視、支持不支持,外界歡迎不歡迎,業界評價好不好,我們都要繼續玩下去。因為文學首先有利我們自己的人生、有利於我們自己的性靈。

(2017年02月17日)

微主簡介

元辰,本名袁國新,宜昌人。作家,網路文學批評者,著有《悠悠人生》、《網上漫語》、《現場批評》,發表小說、散文、詩歌二百萬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王思聰新女友被曝光,網友:王校長終於不再獨愛網紅臉了!
零基礎如何備戰2018二級建造師?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