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父母學堂┃巧用溝通引領孩子心靈成長

父母學堂┃巧用溝通引領孩子心靈成長

春節將至,在人們心目中,這是一個闔家團圓的節日,正如俗語所說,無論「有錢沒錢」,都要「回家過年」。家庭關係是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越來越重視的重要關係,它是社會關係的一種,是一個家庭的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中國是一個十分重視家庭關係和諧、融洽的國家。從古至今,中國家庭作為社會結構中的重要細胞,形成了「人與人組成家」、「家與家組成國」的「家國」觀念和情懷,「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三綱」也成為中國社會、家庭倫理的基本「法」。這種「法度」形成了中國社會幾千年延續的重要方式,形成了「忠孝」傳家、護國的基本首道義,同時也形成了中國家庭中較為普遍的「家長作風」,命令、要求成為長輩與晚輩相處的一種基本形式,父威子順、宗法社會、等級森嚴也一度讓中國家庭、中國社會處在窒息的狀態下。雖然今天我們中國的家庭在追求一種民主、一種平等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家庭氛圍趨向寬鬆、和諧,但在很多家庭中這樣的氛圍還處在感性的範疇內,隨著心性走,缺少理性的思考與方法,沒有智慧的溝通與指導,這也使一部分中國家庭中出現「子女為皇,父母為奴」的極端現象,「巨嬰」、「啃老」一族相繼出現,這需要我們冷靜地思考這些現象背後隱含的到底是什麼。

美國學習期間,我住的家庭中沒有孩子,夫妻二人就把全部的家庭時間花費在家務的共同處理、隨時的互動交流和兩隻寵物狗、一隻寵物貓的全面觀照上。女主人Kim向我展示他們的寵物書籍、介紹他們經歷的寵物飼養的培訓,讓我隨他們每日傍晚到附近的林區帶寵物們散步,看他們與寵物們不斷地溝通,聽他們在寵物行為良好時「Good dog,Good cat!」的表揚與鼓勵及行為不端時的訓誡。我也看到了在主人這樣的溝通與培養下,寵物們在人們吃飯時乖乖地躲在一邊眼睛盯著餐桌但身體一動不動,主人休息時寵物們及時地躺進「房子」不再有聲息,在被囑咐不能進入客人房間時就只在門口蹭一下從不進入……美國家庭一旦領養寵物就是把它們當孩子養的,從他們馴養寵物的過程也可以看到他們培養孩子的觀念:有目標的溝通、有規則的訓誡、有尺度的關愛,而「溝通」是其中的關鍵。

美國是一個很重視家庭關係建立的國度,他們不管承擔多麼重要的社會角色,都會在下班後、休息日回歸家庭,陪伴孩子一起成長。而這種陪伴過程中伴隨著的就是不斷的溝通。尋找孩子關心和喜歡的話題、聊聊孩子喜歡的學校事情,與孩子建立「共情」,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自己的朋友,可以無話不談。美國父母深諳溝通之道,在這樣的一個與自己的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過程中,他們注重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他們最真實的想法、嘗試著在孩子的做法與思考中融進自己的想法,他們不是盲目或是無畏地去改變孩子,而是通過談話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去了解、去尋找生活的科學方法和正確的打開方式,讓他們慢慢地去感受和懂得人生,形成對社會的基本看法、了解人性的最基本層面,同時建立規則意識,找到自己的興趣,展開豐富的人生。風靡全球的演說家戴爾·卡耐基在他的《溝通的藝術》一書中說,「相信你成功,你就能成功」,「學會喜愛、尊敬和鼓勵他人」,這也是與人溝通的基本。所以我們從美劇中就可以看到,美國家庭中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是在「人際關係的民主、平等,支持鼓勵的家庭氛圍」的基礎上進行的,從傾聽孩子的訴說開始,與孩子之間就建立了親密的聯結。

反觀中國家庭教育中的一些現象,泛濫的愛,無度的寵,這樣的「愛」和「寵」會讓我們的關係「越界」,親人之間沒有邊界感,也就意味著無法建立規則意識;一味地給、一味地滿足,就沒法做到愛而有度,沒法真正地去了解孩子的心靈需求,讓愛停留在感性層面,讓滿足停留在物質層面。

學會傾聽孩子的心靈,在與孩子藝術的溝通中,去引導孩子心靈的成長,這是中國父母應該上的重要一課。

責任編輯:張怡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煙台晚報小記者 的精彩文章:

TAG:煙台晚報小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