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說,最好安邦定國的方法就是這2字!朱元璋:反過來用最霸氣
現在提起朱元璋來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他和劉邦有點像,其實這件事不只是現在的人們認同,就連朱元璋自己都是非常的認同這件事的,甚至當時的讀書人還有一批人宣傳朱元璋其實是劉邦的轉世,當然了這件事聽聽就好。
不過雖說這件事是無稽之談,但是朱元璋還真就一點沒管,甚至自己沒事也拿這件事說事。所以各位看朱元璋最初制定明朝的國策的時候其實是有很多的地方都和漢朝相像的。不過還真就有一件事,朱元璋非但沒有像劉邦學,反而反過來執行了。
大家都知道劉邦在世的時候韓王信曾經勾結匈奴造反,而劉邦也沒想自己的軍事能力到底夠不夠就出兵去攻打匈奴了,結果很簡單,那就是劉邦九死一生的逃了回來。而這個時候匈奴還是一個問題,於是劉邦的一個臣子就給他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和親,這樣下一任匈奴可能就是劉邦的外孫子了不是?
劉邦一聽確實是這麼一回事,於是就答應了,但是劉邦卻沒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匈奴會把和親公主生下的孩子當成下一任大漢嘛?而且匈奴進犯中原可不僅僅是為了爭地盤,而是為了搶奪糧食活下去。
所以和親的政策雖說歷朝歷代都在執行,但其實基本沒有效果,畢竟國與國之間的事情僅僅靠一個女人來解決的話還是有些太兒戲了,畢竟不是每個公主都是羋月不是?這個時候可能有人說了,明朝就沒和親。
其實這是個錯誤的認知,明朝也是有和親的,只不過前面說了朱元璋在這件事上是反過來做的。歷朝歷代的和親都是中原嫁公主。而明朝就反過來了,變成了你們番邦的公主嫁過來。對這項政策執行的最狠的應該就是朱棣,把朝鮮所有的美貌女子都列入了采女的範圍。
其實要我看這才是真正體現出大國風範的一種做法,否則把中原的女兒嫁出去一般都不會活的太長久,生活習慣不說,單單是氣候就是能要命的,而讓番邦把女兒嫁過來就不一樣了,中原風土怡人、民風淳樸那就是來享福的不是?


※此朝歷經10多個帝王,雖不一定是明君,但個個都是勤政的代表
※抗戰勝利,為何我們要以德報怨?這個軍官的話,說得太心酸
TAG:靈楓歷史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