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楊繼業到楊業,楊令公深得太宗信任卻難調和與宿將矛盾

從楊繼業到楊業,楊令公深得太宗信任卻難調和與宿將矛盾

文|白孟宸

宋太宗趙光義在太平興國四年對北漢和遼國發動的戰爭,先勝後敗。而且這一敗高粱河,除了損失大量人員、裝備和物資以外,對整個宋軍的士氣打擊極大。作為全軍主帥的趙光義,不但沒能實現以軍功壓服太祖諸子和朝中重臣宿將的目的,還被朝野視為失敗的主要責任人。更令太宗無法釋懷的是,在撤退的過程中,曾有官兵在「找不到」太宗的情況下, 試圖擁立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稱帝。這次未遂的政變觸動了太宗深埋在心底的最大恐懼,結果當趙德昭為參戰官兵邀功請賞時,太宗大怒,遂逼德昭自殺。

當然,太宗征伐北漢也並不是一無所得,雖然經歷苦戰得來的太原城被太宗下令平毀,但北漢那支身經百戰,以強悍聞名於北方的軍隊,卻大部歸了趙宋。在北漢投降官兵中,最著名的一位,名叫劉繼業,此人是北漢三代皇帝麾下最出色的將領,也是後漢開國皇帝劉崇的養孫,本姓楊。《宋史》中記述劉繼業「以驍勇聞」,「屢立戰功,所向克捷,國人號為『無敵』」。由於當時北漢主要的敵人正是南邊的後周和趙宋,因此劉繼業作為北漢將領經常與宋軍作戰。同時,他生長於當時稱為麟州的陝西神木,後又到太原投軍,對契丹人南下打草谷的行為深惡痛絕,曾向北漢皇帝進言,認為契丹「貪利棄信,他日必破吾國」,主張向趙宋投降,以主要精力打擊契丹。

在宋軍最後一次征伐北漢時,劉繼業又力勸國主劉繼元投降。但當劉繼元終於投降時,劉繼業並沒有立刻交出城防,而是「猶據城苦戰」。趙光義對劉繼業這樣一位善戰又忠義的將領頗為欣賞,「聞其勇,欲生執之」。最終劉繼業跟隨主君投降宋朝,太宗「召見業,大喜」,立刻將其任命為右領軍衛大將軍,並下令劉繼業「複姓楊氏,只名業」。

雁門關關門,楊業在此取得雁門大捷,獲得了太宗的禮遇,也遭到了宋軍將領的嫉妒

從劉繼業到楊業,趙光義獲得了一位「老於邊事」的悍將。據時人記載,太宗對這位降將「賜予甚厚」,將其升為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可謂特加賞賜,放手任用。按說太宗並不是一位知人善任的帝王,他重用禮遇楊業,一方面說明遼軍給太宗留下了太深的心理陰影,他認為必須使用楊業這樣的宿將才能對抗契丹鐵騎;另一方面更說明太宗與太祖遺臣關係已經降到冰點,只能以外來降將來平衡太祖朝的老將。

事實證明,太宗把寶押在楊業身上,是賭對了。太平興國五年,也就是楊業歸宋第二年三月,契丹兵十萬入雁門,楊業率領數千騎兵自西陘而出,由小徑至雁門北口,南向背擊之,契丹大敗。「自是契丹望見業旌旗,即引去。」從這一仗,我們就能看出楊業的水平:首先他是「以騎制騎」,率領精銳騎兵對抗數量幾十倍於己的敵人。其次,他對雁門周圍的小徑等地形地貌異常清楚,不愧「老於邊事」。楊業由於雁門大捷,「遷雲州觀察使,仍制鄭州代州」。

雖然楊業以大捷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但太宗對楊業的禮遇,還是遭到了宋軍將領們的敵視。《宋書》記載「主將戍邊者多忌之」。後來很多研究者認為,時任三交都部署的潘美也是嫉妒楊業的「主將」之一。但是在歷史上潘美並不是一個性格陰暗之人,在此前率軍平定廣東等戰爭中也未與手下爭功。而太宗本就有以楊業壓軍內宿將的意思,因此「有上潛書斥其短,帝覽之皆不問,封其奏以付業」。太宗這種做法,頗有戰國時秦武王嬴盪不疑甘茂的意思,楊業自然是感激涕零,但卻沒有從實質上平息北漢降將與太祖宿將之間的矛盾,只是將其暫時壓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戰列艦上的高精度雷達射控: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美國溜了,國民黨軍艦沉了,解放軍為何停止對該島進攻?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