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重溫兒時年味

重溫兒時年味

今年因為特殊原因,沒有回老家過年,只好留在北京了。

年過得很平淡,簡單到感覺只是放了個長假,唯一有儀式感的就是用微信給親朋好友發送了祝福簡訊,也是迫於禮貌,應付了事。每當此時,總是默默的想起兒時過年的情景,久遠卻很清晰,就像大部分人對初戀一樣,牢記於心,尤其是最後悲劇收場的那種。

小時候快過年最明顯的標誌之一就是----殺年豬,我的老家是北方農村,在我們老家,家家戶戶養年豬是必備的,如果誰家沒養,扣上的帽子就是:真不是過日子人家。為了這一天的到來,準備工作在秋天就已經開始布局了,秋天家裡會把從地里收回來的白菜綁成女孩小辮子的形狀,掛起來晾曬,水分蒸發後,儲存起來,等到殺豬的這一天,用熱水把晾乾的白菜泡開,切成小塊,配上新鮮的豬肉,就是一道殺豬菜了。殺豬是個體力活,通常都是前一天通知幫忙的鄰里朋友,一般都是至少四個人,並且要準備好殺豬用的工具,這個工具並不是誰家都有的,全村有這套工具的不是很多,所以在我們老家,家裡有這套工具的,冬天會到處幫人殺豬,並吃上一頓豬肉 ,殺豬這個環節有一個對我來說非常重要,那就是給豬去毛的時候,我會拿著一個小筐,把去掉的豬毛一撮一撮收拾起來,完全是自願行為,因為一進臘月,隔三差五的就會有收購豬毛的小販,高喊著:「收豬毛來(嘞)」 ,這筆收入在當時還是很可觀的,有好幾塊錢,並且完全可以由我自己支配。

小時候過年值得期待的一件事是買新衣裳,買完之後愛不釋手,記憶中小時候買的新衣服都很喜歡,從來沒有買完之後覺得難看,或者不愛穿的時候。另外新衣裳不是買完就可以穿的,所以經常會小心翼翼的把新衣裳拿出來看看,在心裡算計著還有幾天可以穿,等到過年那天,洗漱完畢,乾乾淨淨的換上新衣裳,露出滿意的笑容。還有就是買年貨,糖果是最常見的是水果糖,大蝦酥,橘子糖,大白兔奶糖那是後來才有的,那時候水果也很單一,蘋果都是那種小的,還有凍梨,吃的時候需要用冷水泡一下,裡面有飽滿的汁水,現在吃的人少了,我覺得凍梨的誕生完全是因為當時沒有冰箱可以冷藏保鮮,不然誰會喜歡吃凍的水果呢......最熟悉的是山楂,導致我現在看見山楂我就馬上轉移視線,至於香蕉草莓啊我小時候都沒有見過,水果糖有時候也是每次吃半塊來緩解心中的躁動。

放鞭炮對於男孩子是最有意思的了,小時候條件有限,買完鞭炮都是拆下來,點上一根香,一個一個單獨燃放,這樣的話可以玩很多次,當時特別不理解為什麼大人喜歡一下子都放了。有一次,我偷偷的把我爸準備除夕晚上燃放的鞭炮時不時的偷著拆幾個,導致一掛鞭炮被拆的斷斷續續,除夕晚上老爺子拿出來準備放,發現很生氣(鞭炮斷斷續續代表不順利),我聽見他和我媽說我太氣人了,真是該打,我當時躺在炕上睡覺,迷迷糊糊中竟然聽見了我爸要打我,心裡一緊張,假裝沉睡,躲過了懲罰,我怎麼那麼聰明。

年底最後幾天家裡里里外外都要大掃除,天氣好的時候擦玻璃,擦的非常乾淨,看不見一絲污漬,這個道理就和每家每戶殺年豬一樣,如果擦不幹凈,同樣是不會過日子的頭銜。做豆腐也是每家都有的,最早的是用石頭磨,後來就有專門的設備了,村裡只有一戶人家有專門的設備,誰家需要做豆腐需要提前預約排隊,小時候我特別喜歡煮熟豆漿放滷水的時候,放入滷水後豆漿會慢慢形成豆花,撈上一碗,放點醬油和蔥花,那味道,真是回味無窮。

貼對聯基本是在年三十的上午或者前一天,自己打醬子(白面加水的漿糊),這個醬子每次都是用不完的,以前用不完的我都會自己放點白糖,伴著吃,甜甜的,稍微長大一點後,我不吃了,剩下的醬子都讓我我媽拿著喂狗了,我在想為啥我吃的時候我媽不管管我呢?我和老爺子配合著天貼完對聯,這個年真的就很近很近了......

除夕中午我們老家的習俗是吃饅頭,誰家的饅頭髮的大(不硬,裡面有蜂窩狀)就表示順利,就和上面放鞭炮一個邏輯,遺憾的是,我媽每次都沒發好,她每次都自責,或者責我爸......我們已經習慣了。

除夕中午吃飯的時候都是看中央1台,我記得有個節目叫「一年又一年」,每次都是想起喜慶祥和的音樂,主持人和嘉賓都是嘮著一些和過年相關的話題,「一年又一年」「團圓」......採訪春節聯歡晚會的現場情況,採訪遠在邊疆的人民子弟兵,採訪商場里遛彎的叔叔阿姨,都是一片祥和。

到了晚上,春節聯歡晚會20:00就開始了,爸媽包著餃子,看著春晚,老爸總是坐著包餃子,老媽總是站著擀箕子(擀餃子皮),大約等到11點多,開始發紙(放鞭炮),也有等到零點的,發紙結束後,就開始吃餃子了。第二天正月初一,一大早,就有拜年的了,很小的時候拜年還是要磕頭的,也會有壓歲錢和糖果,稍微大一點就不磕頭了,因為沒有壓歲錢了......(非主要原因,因為爺爺奶奶過世較早)。

接下來的日子一直到正月十五,都是要去親戚家拜年的(不在一個村裡,有時候在親戚家會小住幾天),每天都很快樂,主要是不用學習和做寒假作業。正月十五的晚上村裡的小夥伴會一起拿著自己做的小燈籠在山坡上放火玩,誰做的燈籠結實,燈籠裡面的蠟燭沒倒,都是我們的羨慕對象,也有發生意外的時候,西院的世傑小弟就被燒到了脖子,哇哇大哭......

兒時的年味記憶猶新,現在的年似乎沒有味。

可能是因為那時候小,不懂大人們生活的煩惱,現在長大了。

或者是那時候儀式感有很多:買新衣裳、放鞭炮(北京今年禁止燃放)、貼對聯、殺年豬(現在不養豬也不會被人笑話了),現在村裡已經沒有做豆腐的了,都是買現成的,那時候是沒有手機的,更沒有微信,更多的話只能見面聊了,不像現在,發一個朋友圈,一個微信,就溝通上了。

年味就是這樣慢慢變少,便是如此吧。

我越來越懷念年三十的那些個中午,我和家裡人看「一年又一年」那個情景,不是電視內容精彩,是那個氛圍,本身就是一種年味。

我想我終於明白,我什麼喜歡冬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冬天要過年了吧,因為兒時的記憶那種感覺真是美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明作手錄 的精彩文章:

TAG:小明作手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