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知道影響人與人溝通的心理障礙主要有哪些嗎?

你知道影響人與人溝通的心理障礙主要有哪些嗎?

人們的社會交際是建立在心靈相通的基礎上的,因此,心理因素對於人際溝通的影響最大、最直接。健康的心理狀態有利於人際溝通的進行,而影響人際溝通的心理障礙則不利於人們的社會交往。所以,克服與人溝通的心理障礙,無論是對建立和諧正常的人際關係,使社會交往得以順利進行,還是對自我發展和保持心理健康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那麼,影響人與人溝通的心理障礙主要有哪些呢?心理學家認為主要有性格心理障礙方面的孤僻心理、羞怯心理以及性格品格心理障礙方面的嫉妒心理和猜疑心理。

社會心理學認為,社會是一個大舞台,每個人在台上都扮演著一定的角色。不同的是,在角色的選定方面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還身處這個舞台,那麼就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言行。也就是說,後續情節的發展,完全看現在的表現。人與人之間免不了產生互動和交流,每個人都想從內心獲得一種安全感,總有一種既能被別人理解,又能理解別人的願望,而人與人之間的理解離不開交往雙方在信息感情和思想上的溝通。這正符合了人際交往所包括的交際、感應、知覺三個側面。現實的溝通中,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很好地把握這三方面。有的心理學家提出:孤僻的性格是人們心靈溝通的絕緣體。從人際交往的社會心理發展過程來說,溝通就是人與人之間認知和認同的過程有的性格孤僻者,雖然人品不錯,但由於他們不願意,更不善於同群體中的其他人進行信息、感情和思想上的溝通,他們所扮演的社會角色在他人眼中總帶有一種不可知的成分。這樣的人在角色認同的過程中會進行得十分緩慢。形成這種孤僻性格的原因可總結為兩種情況:一是自幼生活在缺少父(母)愛和理解的環境之中,養成了寂寞獨處的習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孤僻的個性;二是某件突發事件的重大打擊,造成了心理上的自我封閉,以致逐漸形成了孤僻的性格。由此我們可以很容易總結出孤僻心理的定義,所謂孤僻心理是指不願與人溝通的、獨特怪癖的心理。可見,如果沒有溝通,理解就成了緣木求魚、紙上談兵。你在社會中所承擔的責任也會逐漸被遺忘,你甚至會被拋棄。

既然如此,克服孤僻心理是每個人都要去做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第一,要有強化、克服孤僻心理的願望。一個人的孤僻性格固然與人的氣質即神經系統有很大關係,但性格的形成主要還是受後天環境的影響,因此,有孤僻心理的人就要有克服這一心理障礙的願望。你的願望越強烈,行為也就越自覺,效果也就越明顯。

第二,要努力創造克服孤僻心理的條件。在開始階段,不能寄希望於他人的主動、熱情,而要自己先開展同自己關係比較親近或者不疏遠的人的交往,然後再逐步向多元化發展。只要能勇敢地走出第一步,你遲早會站在舞台的閃光燈下。

同孤僻心理一樣,羞怯心理也是一種常見的與人溝通的心理障礙。這種心理障礙一般多表現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害羞,二是膽怯。

現實中我們很容易發現有這樣一部分人:明明智力正常、思想意識也十分清晰,卻在與人交在談,特別是在與陌生人交談時,表現出手足無措、不知所云的模樣,更有甚者做出了類似「鴕鳥裝死」時的驚恐行為。這些人所表現出來的癥狀正是典型的具有羞怯心理的癥狀。

按照多數心理學家的解釋,羞怯的產生具有多方面的原因。

從主觀方面說,羞怯心理是缺乏自信、過於自卑的產物。因為太重視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與評價,渴望被重視的同時,又擔心自己會被別人否定,在這種矛盾衝突心理的支配下,他們很容易在公開場合的語言交際中產生不知所措的慌亂,有的人會出現臉紅、發抖、出冷汗等現象,有的人會吐字不清,前言不搭後語。羞怯的人也希望在人前表現自己,每次慌亂之後,又總為自己的窘態感到難過,雖然主觀上想克服但自卑心理一直存在,致使發生惡性循環,終於使得羞怯成為種習慣,嚴重妨礙了與別人的正常交往。

從客觀方面說,羞怯心理的產生與社會經驗的多少和傳統文化習俗有很大關係。以我國為例,一部分女孩子受傳統思想長期束縛,即便是在現代社會,中國學生通常在課堂上過於拘謹,不願主動站起來回答問題,這與中國的社會文化和傳統習慣是有直接關係的。封建傳統的保守思想自古流傳,以「猶抱琵琶半遮面」為標準來評判美在人們的意識中依然佔據主流。即便是在現代社會,長期受傳統思想束縛的人們也很難立即消除根深蒂固的羞怯心理。

那麼怎樣才能改變這一現狀呢?

首先,有羞怯心理的人要增強自信心,減少自卑心理的不良影響。

其次,要注意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語言交際的各種技巧,經常參與各種類型的語言交際。再次在語言交際實踐中,內心羞怯的人要注意觀察和模仿一些泰然自若、善於交談的人的言談舉止,對照自己的弱點加以克服。最後,羞怯的人要學會意念控制,常用的辦法就是自我暗示。在發覺自己不由自主地產生羞怯心理時,要反覆地進行自我暗示,提醒自己鎮靜下來。

當看到與自己有相同目標或志向的人取得成就或佔有優勢時,很多人便會不由自主地產生種缺陷心理—嫉妒。也許你是因為自身的某種缺陷、較強的虛榮心而產生嫉妒。但嫉妒產生的更主要的原因,還是人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綜上所述,嫉爐心理是指個人慾望沒有得到滿足時所產生的不服氣、不愉快等的情感心理。一般人認為,嫉妒等同於怨恨,實則不然。怨恨只是嫉妒的表現形式之一。除此之外,憂慮、失望、屈辱、虛榮、羨慕、競爭等都是嫉妒的表現形式。

較為絕對地說,凡是有七情六慾的人都會產生或強烈或微弱的嫉妒心理。

然而,真正能夠認識到這種心理所帶來的傷害的人卻沒有多少。這種傷害性表現在自傷、他傷和社會危害上生理學、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妒火中燒卻得不到發泄時,就會導致內分泌系統功能失調人體就會分泌出大量的腎上腺素,使消化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和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給身心康帶來危害。同時,牽一髮而動全身,強烈的情緒波動會讓人注意力下降,思維出現輕微混亂,以至於其他的任務也沒辦法順利地完成另外,嫉妒也會給他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正常關係,造成社會組織的內部損耗,使社會群體內部產生摩擦,嚴重地影響社會群體的活動效率。可見,嫉妒的危害性是很大的。怎樣才能克服嫉妒心理呢?記住,我們說的「克服」並不是說要杜絕,因為並不是所有的嫉妒心理都表現出危害性。嫉妒同樣可以成為激勵人努力向上的催化劑,其中的關鍵在於如何正確地認識自己。社會生活中有兩種嫉妒行為:一種是自己不想進步,也不許別人進步,而一旦別人進步了,他就嫉妒,很顯然,這是落後的表現,理當通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來改變這種觀念;另一種是自己也想進步,但沒有別人進步得快,或者被別人超過了,於是就不服氣,然後發展成為嫉妒對方。這就需要拓寬自己的心胸,將自己嫉妒對方的心理變成趕超對方的動力。也可以稱其為「理性的嫉妒」。

人往往會對不了解真相的事情產生一種不知道而又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即猜疑心理。猜疑心理的形成原因是有多方面的方面,由於被猜疑者本身的可疑行為,以及猜疑者對與自己有密切關係的人或事缺乏正確的認識和冷靜的態度。例如,一個人每天總是早出晚歸,而且行蹤詭秘,那麼周圍的人就會對他產生猜疑,會認為他在從事什麼不可告人的活動。另一方面,在社會上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對人際關係缺乏正確理解心理的人群。他們一般都經歷過失敗的人際交往,使他們不再相信人性本善,始終懷有很強的主觀想像。一旦他們進入主觀想像的小天地里,就會失去判斷是非的客觀標準,總是以一種懷疑的目光看待他人。他們對別人懷有戒備之心,以致捕風捉影,無端地製造出一些矛盾或有意地挑撥離間,藉此來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正常交往。事實證明,這種挑撥在某種程度上對猜疑起著導火索或火上澆油的作用。

例如,某人與朋友產生了一些誤會,本來通過解釋和溝通是可以消除的,但如果有人藉此散布閑言碎語,就有可能加重他們之間的猜疑,甚至導致他們友情的決裂。其實,就事實本身來說,如果不憑主觀想像,不聽信謠傳,而是憑著冷靜的態度進行客觀分析,真相就會大白,疑慮就會消除,也就不至於鬧到不可開交的地步。那麼,應該如何克服猜疑心理呢?一方面,要學會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妥善調節自己的情緒,防止在發現可疑行為或聽到某些傳聞時由於感情衝動而做出不理智的行為;另一方面,如果沒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萌發了猜疑心理,就應當主動找對方開誠布公地交談,儘早了解事實的真相,以減少他人散布謠言的機會,消除自身的疑惑,從根本上打消猜疑心理。

由以上的分析可見,孤僻、羞怯、嫉妒、猜疑等等都會影響我們正常的交往和溝通。如果我們發現自己或者身邊的朋友、親人存在這種心理,就應該及時調節情緒,以保證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以便讓溝通更順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路捷旅遊探險 的精彩文章:

我們捧著認為最珍貴的東西站在他們面前,他們只是緊握我們的雙手
經歷苦痛,才是人生,做好自己,享受苦難帶給你的磨練!

TAG:路捷旅遊探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