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回憶中品味年味兒

在回憶中品味年味兒

兒時的春節,在我們的記憶中,成為了一種永恆。那時的過節情景,該有多麼讓人嚮往啊。那種年月的節日,體現的更多的是期盼和心情。那樣的時光再也不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里了,那樣的節日氣氛與今日不可同日而語。

小時候的節日,就像一壇甘醇的老酒,讓人回味無窮。除去小弟還沒有出生,我們兄弟姐妹5人小的時候,母親在臨近春節前夕,把好看的年畫貼在牆上,戶門的門框上貼上春聯,老式的窗格上糊上白白的窗紙,屋子打掃得一塵不染,所有的衣服被單都漂洗乾淨,然後就開始準備過年的吃食了。各種乾果,糖塊,點心,果脯蜜餞,小零食,每樣都準備一些,但是嚴格規定到了除夕晚上才能拿出來吃。母親還會蒸出有紅點的大白饅頭,包出很多豆包來,做出樣式不一的小點心,炸出很多麻花、排叉、年糕之類的吃食,做出魚肉和各式節日吃的大菜。

年三十晚上,晚餐過後,我們給父母拜年,會得到父母給我們的壓歲錢。壓歲錢很少,只是幾分錢,我們仍然非常高興,十分珍視的放在自己的衣服口袋裡。拿到壓歲錢以後,哥哥和弟弟就去外邊玩,我和姐姐陪著父親和母親一起圍桌包餃子。包出圓的有花邊的餃子,包出麥穗樣的餃子,包出長的有花邊的餃子,也會有三角形的,四角形的。父親用筷子夾住四四方方的盒子,夾兩下,一個四角形的餃子就做好了,新型的餃子做好後,父親會面帶微笑的說:「你們都能吃上好看的餃子啊。」

母親包餃子的時候,心裡會格外關照一下二弟,特地包幾個小豬模樣的餃子,一邊包著餃子,一邊說:「小豬什麼都吃,不挑食。」

包完餃子,父母和我們5個子女都換上節日的衣服,點上燈籠,去外面放炮仗。小鞭炮放完,哥哥和弟弟拿閃著紅火的香,把沒有葯捻的小鞭炮弄折,點燃後火花迸濺,我們離得遠遠的看小鞭炮呲出的火花;弟弟手裡舉著的小紅燈籠,被風吹得來回晃動,不經意間燃著了時,驚恐的抱住父親撒嬌的畫面;全家老小捂住耳朵,仰頭望向天空,看二踢腳竄了有多高的張張笑臉;至今回想起來,都是那麼的激動人心。

鞭炮放過之後,父母回到屋裡,把餃子放進滾開的水裡,紅紅的煤火,鍋蓋下面噗噗的熱氣,一家大小臉上的開心的笑容,讓寒冷的冬天不再寒冷。餃子煮熟以後,擺上八仙桌,全家圍在桌前,看著盛在盤子里的餃子冒著騰騰的熱氣,數著著盤子里有多少花式餃子,兄弟姐妹幾個嘰嘰喳喳的嚷著三角形的誰吃,圓形花邊的誰吃。正當我們幾個商量吃什麼樣的餃子的時候,哥哥一句話:「麥穗的和小豬的餃子誰也不能吃,都給二弟留著。」把我們的說話聲壓下來了。

大弟聽了以後,對哥哥說:「他那麼小,吃不了那麼多,給我們一人一個麥穗的吧,小豬的都給他留著。」

哥哥說:「那就聽你的吧,一人一個。」

父親說:「麥穗餃子給老五留兩個就行,小豬的你們就別吃了。」

我們聽了笑逐顏開,急不可耐的拿著筷子要把餃子趕緊送到嘴裡去。母親知道我們嘴急,在我們的碗里分別夾進數量相等的餃子,讓我們別著急,慢慢吃。我們就在碗里先找餃子有什麼花樣,互相比較誰的花樣多,然後再吃。一邊吃,一邊聽父母說著喜慶吉祥的過年話兒。誰吃到了那枚象徵福氣和運氣的銅錢,誰就會得到全家的祝福。

這樣的兒女繞膝、父母心情舒暢的溫馨的節日場景,在我的記憶中實在是太深刻了,以至於每到過節的時候,我的眼前就會閃現齣兒時的過節情景:呲花的紅黃火光;被風吹的搖搖晃晃的紙燈籠;餃子一鍋一鍋的煮熟,一家人邊吃邊說著吉祥話的情景;鯉魚跳龍門、胖丫頭、胖小子的年畫,紅紅的春聯,白白的窗戶紙;平時吃不到的零食、糖果、點心,過節的新衣服,壓歲錢,等等,等等,什麼時候想起來,都會讓我忍不住的甜蜜的笑。那是和父母一起過的心情舒暢喜笑顏開的年,是和哥哥、姐姐、弟弟一起過的無憂無慮的年。

無憂無慮的日子,一去不回了,尤其是父親離世以後,每一個春節,都是令人傷感的。我沒有結婚的時候,春節是在思念親人中度過的。出嫁以後的我,春節是在思念、惆悵和感傷中度過的。

在婆家過春節,是另一種味道。四世同堂,節日的氣氛非常濃烈。婆婆的近90歲的公婆,像是一家的安康標誌,過節的時候穿上喜慶的大紅的服裝,坐在桌前,等待子女,孫子女,重孫子女的祝福叩拜。公婆帶著子女們對老人說著吉利喜性的過年話兒,老人心滿意足的手捧著晚輩們孝敬的紅包,笑得合不攏嘴。那場景讓人相信,福康人增壽,知足樂逍遙,是老人的一種生活狀態和心境。福壽綿長,吉祥如意的寓意在老人這裡實實在在的體現著。

節日中,公公婆婆也會對子女們恩愛有加,不管是兒子女兒,還是子媳女婿,像對小孩子一樣,會抽煙的,發給他(她)們上好的煙,會喝酒的,發給他(她)們上好的酒。我不會抽煙喝酒,享受不到這份不是親生父母,猶如生身父母的恩寵,卻能感受到那種濃濃的親情。每當我看到這樣的過節景象,都會感慨有父母多好呀,不論多大年紀,在父母身邊都是小孩,都一樣受到父母的寵愛。

有一年的春節,我的婆婆帶著我和乖媽及我的丈夫,去看我的母親,我感動的在背後不知哭了多少回。造化可能偏有意,讓我遇到了善良的公公婆婆和他們的一家人。看到我的婆婆,我的母親在我遇到婚後的諸多不順心的事的時候,常常勸我:「你婆婆人挺好的,好好過日子吧,把孩子帶大得了。人好不如性兒好,什麼事忍一忍就過去了。」婆婆的純樸善良,我不曾有些微的忘記,以至於在她去逝很多年以後,都不能釋懷沒有更多的對她關照和報答。

其實我不太喜歡熱鬧的場所,不在意什麼美味珍饈。春節的氛圍太高調了,我只想在圈外欣賞玩味,我只想在人們背後品味那一份歡樂和愜意。我可以啃著窩頭、饅頭過一天,三五天,很多天,也可以很奢侈的高標準,高要求,高規格的過小資的日子。我喜歡靜靜的偏安一隅看書,喝茶,聽音樂;喜歡像文竹那樣的細碎的常綠植物的俊逸;喜歡天空飄著的濛濛細雨的浸潤;喜歡漫天飛舞著綿軟的小雪花的濕冷微寒的空氣;喜歡落英滿地、葉片紛飛時的那一絲絲的落寞;這種種夢幻的意境,常常帶給我意想不到的快感。熙熙攘攘的過節氣氛,似乎破壞了我追求的那種獨有的感受和心境,但是我並不拒絕身處其中的節日的熱烈。

我婚後的一個個春節,實在是過的很糾結,心情也很複雜。除夕夜不能回家,為了不讓我的母親傷心、傷感,大年初二又不敢回家。有很多年,初二我都躲出去,既不在婆家過,也不去娘家過。白天,獨自一人騎著車在街上閑逛,坐在河邊的長椅上發獃,晚上,騎車沿著街邊的馬路觀看節日的夜景。燈火通明的節日的街道最懂我的心,靜得能聽見遠處的屋宇院落中的人家,把酒言歡的嬉鬧聲。路上的彩旗布障,在風中興奮的翻飛起舞,伴著明月,與我進行心靈的溝通。

宛如長龍一樣的燈火扮靚了寬大的街道,卻不能吸引關門閉戶的人們從家裡走出來,欣賞這難得的良辰美景,人們都在闔家歡樂的齊聚在父母子女身旁樂不可支呢。有人出現在燈火通明的街道上,也是行色匆匆,腳步快的像是有強大的助力牽引著往家趕。看著匆匆往家趕得人們,我也不得不回家了。我眼前身後的大紅燈籠,不滿意我在冷清的街道上駐足觀望,眨著眼睛向我發出逐客令。我不好意思的看著他們,估摸家裡的客人都走了,晚宴撤席了,一家大小聚在一起相談甚歡的時候,我才慢慢地拖著疲憊的雙腳悄悄地回到家裡去。有時候我會懷疑我到底有沒有自己的家,過節的時候,會有一種凄清悵惘的心境,找不到居家的溫馨體驗。客居漂泊的感覺,會在春節這個萬眾歡心的時刻更加濃重。

可喜的是,往日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的街道,在節日的夜晚,變得十分的寧靜。她眷顧我的喜好,理解我的心情,婉拒了喧鬧的節日邀約,讓我獨享這美好的節日勝景。我怎能辜負她的好意呀,不客氣的享受了,擁有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乖乖的石頭 的精彩文章:

以優雅脫俗的教育,讓孩子具有高貴的品格

TAG:乖乖的石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