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把「噠噠噠、噠噠噠」變成「噠、噠」!浙大女教授研究成果將造福全球11%的人

把「噠噠噠、噠噠噠」變成「噠、噠」!浙大女教授研究成果將造福全球11%的人

倫敦時間昨天晚上6點,北京時間今天凌晨,國際領先的科學周刊《自然》發表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浙大醫學院教授胡海嵐團隊的兩篇長文,揭示抑鬱症治療領域的重大突破。這也是我國首次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抑鬱症方面的文章。

現代社會,抑鬱症已成為影響人類生活最嚴重的疾病之一,全球發病率達到11%,在過去幾十年中,人們逐漸認識到抑鬱症並不是簡單的心理出現問題,而是大腦發生了病理性的改變。但傳統的抗抑鬱藥物,用藥8周,有效率只有20%。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浙大醫學院教授胡海嵐說,這就是她做這項研究的初衷。

胡海嵐介紹說:「現在的抗抑鬱藥物起效很慢,而且可能會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包括多器官的損傷,身體很多的不適,包括對運動功能會有影響。從治療的角度,我覺得我們的研究可以為接下來藥物公司去選擇哪些分子來作為藥物靶點,設計新型、更安全、更有效的藥物,提供理論指導。」

引起胡海嵐研究興趣的,是一種叫氯胺酮的藥物。浙江大學醫學院常務副院長李曉明說:「近年來發現,低濃度的氯胺酮有特別快速的抗抑鬱效果,但是,氯胺酮為什麼能這麼快起作用,我們不知道;它作用在大腦里哪個腦區;我們不知道,它的作用機制是什麼,也不知道。」

針對這些問題,胡海嵐團隊進行了長達多年的研究和實驗,他們發現,氯胺酮起效的原因是有效阻止了大腦中一個叫外側韁核的地方的簇狀放電。

胡海嵐進一步解釋說:「如果我們可以聽見神經元的放電的話,單個放電就是『噠、噠』,簇狀放電就是『噠噠噠,噠噠噠』,就像步槍和機關槍的差別。抑鬱動物當中,簇狀放電由正常的7%增加到了22%多,給予氯胺酮之後,在幾秒鐘之內,它的放電方式就轉化為了簡單的單個放電。」

為了證實這一機制,他們進行了多次動物實驗。

「注射氯胺酮之後,把大鼠或者小鼠放進一個燒杯的水中,看他們多快會放棄掙扎;另外一個糖水偏好實驗,抑鬱的小鼠在糖水和正常水之間不能做出偏好性的選擇,在給予氯胺酮之後,動物掙扎游泳的時間顯著增長,而它對糖水的偏好也顯著增加,並且這個效果維持到了一周以後。」胡海嵐說。

這是在抑鬱症領域內首次實現了只改變某個腦區的放電模式,從而誘發抑鬱樣行為。由此可以得出結論,阻斷外側韁核簇狀放電,就是快速抗抑鬱的靶點。而這就為尋找更安全有效的抗抑鬱藥品打開了空間。

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醫藥學部主任段樹民說:「氯胺酮見效非常快,但是它是一個毒品,有毒副作用,也是不太可能推廣的。胡海嵐教授的課題組,非常完美地解釋了氯胺酮見效的機制,同時提供了新的靶點,不需要從毒品方面,而從另外的角度,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胡海嵐說,他們在研究中,已經發現了多個嶄新的藥物靶點:「我們現在找到一個鉀離子通道和鈣離子通道。特別是鈣離子通道,我們認為可能是更好的靶點,鈣離子通道其實有一些舊的葯,現在是用來治療別的疾病,比如說癲癇。所謂老葯新用,也許我們可以通過對它的改造,看它是否能在抑鬱症中起作用。」

據了解,胡海嵐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0歲,這次在《自然》發表的兩篇文章中,還有兩名第一作者是「90後」。

《自然》中國區科學總監印格致對胡海嵐團隊一系列重大突破給很高評價,他談道:「加深包括氯胺酮在內的起效方式以及抑鬱症背後分子機制的了解,不僅對於現有抑鬱症治療方法如何更有效很重要,同時也讓我們未來尋找更多、更好的藥物,產生了希望。我們也希望未來胡海嵐教授會做出更多更好的成果。」

此外,另一國際頂級期刊《科學》也將為這些研究專門配發編輯的評論。

來源:浙江之聲記者沈澤南 報道

轉載請註明浙江之聲【ID:zhejiangzhisheng】

覺得不錯的,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浙江之聲 的精彩文章:

大醫生來了:假期回家要想大吃一頓,提前關照好它很重要!
大醫生來了:想生「二孩」?最新備孕指南在這,趕緊收藏!

TAG:浙江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