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孔子的階級觀:為什麼說阿Q他真的不配姓趙?

孔子的階級觀:為什麼說阿Q他真的不配姓趙?


古今人情變遷

對今天的我們來說,孔子所處的時代,是一個遙遠而陌生的世界。從春秋到今天,兩千五百多年過去了,很多風俗習慣和道德觀念,已大有不同,語言文字亦變化甚巨。今時今日,我敢說,國人對孔子的了解程度遠不如對西方透徹。我們對洋人的什麼民主、憲政,什麼三權分立、主權在民耳熟能詳,卻對孔子的君君、臣臣,對他的禮和仁不甚了了。所以說,學國學,讀《論語》,必須如章太炎所言:

知古今人情變遷。

章太炎

「知古今人情變遷」,兄弟第一次讀到這句話時,覺得「人情」一詞用在這裡很彆扭,或許各位也有同感。今天常說做個人情,講人情,大致是對人施以好處,加以通容的意思,而章氏所謂的「人情變遷」又是什麼東東呢?兄弟前面說過,學文言文最大的障礙,便是辭彙的古今含義有所不同,這裡的「人情」便是一例,今天我們所謂的「人情」不過是它本意的一個方面而已。

人情即人之情,那什麼是情呢?

荀子說: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性之好惡喜怒哀樂謂之情。

《禮記》上也說: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不學而能。

總之,不論六種還是七種,人情可定義為人之性受外界影響,有感於物而產生的諸般情緒。所謂的人之常情,便是指人們都會具有的這些情緒。我們常說某人是性情中人,便是指此人凡事皆依本來的性情而行,不造作,不虛偽,有什麼說什麼,喜歡就是喜歡,討厭就是討厭。如《紅樓夢》里的那副對子: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能明白人們因何喜因何怒,如何喜如何怒,何時會喜何時會怒,便可洞察世事,便可稱為真學問、好文章。

人情世事就是學問。

再比如,今天常說做個人情,即是明白了人之常情之後,投其所好,避其所惡,這樣就是在對某人做個人情,便是在講人情。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區的人,其所好所惡所喜所怒也有區別。所以人情一詞,有時也指一個地方的風俗習慣。如山東河北河南一帶人們喜吃麵食,而南方人的主食則是米。如北方游牧民族尚武,民風剽悍,而江南人崇尚詩文,民風相較柔弱。章太炎所謂的「古今人情變遷」,即是指古代與今天的風俗習慣以及流行的觀念有所不同。

兄弟以為,古今人情之變遷,最重要的有二點,即是人們面對階級與貧富的態度截然相反。階級和貧富,此二者與「禮」的關係是最為密切的,兄弟原本打算把它們放到「禮」那一節。但思前想後,還是決定把它們移到前面。

因為,若不能了解古人和今人在對待這兩個問題時的不同態度,那孔子的很多話便難以正確深入地理解。我們今天讀起來,就會感到雲里霧裡,搞不清楚孔子他到底是在說什麼,為什麼會這麼說。後續的一系列主題,兄弟也難以展開。若是明白了這兩個「古今人情變遷」,相信各位對本書的理解就會順風順水,不會有大的障礙。


第一個人情變遷:古人別貴賤,今人尚平等。

古代的主流觀念認為,人與人之間本就應該存在等級差別。貴賤有別,尊卑有等,這在古人眼中是再正常不過,它和欠債還錢、殺人償命一樣,都是天經地義的事。

這個等級差別,不僅體現在財產上,更是體現在政治地位上,而後者才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差別。所謂「貴者必富,而富者不必貴」,說得通俗一點,有勢者必有錢,而有錢者不一定有勢。比如,不同等級的人,其衣服的用料和款式,所乘的車馬,日常飲食及所用的器物,都不相同,方方面面都有嚴格的規定。低等級的人,即使你再有錢,也不能隨便僭越,否則,便是大逆不道。

從天子至於士,各個等級所用器物的數量以及菜肴的種類都有嚴格的規定,這就是貴賤有別。

打個比方,若周代便發明了汽車的話,當時天子所乘的車便是賓士S級,各諸侯國的國君乘用的便是E級,再往下,卿大夫乘用的便是C級,士乘用的便是B級和A級,至於無名無分的庶人鄙夫,則根本不配乘車,只能步行。

孔子做上了大夫之後,才有資格乘車

所以,顏回死了,門人要求孔子把他的車賣掉以厚葬顏回,孔子不同意,說「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以徒行也」。身為大夫,出門都是要坐車的。堂堂一個大夫,出門時還要步行,孔子認為這是極不成體統的。正是這種觀念的流行,孔子才可以堂而皇之地說「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才可以大膽地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這種觀念在中國人的心中一直根深蒂固,當《阿Q正傳》里的趙太爺扇了阿Q兩耳光,怒斥說「你也配姓趙」的時候,多半是這種等級觀念讓他如此理直氣壯吧。

其實,阿Q是不配姓趙滴。

而今天就不同了,財產上的等級差別,或許仍然沒有消滅,但政治地位上的差別完全不比從前,或者說至少在人們的觀念中已完全不被接受。人人生而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民當家作主等等,這些觀念早已深入人心。今天已經沒有人敢公然宣稱:人與人之間就是應該尊卑有別、貴賤有等。當然了,每個人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沒人能知道。但不得不承認,人人平等這一觀念能夠成為主流,堪稱人類社會的一種進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燭夜讀書 的精彩文章:

紅樓亂夢:寶玉的相好秦鍾,送姐姐出殯時為什麼有心情偷會尼姑?
紅樓亂夢:賈寶玉和襲人云雨,林黛玉為什麼毫不介意?

TAG:風燭夜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