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是大明第一智者,朱元璋不聽其勸阻,終於陷於腹背受敵的困境

此人是大明第一智者,朱元璋不聽其勸阻,終於陷於腹背受敵的困境

前面說到張士誠派大將呂珍圍攻安豐城,安豐城岌岌可危,於是劉福通派人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不顧劉伯溫的強烈勸阻,執意率領大軍援救安豐的。

有時候我們做事情一步錯在先,後面步步都是錯,相信大家也有類似的體會吧。

朱元璋不聽大明第一智者劉伯溫的勸告,率軍援救安豐,結果安豐沒救到,卻救了個傀儡上級韓林兒,令他惱火不已。

可是,令他抓狂的還在後頭,陳友諒果然如同劉伯溫說的那般,開始趁火打劫了。

陳友諒自龍灣大敗後,激化了內部矛盾,朱元璋趁他內顧不暇之機,不斷派兵西進攻伐,僅僅用了一年時間,就先後攻佔了蘄州、黃州、興國、黃梅、廣濟、樂平、撫州等地,還收編龍興(即洪都,今南昌)的守軍,後來又一鼓作氣,連下瑞州、吉安和臨江(今江西清江縣)等地,真的可謂是銳不可當,勢如破竹啊!

陳友諒乃是明末一代梟雄,哪裡咽得了這口氣,雖然自從敗逃武昌後,一直偃旗息鼓,低調做人,但是他對朱元璋恨之入骨,沒有哪天不想滅了朱元璋,報仇雪恨的,故而他一直蟄伏在暗處,慢慢等待著時機。

現在機會終於來到了,朱元璋率領大軍救援安豐去了,陳友諒便想趁朱元璋和張士誠大戰之際,趁機出兵,攻打朱元璋的後方,想讓他兩面受敵,陷於被動。

這時,陳友諒身邊的第一猛將兼第一智者的張定邊坐不住了,他勸阻道:「武漢有九省通衢的稱號,又有長江天塹的險阻,我們剛敗不久,不宜急進動師,現在我們要做的是安民息兵,整軍堅防,等待時機。」

張定邊是再三勸阻,可是陳友諒就是不納他的忠言,依然下令連夜加班加點製作大艦,進一步擴充水師,積極準備攻打朱元璋。

三月初一,朱元璋率領大軍援救安豐的,四月,陳友諒率領百艘戰艦,傾全國之力,號稱60萬的水陸大軍,正式起兵攻打朱元璋。

從這裡,我們不難發現,朱元璋出兵救援乃是三月,而陳友諒起兵卻是四月,當時朱元璋已經救援安豐安畢,讓徐達率軍趁勝拿下廬州。按理說,既然陳友諒想要趁火打劫,在朱元璋尚未攻下安豐之前起兵豈不是更好?怎麼偏偏遲了一個月,等到朱元璋已經救下安豐,這才動手呢?

後世很多人認為是陳友諒這人反應太慢,延誤了時機,但是我覺得情況並非如此。因為攻打安豐的時候,陳友諒若立即起兵攻打朱元璋,那麼朱元璋很有可能掉轉部隊來與陳友諒大戰,倒不如讓朱元璋與張士誠打得火熱,最好讓張士誠消耗朱元璋一些兵力,讓朱元璋受挫,再起兵更好!

至少在陳友諒的眼中,四月是最好的時機。因為這時朱元璋打下了安豐,於是命令徐達率領大軍攻打安豐,可是安豐卻是張士誠的重城,久攻不下,令朱元璋的士氣有所影響。

這一刻,陳友諒覺得時機終於成熟了,於是他集結了百艘戰艦,六十萬大軍,真的可以說是到了擲鞭斷江斷江的地步。

朱元璋腹背受敵,該如何應對呢?請聽明日解說!

--------------------------------------------------------------------------------------------------------------------------------------------------------------------------謝謝閱讀,本站作品都是本人的原創作品,請勿轉載,謝謝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話歷史 的精彩文章:

僅憑康茂才的書信,為什麼生性多疑的陳友諒便輕易中了朱元璋計謀
朱元璋被背後之人踢了一腳凳子,不怒,反而感謝這人,為何?

TAG:清風明月話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