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80歲還能寫得如此書法,能有幾人?

80歲還能寫得如此書法,能有幾人?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閔行區馬橋)人,明代書畫家。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後謚"文敏"。

此冊《唐五律詩冊》是董其昌80歲即甲戌九月既望,在試用朝鮮鼠須筆時所寫,80歲了,尚能用毛筆寫出這樣的書法作品實屬不易,也印證了善書畫者長壽。

董其昌工書法,對後世書法影響很大。其書畫創作講求追摹古人,在筆墨的運用上追求先熟後生的效果,拙中帶秀,體現出文人創作中平淡天真的個性。

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禪理、精鑒藏、工詩文、擅書法、精繪畫。他執藝壇牛耳數十年,是晚明傑出的書法家。董其昌的繪畫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調,講究筆致墨韻。

董其昌走上書法藝術的道路,出於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起因是在考試時書法不好,遂發憤用功自成名家。這在他的《畫禪室隨筆》有所記述,其中還自述學書經過:他在十七歲時參加會考,松江知府衷貞吉在批閱考卷時,本可因董其昌的文才而將他名列第一 ,但嫌其考卷上字寫得太差,遂將第一改為第二,同時將字寫得較好些的董其昌堂侄董源正拔為第一。

他17歲開始學習書法時臨寫顏真卿的《多寶塔》,22歲學習繪畫時師法黃公望,以後又遍學諸家,這種以古人為師的作法八十而不輟,伴其終生。他廣泛吸取對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書畫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董其昌強調以古人為師,但反對單純機械地模擬蹈襲。隨著閱歷的增加、思想的成熟,他在繼承前人技法時不倚傍他人廡下「作重台」,而是有選擇地取捨,融入自己的創意。

他認為如果離開了自己的創意,古人的精神也難以表達,故應以自己獨創的形式再現古人的「風神」。憑藉自己對古人書畫技法得失的深刻體會,他攝取眾家之法,按己意運筆揮灑,融合變化,達到了自成家法的化境。

董其昌不僅畫好,他的書法成就也很高,董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他對自己的楷書,特別是小楷也相當自負。

儘管,他處於趙孟頫、文徵明書法盛行的時代,但他的書法並沒有一味受這兩位書法大師的左右。

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其書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園勁秀逸,平淡古樸。用筆精到,始終保持正鋒,少有偃筆、拙滯之筆;在章法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分行布局,疏朗勻稱,力追古法。

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濕濃淡,盡得其妙。書法至董其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體」和「八法」在他手下無所不精。

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書為宗法,備加推崇、偏愛,甚而親臨手摹董書,常列於座右,晨夕觀賞。

董其昌80歲書作

董其昌80歲書作

董其昌80歲書作

董其昌80歲書作

董其昌80歲書作

董其昌80歲書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書畫 的精彩文章:

18歲完成潮州藝文志,20歲被聘為大學研究員,101歲饒宗頤書作!
普通農民,以古為我以我馭古,書作多自然簡約古雅質樸的韻致!

TAG:愛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