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思稠之錄 遠山

思稠之錄 遠山

寫點什麼,哪怕是廢話,也比什麼也不寫要好。所以今天就說一點自言自語的廢話吧。

如果我們選擇坦然接受現狀,那麼生活必然是無比愜意的,如果我們選擇堅持本心和追逐夢想,那麼生活就會充滿挑戰。我的選擇是複雜的,甚至是矛盾的,我想大多數人也是同樣的。

但有些既成的事實我們是不得不接受的。

比如我,也許是青春期的原因,從上高中開始,我開始更多關注自己的身體。我希望自己擁有一個健壯俊美的身體,但似乎事實遠遠偏離了我的願望。

首先我並不高大,甚至是有點矮小。

同時,我並不是很聰慧,也不是很自信,品德也不見得比大多數人高尚多少。這與前面瘦小的形體結合起來,頗顯出我的渺小。

其次,我的出身也不是很高貴,甚至在我所處的這個時代,中等都算不上。無論從家庭的收入、社會關係和家人的學歷能力水平,我都看不到自己有絲毫值得驕傲的。

然後,我自己的追求和理想也不是很遠大,生活目標有但是不夠堅定。即使拷問自己的靈魂或者比拼思想,我也是如滄海一粟,不足掛齒的。

最後,我不見得有多麼幸運。當然,目前為止,短暫的一生還未遭受什麼大災大難,這本身是值得慶幸的。但仔細想想,自己也許也沒有什麼非凡的際遇和

巨大的幸運臨頭。這也許就是所謂的平淡吧。

就上面幾點說來,我的一生,似乎已經註定了只有平凡、失意和小幸運。你可能會說,二十多歲的我現在說這些似乎有點為時過早,甚至過於悲觀了。但我的心裡時常想起《莊子·知北游》里的一句話,「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我又不覺得自己還有多麼漫長的一生去憧憬和幻想。

人生有限,人生忽然,人生可變。這是我的信念。

正如我上面說的關於自己的既成事實,這是我生命的限制,也是我必須坦然接受的現狀,不管的我的心情如何,它們就在那裡,甚至就在我身上。

二十多歲,回首過去,確實是忽然而已,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是不是猛回頭,也會發現時間已經走了好遠。

世界在改變,人亦然,沒有人能保持現狀,現狀就是不斷的改變。

面對有限、忽然和多變的人生,我們應該怎麼樣呢?說實話,我沒有答案。在

我的腦海,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小和尚,跪在師傅面前,想學得終極的佛理。師傅仔細聽了小和尚的話,沒說什麼,點點頭,然後扭頭看著遠山。小和尚看到霞光罩在山巔,他似乎開悟了,繼續認真打掃寺廟的庭院。

過了十年,年輕的僧人,聽完師傅講經,跪在師傅面前,想求得終極佛理。師傅耐心聽完徒弟的話,沒再說什麼,點點頭,然後抬頭看著門外的遠山。小和尚看到晨霧像長了翅膀的大鵬,用自己的羽毛撫摸山上的松柏,他似乎懂得了師傅的指點,繼續低頭誦經。

過了三十年,僧人跪在師傅榻前,聆聽師傅臨終前續續斷斷的呼吸,他誠心地附在師傅耳畔,想獲得終極佛理。他不知道師傅是否聽見了自己的話,只等了片刻,他看見師傅慢慢睜開了眼,他順著師傅的目光開去,沒有遠山,只有禿禿的房梁和被風吹拂的蛛絲。他又順著風的方向看去,只見暮光將山巔染成了金色,茂密的山林像波浪起伏,而他的視線就是浪濤中的一帆小船。小船時而被波浪淹沒,時而又隨波騰起到了浪尖,他看到飛鳥在梢頭棲息,魚蝦在船舷跳躍,船在暮色中暗淡,彷彿風平浪靜中靜靜思索的處子,而他就坐在堤岸......

有一天,他誦完晨經,在庭院信步走著,看到年幼的小徒搬著比自己身量還高的掃帚打掃庭院。他不覺走到近前,摸摸徒弟的光頭,笑眯眯地問徒弟,可知今天誦的晨經講的是什麼。他看見自己的小徒,抱著掃帚把,咬著指頭,眼睛看著遠山,他不由得一驚,也抬頭一直往前看......

故事講完了。

這個故事並不是特意杜撰的,也不是為了說明什麼,只是我們每個人總有許多不解和以為大惑已解的瞬間,也許就是那個曾經的小和尚面曾有的感覺吧。

我們就是在現實的河流中逆水而行,不論遊了多遠,總抵不過歸於江海的宿命。但逆流的魚看到更多的不同的風景,這看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就算我們的努力歸於白費,逆流的姿勢本身,也許就是我們追求的美。

今天從自己的種種看似不可彌補的缺陷,到自己對人生的感悟,說了很多,這些無關世界,我相信也無關他人,終究會被遺忘在歷史的塵埃。但這就是我此刻真實的自我,從身體到內心,從現實到幻夢。

看過了那麼多嬌柔和虛飾,和一個實誠的無名小輩度過人生中的片紙光陰,也是一種無害的消遣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西召 的精彩文章:

TAG:李西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