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年初一話正朔

大年初一話正朔

今天是春節,大年初一,農曆初一別稱為「朔」,所以正月初一也被稱為「正朔」。正朔本是曆法概念,但在古代也被作為王朝「正統」的代名詞。

春節是農曆節日,農曆也稱夏曆,之所以這麼稱呼,是因為現在的農曆延續了夏朝曆法的基本元素。據考證,夏朝的曆法已經將一年細分為十二個月,夏曆的一月初一(正朔)就是一年的開始。夏朝滅亡後,商朝為了體現其優越性,就將正朔提前一個月,將夏曆的十二月初一作為商曆的正朔;周朝建立,再提前一個月,將夏曆的十一月初一作為周曆的正朔。

《禮記·大傳》載:「立權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異器械,別衣服,此其所得與民變革者也。」

孔穎達疏:「改正朔者,正謂年始,朔謂月初,言王者得政,示從我始,改故用新,隨寅、丑、子所建也。周子,殷丑,夏寅,是改正也;周夜半,殷雞鳴夏平旦,是易朔也。」

《史記·曆書》指出:「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順承厥意。」

也就是說,在上古時期,每逢改朝換代,都要修改正朔,變換服色等,以此表示自己順應天意。但這樣一來,就造成了標準的混亂。比如《詩經·七月》中,「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即夏曆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

戴震《毛鄭詩考證》指出:周時雖改為周正,但民間農事仍沿用夏曆。面對這種尷尬的境遇,一向尊崇周禮的孔子大膽主張:廢棄周曆,恢復夏曆。如《論語》所載——「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

當然,孔子主張用夏曆,是經過考察認證的,在《禮運》中,記載了孔子考察夏曆的內容——「我欲觀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時焉。」一般認為,孔子所說的《夏時》就是《夏小正》。

《夏小正》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科學文獻之一,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傳統農事曆書,原為《大戴禮記》中的第四十七篇。《夏小正》由「經」和「傳」兩部分組成,全文共四百多字。它的內容是按一年十二個月,分別記載每月的物候、氣象、星象和有關重大政事,特別是生產方面的大事。

商朝雖然成篇的曆法書流傳後世,但從零星的資料可以看出,商朝已經開始置閏,證明商朝的曆法已經實現陰陽合曆,也就是說商曆比夏曆更為先進。毫無疑問,中國的曆法是一代代進步的,但中國的農曆至今仍然別稱夏曆,恐怕是尊崇其正朔。

或許是因為孔子的提倡,從西漢的太初曆開始,除了武則天時代、太平天國等少數政權修改正朔以外,一直到今天,都是沿用夏曆,以夏曆的一月初一為正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揚中太平書院 的精彩文章:

學員感言#《莊周夢蝶》讀後

TAG:揚中太平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