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引發的討論:假如海倫凱勒生在中國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引發的討論:假如海倫凱勒生在中國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引發的討論:假如海倫凱勒生在中國

海倫凱勒作為一個盲聾啞的殘疾兒童,生存幾率是非常小的。就算他的父母養她一輩子,我是說父母的一輩子,當他的父母老去的時候,她大概率也就此生自滅了。可是她不僅學會了說話,還上了大學,還成了作家。這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女子,她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給全世界帶去光明的女性,一個度過了88個春秋卻有87年是在無光,無聲,無語的封閉世界。就是這個處於盲聾啞世界的人卻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四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的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二十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難怪著名文學家馬克.吐溫曾說過一句話:「十九世紀有兩個奇人 ,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就是海倫.凱勒。」

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是誰創造了這個奇蹟呢?這是海倫凱勒自己嗎?當然不是。是她的堅強嗎?是她的自強不息的精神嗎?是熱愛生命的力量嗎?不是,至少不完全是。

當我們閱讀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的時候,令人不可思議的不是她的堅強,而是她的快樂和自信。當然她也有殘疾帶給她的煩惱,但那僅僅是煩惱,而不是怨天尤人,不是悲傷痛苦和抑鬱。而且她還會煩惱一個正常人的煩惱。這句話聽上去有點彆扭,但是你想一想,一個病入膏肓的人會為了考學而煩惱嗎?一個沒有腳的人會因為沒有鞋而煩惱嗎?一個人能夠煩惱正常人的煩惱,過正常人的生活,其實是幸福的。海倫凱勒有正常人的喜怒哀樂,這才是真正的奇蹟,奇蹟中的奇蹟。是誰給了一個殘疾的孩子這麼多的快樂和自信呢?是他的父母嗎?是莎莉文老師嗎?是所有那些她遇到的善良的人嗎?是,都是。歸納起來,我認為應該說是人類的愛與文明。一個有愛的文明的社會才會創造這樣的奇蹟。

還有一個奇蹟是霍金,一個幾十年如一日躺在輪椅上一動不動的天才的物理學家。而在有的人看來,這樣的病人最有價值的事情不過是做一個醫學研究的材料。而他卻實現了自我的價值,我覺得這不是一個人的毅力的問題。每個人都能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這是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的問題。

我們國家也有身殘志堅的楷模,例如張海迪。但她的學習和表達的困難無法和前面的兩人相比,成就也不能相提並論。當然,成就的大小因人而異,不是說每個人都要成名成家才算是成功,一個殘疾人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就是奇蹟了。還有一個參加了《等著我》欄目的青年作家,她也受到很多社會關愛,但她也因為受到歧視而自卑,有更多內心的苦難,更像是過著一種負債的人生。我們還知道一個作家叫史鐵生,寫過《我與地壇》的,字裡行間,更多悲戚。

說到自信,人的自信從哪裡來,你覺得你自信嗎?

我覺得自信來自於人的安全感。安全感來自於愛與文明的社會。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強大,希望自己的親人朋友和子女都強大,因為強大才能更好的生存,強大才有安全感。即便是天生弱小的,我們也要鼓勵他自強不息。鼓勵他們去爭、去搶、去闖出一片天地,彷彿只有這樣的故事才是勵志的,才有意義。

而這樣的勵志恰恰說明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社會。我們鼓勵堅強和勇敢,其實正說明人世間充滿苦難。堅強和苦難,是一對孿生兄弟,我們不需要堅強,就像我們不需要苦難一樣。而我們需要堅強,是因為苦難之不可避免。這樣強大就成了人唯一的價值。

與其鼓勵這樣的強大,不如真正建造一個有愛有文明的社會,讓苦難遠離。

至少,讓海倫凱勒這樣的人,在中國,可以有尊嚴的活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的精彩文章:

一張照片,一個凄慘的二戰《故事》,足以讓人痛恨戰爭!
《失傳的營養學》失傳的不是營養學,而是作者的良知

TAG: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